- 上海云南南路美食街/夜市 [2016/09]
- 《清風徐來》電影《港囧》主題曲 - 王菲 [2015/10]
- 从刘志伟的孱弱看中国的奴性官员 [2012/02]
- 美国"一石三鸟"的斩首行动 [2020/01]
- 「我的天空」 王菲 [2013/09]
- 乌镇游 (上) [2013/06]
- 百慕達遊(三) 出海游船上的生活 [2013/11]
- 上海【成田屋】日式料理 [2015/11]
- “手撕牛肉” [2010/07]
- 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 [2011/09]
- 镇海保卫战 [2013/07]
- 荠菜豆腐羹 [2011/01]
- 镇海游: 郑氏十七房 [2013/07]
- 练毛笔字---思梅 [2011/01]
- 从康州枪杀案到“百善孝为先” [2013/03]
- 元宵节灯谜一 <字谜> [2010/02]
- 脑筋急转弯 (正经的) 12/20 [2011/12]
- 满人,日本人不是一回事 [2012/09]
- 从敲锣打鼓谈谈对平仄格律的看法 [2011/12]
- 我爱中国 [2012/07]
- 诗词小作业——《花香不断》接风天 [2013/08]
- 新一轮诗社作业: 咏荷 [2012/06]
- What is your justice? [2012/07]
- 《秋》古韵诗社第14轮 [2011/08]
- 临摹王羲之丧乱帖(行草) [2012/07]
- 学画国画 -- 花鸟 [2012/07]
“天下事总要有人干” --- 纪念左宗棠 (三) 收复新疆
同治三年(1864年) 6月,新疆库车爆发农民起义,建立热西丁政权;7月,和田建立帕夏政权;10月,伊犁建立苏丹政权;1865年1月,浩罕国(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浩罕市一带)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同治六年(1867年),阿古柏在新疆自封为王,自立国号为哲德沙尔汗国,宣布脱离清廷。眼看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要从大清的版图上消失了。 1871年7月,沙俄武装强占伊犁;英国也虎视眈眈,意图瓜分西北。1872年6月,阿古柏在新疆的喀什、英吉沙、莎车、和田、阿克苏、乌什、库车悬挂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旗并发行货币;1874年,日本国入侵台湾。
在这种局势下,权倾朝野的重臣李鸿章向慈禧太后奏曰:“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
陕甘总督左宗棠不以为然:“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
在左宗棠看来,“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冠进尺”,收复新疆,势在必行。胜固当战,败亦当战。倘若一枪不发,将万里腴疆拱手让给别人,岂不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看起来是“海防”与“塞防”的分歧,是两个人的辩论,实质上是两条路线的斗争。面对滚滚硝烟笼盖天山南北,一个是要紧快扑灭硝烟、平息浩劫;一个是听之任之,只求不伤元气。李鸿章自从独掌淮军,平定捻军功居第一后,历任湖广、直隶总督,官拜文华殿大学士。他李鸿章从心眼里看不起这个湖南人,认为他三试不第,要想入阁拜相是不可能的事情。左宗棠在同治十三年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他向皇帝写奏章,准备赴京参加殿试。已是陕甘总督的一品大员,怎么可能去参加当官晋级的入门考试呢?两宫皇太后聪明,马上下道谕旨:特升东阁拜为东阁大学士。李鸿章闻讯丧气,无奈之下还要写信祝贺。李鸿章以“海防”重于“塞防”来搪塞收复新疆之举,实在骇人听闻。虽然李鸿章后来热心洋务,以图自强,后人有过一些赞誉,但在收复新疆问题上的态度,伤了许许多多中国人的心。
中华民族已是忍无可忍了。在民族利益, 国家主权上的一味退缩,怎么可能换来和平与安宁?比如曾国藩在处理“天津教案”时滥杀无辜,向洋人屈膝讨好,换来的是侵略者的步步紧逼。
左宗棠拍案而起,“中国有萧墙之忧,各国岂独无池鱼之类!”为此与曾国藩失和。他主张用战争换和平,用战争维护国家的统一。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强硬主张,终于得到了两宫皇太后的首肯。
