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下10: 1-36】【亚哈有七十个儿子在撒马利亚。耶户写信送到撒马利亚,通知耶斯列的首领,就是长老和教养亚哈众子的人说……。】在列王纪下第十章中记载了,耶户在杀灭约兰,亚哈谢和耶洗别后,继续执行神的审判,就是灭尽亚哈后裔,这样神借祂仆人以利亚所说的预言成就了。本章首先说到:【亚哈有七十个儿子在撒马利亚。耶户写信送到撒马利亚,通知耶斯列的首领,就是长老和教养亚哈众子的人说:‘你们那里既有你们主人的众子和车马、器械、坚固城,接了这信,就可以在你们主人的众子中选择一个贤能合宜的,使他坐他父亲的位,你们也可以为你们主人的家争战。’他们却甚惧怕,彼此说:‘二王在他面前尚且站立不住,我们怎能站得住呢?’家宰、邑宰,和长老,并教养众子的人,打发人去见耶户,说:‘我们是你的仆人,凡你所吩咐我们的都必遵行,我们不立谁作王,你看怎样好就怎样行。‘】“亚哈有七十个儿子在撒玛利亚”,这“七十个儿子”,是指亚哈王室所有的后人,包括亚哈的孙子和曾孙。“撒玛利亚”是当时以色列的京城。耶户此时在耶斯列,他虽已杀了约兰王和耶洗别,但要取得撒玛利亚,就要尽歼王朝遗裔,就是所有那些可以继承亚哈王位的人。因此“耶户写信送到撒玛利亚,通知耶斯列的首领,就是长老和教养亚哈众子的人说”,“写信”就是写一封信函;“耶斯列的首领”是指都城的行政官员;“长老”是民间的领袖。“教养亚哈众子的人”就是王子、王孙们的监护者。“你们那里既有你们主人的众子和车马、器械、坚固城”,“主人的众子”是指亚哈的七十个子孙;“车马”指战车和战马;“器械”指武器;“坚固城”就是建有坚固的防御工事。“接了这信,就可以在你们主人的众子中选择一个贤能合宜的,使他坐他父亲的位,你们也可以为你们主人的家争战”。耶户在信中请撒马利亚城的贵胄从亚哈的众子中“选择一个贤能合宜的”与自己争战,实际上是恐吓他们。撒马利亚是个“坚固城”,易守难攻,硬攻的难度很大。但这些过去帮助过亚哈家的领袖,此刻都被耶户的恐吓吓倒了。“他们却甚惧怕,彼此说:‘二王在他面前尚且站立不住,我们怎能站得住呢?’”他们受到耶户威吓的反应是“甚惧怕”。“二王”指约兰王和犹大王亚哈谢。他们见约兰王和亚哈谢王都不是耶户的对手,死在耶斯列,所以“家宰、邑宰和长老,并教养众子的人,打发人去见耶户”。“家宰”指宫廷的行政长官;“邑宰”指城市的官员;“长老”是民间的领袖。“教养众子的人”,就是王子、王孙们的监护者。“说:‘我们是你的仆人,凡你所吩咐我们的都必遵行,我们不立谁作王,你看怎样好就怎样行’”。“我们是你的仆人”,表示愿意供你差遣;“你看怎样好就怎样行”,表示愿意照你的指示去行。
【耶户又给他们写信说:‘你们若归顺我,听从我的话,明日这时候,要将你们主人众子的首级带到耶斯列来见我。’那时王的儿子七十人都住在教养他们那城中的尊贵人家里。信一到,他们就把王的七十个儿子杀了,将首级装在筐里,送到在耶斯列的耶户那里。有使者来告诉耶户说:‘他们将王众子的首级送来了。’耶户说:‘将首级在城门口堆作两堆,搁到明日。‘】“耶户又给他们写信说:‘你们若归顺我,听从我的话,明日这时候,要将你们主人众子的首级带到耶斯列来见我’”。“首级”是头颅。耶户要求京城的首领们用实际的行动,来证明他们对耶户的效忠,就是要用七十个王子的头颅来表示效忠。“那时王的儿子七十人,都住在教养他们那城中的尊贵人家里”。“尊贵人”是指撒玛利亚城中负责教养亚哈的众子孙。“信一到,他们就把王的七十个儿子杀了,将首级装在筐里,送到在耶斯列的耶户那里”。他们即刻动手,不敢延迟。“有使者来告诉耶户说:‘他们将王众子的首级送来了。‘耶户说:‘将首级在城门口堆作两堆,搁到明日”。