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媒体政府的政策方针宣传上不断涌现出这四个字“扩大内需”,国内的政策面对与复杂的国际局势做出的重要部署调整,而扩大内需是应对此复杂国际局势的双循环策略之内环。但具体怎么扩大内需中央并没有提出具体的部署调整,中央以宏观调控培育高科技企业良性循环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弊端也呈现出来,那就是高科技企业高压内卷致使导致不断消耗年轻科技人才,大多数比较叫得响的高科技企业由于企业特性服务于该企业的大部分人才到三十岁就面临末尾淘汰的边缘,而那些被迫下岗的青壮年人才高知识人员由于国家没有相应机制导致这些大量失业高知人才无法再就业成了巨大的人才浪费流失,说好听点消耗淘汰,说难听点就是卸磨杀驴。中央忽视了一点,人才不可能用之不尽取之不绝,总有一天用尽干枯的那一天,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却依然一塌糊涂(比如那些奇葩的论资排辈,学术造假,教育国际化等问题)。而中央政府对此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退出相应的机制,而是一意孤行的用宏观调控来想达到所谓内需的目的。由于野蛮生长的地产吞噬地方上的大部分财力物力,使得各地方陷入债务沼泽中而不能自拔,很多地方出现以债抵债的局面,有的地方只是没有宣布破产实则名存实亡也无力搞实业性经济建设以至于各地方出现“鬼城”的局面,就连首都北京不能幸免于难。民生的确是国之大事,但并非只喊口号就能解决的,中央虽豪迈地提出进入小康社会,但现实是很多青壮年到了吃不起饭的窘境。刺激消费,人民的口袋空空如也那什么消费?!,青壮年尤其是那些高知分子失业重体力劳动显然不适应,要么做滴滴司机要么去跑外卖!由于国内无再就业机制(就算有也相当于虚设没有实质性建设作用)这些高知分子再就业成了闭环,成为死结。原本科技含量不高门槛低的这些职业本应面对的就是那些学历不高有无技术的那些劳力(农民工等)却被那些高知分子涌入而导致恶性内卷。
而农村方面农民收入与物价不成比例务农人员不断减少,导致大部分农民逃离农村,这意味着中国农村人口或者说务农人口大幅流失,而农民要面对三无困境,收入无保障,就医无保障,养老无保障。这样的环境自己的饭碗能不能端在自己手上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人民兴则中国强,希望中共履行当年对中国人民的承诺,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一味的让人民为政权利益做出无限牺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共当年之所以赢得政权就是惠利与人民,希望中共不要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