同年5月,左宗棠以64岁的高龄,被慈禧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他先去兰州作出征的准备。左宗棠是在一天夜里出京的,没有风,没有月,没有人送行,这个刚毅、坚韧、雄心未老的湖南汉子,面对内忧外患,且“兵疲、饷绌、粮乏、运艰”,但信心百倍。“六十许人,岂尚有贪功之念?所以一力承担者,此心想能鉴之。”他带着当年林则徐绘制的新疆地图,背负着千万中国人的重托, 到了兰州。
光绪二年(1876年)春天,左宗棠整训了队伍,率领六万湖湘子弟从兰州出发了,总督府响起了三声炮响,左宗棠的队伍一路西行,浩浩荡荡。这是一条官道,车辚辚,马萧萧,汉唐以来,多少人在这里长途跋涉,远赴绝域。
祖宗遗业疆域,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丢掉?在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下,猎猎长风卷起了大纛,左宗棠坐镇甘肃酒泉,指挥多路清军讨伐阿古柏。湖湘子弟在血雨腥风中冲锋陷阵,次年1月占和阗(今和田),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阿古柏在绝望中服毒自杀。这是晚清历史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图中最光彩的一笔。
纵观左宗棠的一生,最辉煌的就是收复新疆这六分之一的国土。这是他个人的荣耀和骄傲,更是国家之福。浙江巡抚、左宗棠的老友杨昌浚在清廷恢复新疆建省后到西域,所到之处,杨柳成荫,鸟鸣枝头,人来车往,百业兴旺,当即吟出一首《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左宗棠自从请缨西征,白发临边,就没有打算过还乡。他在给家人的信中抒发了这样的抱负:“天下事总要有人干,国家不可无陕甘、陕甘不可无总督,一介书生,数年任兼折,岂可避难就易哉!”他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宁愿马革裹尸,也百折不回。一个人一旦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他的人格就伟大了,他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新疆收复了,左宗棠曾专门到福建林则徐祠拜谒,在林公像前默默悼念,他没有忘记完成这一使命是林公当年的嘱咐和期待,他甚至以陶澍、林则徐的继承者自居,在陶林二公祠留下了这幅对联:
三吴颂遗爱,鲸浪初平,治水行盐,如公皆不朽;
卅载接音尘,鸿泥偶踏,湘间邗上,今我复重来。
左宗棠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以收长治久安之效。左宗棠在新疆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业,其功绩遗泽至今。
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时,抨击崇厚一任俄国要求,轻率定议约章,丧权失地,主张“先之以议论”,“决之于战阵”。1880年春,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肃州抵哈密坐镇,命令三路大军并进,彻底击溃了阿古柏残余势力。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定,中国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北面的斋桑湖以东地区却被沙俄强行割去)。
左宗棠是时代造就的英雄。在那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时代,大清像一个垂暮的老人,用鸦片维持生命的延续。左宗棠是善于扼住命运咽喉的伟丈夫。他从司令部的参谋做起,在万锋箭矢间逐步成为叱咤风云的统帅。当年在长沙,翼王石达开最大的遗憾是放走了偶遇的左宗棠,惊呼放虎归山,他日与太平军对阵的必定会是此人。
左宗棠本来是一个文人,然而却是一个为政而活的文人。戎马倥偬间,留下了不少的对联和诗意,忧国忧民之情,读来荡气回肠。左宗棠是一个官吏,然而却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官吏。他的官做得够大的了,从一个布衣到一品大员,威风八面。假如他拿着俸禄,鱼肉百姓,或者换一种活法,那么,中国历史就会少了一个民族英雄,我们今天只能站在彼岸叹息祖国的河山残缺, 就像我们叹息失去的蒙古, 失去的海兰泡、海参崴, 让出的藏南, 和任人侵占的南海岛屿, 钓鱼台。
我们不要李鸿章。我们深情地呼唤左宗棠,呼唤他的“天下事总要有人干” , 宁愿马革裹尸,也百折不回的忠烈气概,我们的国家、主权, 我们的民族, 都需要这样的忠烈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