耶户这样做的目的是,公开示众以震慑并吓阻叛乱。【次日早晨,耶户出来,站着对众民说:‘你们都是公义的,我背叛我主人,将他杀了;这些人却是谁杀的呢?由此可知,耶和华指着亚哈家所说的话一句没有落空,因为耶和华借祂仆人以利亚所说的话都成就了。’凡亚哈家在耶斯列所剩下的人和他的大臣、密友、祭司,耶户尽都杀了,没有留下一个。】“次日早晨,耶户出来,站着对众民说:‘你们都是公义的,我背叛我主人,将他杀了,这些人却是谁杀的呢?’”耶户公开承认王是他杀的,但“这些人却是谁杀的呢?”问这话的用意是要引导群众意识到,他们的死乃是出自神的审判,并非其他人的错。“由此可知,耶和华指着亚哈家所说的话,一句没有落空,因为耶和华借祂仆人以利亚所说的话都成就了‘”。“指着亚哈家所说的话”,就是“借祂仆人以利亚所说的话”(王上21:17-26),亦即耶户和他的军长毕甲曾经在场亲耳听见的话(9:25-26)。“凡亚哈家在耶斯列所剩下的人和他的大臣、密友、祭司,耶户尽都杀了,没有留下一个”。“亚哈家在耶斯列所剩下的人”,是指亚哈在夏宫的亲属和家人;“大臣”指尊贵的人;“密友”指受宫廷供养的人”。“祭司”指与巴力有关的人。
【耶户起身往撒马利亚去。在路上、牧人剪羊毛之处,遇见犹大王亚哈谢的弟兄,问他们说:‘你们是谁?’回答说:‘我们是亚哈谢的弟兄,现在下去要问王和太后的众子安。’耶户吩咐说:‘活捉他们!’跟从的人就活捉了他们,将他们杀在剪羊毛之处的坑边,共四十二人,没有留下一个。】“耶户起身往撒玛利亚去。在路上、牧人剪羊毛之处”。“往撒玛利亚去”即往京城去;“牧人剪羊毛之处”,位于撒玛利亚的东北面约26公里处,牧羊人常在那里聚集,附近有供羊群饮水的坑。“遇见犹大王亚哈谢的弟兄,问他们说:‘你们是谁?’”“犹大王亚哈谢的弟兄”,是指亚哈谢的亲戚。因之前非利士人和阿拉伯人攻击犹大的时候,亚哈谢的兄弟都已经被杀,亚哈谢是约兰王唯一幸存的小儿子(代下21:17)。“回答说:‘我们是亚哈谢的弟兄,现在下去,要问王和太后的众子安’”。这里的王指约兰王,太后则指耶洗别,由此可知,这些人尚不知耶户叛变,王和太后均已被杀害。“耶户吩咐说:‘活捉他们!’跟从的人就活捉了他们”。“跟从的人”就是跟从耶户前往撒玛利亚接收政权的军队。“将他们杀在剪羊毛之处的坑边,共四十二人,没有留下一个”。他们一下子活捉并杀“四十二人”,可见跟从耶户的军队数量不少,否则耶户也不敢贸然前去撒玛利亚。这些亚哈谢的亲戚也是亚哈家的亲戚,所以也是以利亚预言要将其剪除的人(王上21:21)。
【耶户从那里前行,恰遇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来迎接他,耶户问他安,对他说:‘你诚心待我像我诚心待你吗?’约拿达回答说:‘是。’耶户说:‘若是这样,你向我伸手’,他就伸手;耶户拉他上车。耶户说:‘你和我同去,看我为耶和华怎样热心’;于是请他坐在车上,到了撒马利亚,就把撒马利亚的亚哈家剩下的人都杀了,直到灭尽,正如耶和华对以利亚所说的。】“耶户从那里前行,恰遇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来迎接他,耶户问他安”。“利甲”族是一个忠心于耶和华的家族,他们不满亚哈王离弃耶和华敬拜偶像,所以对耶户灭尽亚哈后裔非常支持,“约拿达”是利甲族首领。“对他说:‘你诚心待我,像我诚心待你吗?‘”这是询问对方要不要联盟。“约拿达回答说:‘是。‘“耶户说:‘若是这样,你向我伸手,’他就伸手,耶户拉他上车”。“伸手”含有彼此接纳与同心的意思;“拉他上车”耶户以平等之礼对待约拿达。“耶户说:‘你和我同去,看我为耶和华怎样热心。’于是请他坐在车上”。“看我为耶和华怎样热心”,就是存着神的忌邪之心去完成神所托付的使命。“到了撒玛利亚,就把撒玛利亚的亚哈家剩下的人都杀了,直到灭尽,正如耶和华对以利亚所说的”。“亚哈家剩下的人”,就是亚哈七十个儿孙以外所有与王室有关系的人;“直到灭尽”表示没有留下一人。【耶户招聚众民,对他们说:‘亚哈事奉巴力还冷淡,耶户却更热心。现在我要给巴力献大祭。应当叫巴力的众先知和一切拜巴力的人,并巴力的众祭司,都到我这里来,不可缺少一个;凡不来的必不得活。’耶户这样行,是用诡计要杀尽拜巴力的人。】“耶户招聚众民,对他们说:‘亚哈事奉巴力还冷淡,耶户却更热心”。耶户在此强调自己比亚哈对巴力更专一、热切,借以误导拜巴力的人,好将他们一网打尽。“现在我要给巴力献大祭。应当叫巴力的众先知和一切拜巴力的人,并巴力的众祭司,都到我这里来,不可缺少一个,凡不来的必不得活‘”。“给巴力献大祭”,就是为巴力举办盛大的献祭。“拜巴力的人”,是指事奉巴力的人。“耶户这样行,是用诡计要杀尽拜巴力的人”。“杀尽”就是连一个活口也不留下。
【耶户说:‘要为巴力宣告严肃会!’于是宣告了。耶户差人走遍以色列地;凡拜巴力的人都来齐了,没有一个不来的。他们进了巴力庙,巴力庙中从前边直到后边都满了人。耶户吩咐掌管礼服的人说:‘拿出礼服来,给一切拜巴力的人穿。’他就拿出礼服来给了他们。】“耶户说:‘要为巴力宣告严肃会。’于是宣告了”。“严肃会”就是一个盛大的集会,是那种特别重要,人人都不可以缺席聚会。“耶户差人走遍以色列地,凡拜巴力的人都来齐了,没有一个不来的”。耶户“宣告严肃会”,表示自己将以巴力崇拜者的身份登基,在这种庆典中缺席,就会被视为对新王心怀不满,所以凡是敬奉巴力的人都争先恐后,全都来了。“他们进了巴力庙;巴力庙中从前边直到后边都满了人”。“巴力庙”是耶洗别在撒玛利亚所建造的巴力庙(王上16:31-32);“从前边直到后边”,表示拜巴力的人很多。“耶户吩咐掌管礼服的人说:‘拿出礼服来,给一切拜巴力的人穿。’他就拿出礼服来给了他们”。“礼服”是巴力崇拜仪式中的特殊法衣(番1:8),可以用来分辨“拜巴力的人”,身穿“礼服”也不方便逃跑。【耶户和利甲的儿子约拿达进了巴力庙,对拜巴力的人说:‘你们察看察看,在你们这里不可有耶和华的仆人,只可容留拜巴力的人。’耶户和约拿达进去,献平安祭和燔祭。耶户先安派八十人在庙外,吩咐说:‘我将这些人交在你们手中,若有一人脱逃,谁放的必叫他偿命!’耶户献完了燔祭,就出来吩咐护卫兵和众军长说:‘你们进去杀他们,不容一人出来!’护卫兵和军长就用刀杀他们,将尸首抛出去,便到巴力庙的城去了,将巴力庙中的柱像都拿出来烧了;毁坏了巴力柱像,拆毁了巴力庙作为厕所,直到今日。】“耶户和利甲的儿子约拿达进了巴力庙,对拜巴力的人说:‘你们察看察看,在你们这里不可有耶和华的仆人,只可容留拜巴力的人’”。这里的“察看”是为了确保“耶和华的仆人”不会被误杀。“耶户和约拿达进去献平安祭和燔祭”,这是献给巴力的祭。“耶户先安派八十人在庙外,吩咐说:‘我将这些人交在你们手中,若有一人脱逃,谁放的,必叫他偿命’”。巴力庙外有八十人守着,防止有人逃走。“耶户献完了燔祭,就出来吩咐护卫兵和众军长说:‘你们进去杀他们,不容一人出来’”。“护卫兵和军长就用刀杀他们,将尸首抛出去,便到巴力庙的城去了,将巴力庙中的柱像都拿出来烧了”。“巴力庙的城”,是指巴力庙旁边的城堡。“将巴力庙中的柱像都拿出来烧了”。“柱像”代表巴力的石柱。“毁坏了巴力柱像,拆毁了巴力庙作为厕所,直到今日”。“作为厕所”就是将其变为污秽之地,目的是为了避免巴力崇拜死灰复燃。
【这样,耶户在以色列中灭了巴力。只是耶户不离开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就是拜伯特利和但的金牛犊。耶和华对耶户说:‘因你办好我眼中看为正的事,照我的心意待亚哈家,你的子孙必接续你坐以色列的国位,直到四代。’只是耶户不尽心遵守耶和华以色列神的律法,不离开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这样,耶户在以色列中灭了巴力。只是耶户不离开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就是拜伯特利和但的金牛犊”。“耶户在以色列中灭了巴力”,却不肯离开金牛犊。因为他还要借着“伯特利和但的金牛犊”,阻拦百姓去耶路撒冷的圣殿敬拜神,以维持自己的政治利益。“耶和华对耶户说:‘因你办好我眼中看为正的事,照我的心意待亚哈家”。“办好我眼中看为正的事”,就是照神的心意除灭亚哈家,以及亚哈和其妻耶洗别所引进拜巴力的异教风俗。“你的子孙必接续你坐以色列的国位,直到四代”。“直到四代”是指他的第四代孙,若包括耶户本人共有五代,他们是:耶户、约哈斯、约阿施、耶罗波安二世和撒迦利亚五个王,这是北国最长的朝代。“只是耶户不尽心遵守耶和华以色列神的律法”,指耶户虽然杀尽拜巴力的人,却没有遵守律法的条规,单单敬拜耶和华以色列的神,“不离开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在那些日子,耶和华才割裂以色列国,使哈薛攻击以色列的境界,乃是约旦河东、基列全地,从靠近亚嫩谷边的亚罗珥起,就是基列和巴珊的迦得人、流便人、玛拿西人之地。】“在那些日子,耶和华才割裂以色列国”。“割裂以色列国”,就是缩小以色列的版图。“使哈薛攻击以色列的境界”,“哈薛”是亚兰王哈薛,他趁着亚述在其他地区用兵,就在约但河东扩张势力范围。“乃是约但河东、基列全地,就是迦得人、流便人、玛拿西人之地”。这原是分配给两个半支派的领地。“从靠近亚嫩谷边的亚罗珥起,横跨基列,直达巴珊”。这些地区都位于约旦河东,紧挨着亚兰的南部边界,很容易受到以色列军事强敌亚兰国的攻击。不久,亚兰王哈薛卷土重来,全面攻击约旦河东的基列地,大大缩小了北国以色列的版图。这是神审判以色列继续敬拜金牛犊的罪(13:2-3),从此北国以色列日益衰微,最终被亚述所灭。【耶户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的勇力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耶户与他列祖同睡,葬在撒马利亚;他儿子约哈斯接续他作王。耶户在撒马利亚作以色列王二十八年。】“耶户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的勇力,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以色列诸王记”是一部记述北国诸王历史的书,因此特别提到它。“耶户与他列祖同睡,葬在撒玛利亚”,“同睡”指寿终正寝;“葬在撒玛利亚”,就是葬在京城的王陵。“他儿子约哈斯接续他作王”。“约哈斯”是耶户王朝的第二代,作王十七年(13:1)。“耶户在撒玛利亚作以色列王二十八年”。耶户总共作了二十八年的以色列王,在这期间神开始分割以色列的部分领土,就是因耶户没有离弃拜金牛犊的罪,没有全心全意地敬拜神。为此,愿我们今天都不要拜任何有形或无形的偶像,我们要单单的敬拜神,全心全意的事奉祂!阿们!
www.biblestudy-xbss.com 圣经分卷分章注解 霞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