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reneLambert878 于 2025-7-25 10:02 编辑
“身边的人死了一个又一个”大陆博主:这两年会死很多人
2025年7月24日 作者:李木子
7月24日,中国大陆社交媒体平台上大量消息显示,大批民众死亡且趋于年轻化,不仅评论区网民留言令人惊悚,多名博主也表示,“身边的人死了一个又一个!”“我身边很多中年人都走了!”“今年突然倒下的人会很多!”不少网友直言是新冠(COVID-19)或者疫苗灾难。
大陆博主:身边的人死了一个又一个
7月10日,大陆抖音博主“英姐谈睡眠”感叹道:“这两年会死很多人,今年突然倒下的人会很多!”该博主表示:其在医院工作的老同学告诉她,“急诊室现在最怕接80后90后的病人”,不是长期熬夜垮掉的,就是失眠、焦虑、压力大把身体耗没的。
该博主表示:这两年自己身边的人“死了一个又一个”。她感叹,人不是老了才会死的,而是随时都会死的。
疫情
“这两年会死很多人,今年突然倒下的人会很多!”(图片来源:抖音截图)
大陆博主:我身边很多中年人都走了!
抖音博主“瘦龙抗衰”5月27日在视频中说:“我今年43岁,我身边很多同学,很多同龄人都死了!我们80后这一代,真的我感觉活不过爷爷奶奶那一辈…我身边好几个都是脑溢血走的!”
疫情
“我今年43岁,我身边很多同学,很多同龄人都死了!”(图片来源:抖音截图)
抖音博主“李建军”也在视频中说:“现在由于心脑血管引起的猝死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从20岁的年轻人,到60多岁的老人,比比皆是。在公园散步哩,走着走着,没了;在牌桌上打牌,打着打着,没了;晚上睡觉,睡着睡着,没了!”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医师姜雅秋5月28日透过抖音帐号表示,医院门诊一天接待了至少10个40岁以上的年轻人,因为心脏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等床住院做造影。心梗和猝死正像偷袭者一样盯上年轻人。
引发网民共鸣 90后班级40多人走了20多人
广东网友:“我一个90后的,读书的时候,班里40多个人,现在剩十几个了,走了20多个。”“我老表91年的,五一前两天突然走了,一个精壮的汉子就这么突然没了,好难接受,毫无预兆”。
山东网友:“以前的老板肝癌一年半死了!他才比我大一岁39岁。”“70后60后死的更多”。
浙江、湖北网友:“94年的同学已经有两个没了。”“90后都走了五分之一了”。
福建、江西网友:“这个月,管理的老公,同事的哥哥…都是突然的,都才三四十岁。”“我这三天两头早上睡觉迷迷糊糊能听到吹唢呐的声音(死人时吹奏),都快习惯了”。
江苏网友:“我九零后都有一些同学死掉了,生病。”“我同学37岁没了,反正我已经看开了,开心就好“。
安徽网友:“我同学都挂了11个了,鄙人80尾巴。”“我在农村五万买个院,今年夏天左右隔壁不停的有老人突然就去世了,整的我最近都不敢去小院了”。
不少网友认为是接种新冠疫苗造成的:“毒三针作用不小!”“就是打针打的。”“疫苗打完有很多不适。”“新冠造成的,让人抵抗力差。”“三针正在缓慢有效的发挥著作用!”
大陆医生:疫情一直就没停过 官方不让说是新冠病毒
今年6月,有大陆医生告诉海外媒体,新冠(COVID-19)疫情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共当局禁止提新冠或主动承认有疫情,都是根据政治需要来操作的。湖南株洲中医师陈扬透露,当局一直在掩盖疫情。
陈扬说:“这个病毒又在爆发。我认为是一直没有停止,经常会接诊到。西医治了一段时间,没效果的,到我这里来。中医吃中药啊,吃得好的。死掉的,不准说是病毒。中国的人口我估计10亿人都没得了,被这个病毒害死了起码几亿人。”
7月5日,中疾控公布了6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其中乙类传染病发病605192例,死亡2311人。报告发病数居第一位的病种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目前大陆不仅新冠疫情形势严峻,基孔肯雅热疫情已在广东佛山爆发并已外溢澳门。外界普遍质疑中共极力掩盖真相、封锁疫情信息。
李克强最后遗言首度公开 密友保存其去世前亲笔信
2025年7月23日 作者:李昱
今年6月初,2023年去世的中共前总理李克强被披露死于谋杀后,各种关于李克强被谋杀的信息都引发高度关注。近日,现居美国的上海企业家胡力任先生表示,将要动用他的全部社会资源来调查还原李克强被谋杀的真相。今天(7月23日)他披露,李克强密友在李克强去世3个月后,将一封李克强在预感到危险时写下的「致全国人民公开信」交给了胡力任。胡力任表示,这封信将成为揭示李克强非正常死亡真相的重要线索。
7月23日,胡力任先生在其油管节目中透露,李克强离世前曾亲笔写下一封信件,准备向全国人民公开发布。在信中,李克强流露出对个人安危的深切预感。说明李克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已清楚地意识到危险正在迫近。
胡力任说,李克强生前极为信任的一位密友,在李克强去世三个月后,2024年初主动联系了他,将这封信件的内容交给他,并恳请他妥善保管。在时机成熟时,向公众公开这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李克强的密友是胡力任多年前在工作中认识的一位朋友。尽管平时联系不多,但始终保持著深厚的信任。胡力任表示,为了保护这位重要资料提供者及其家人,目前不能公开他的真实姓名。
信件全文如下:
致亲爱的中国人民,谨以此信献给未竟的理想。
亲爱的同胞们,当你们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或许已经不能再发声,再解释,再留下只言片语。但我仍愿借此片刻,留下我心中未尽的信念与深深的牵挂。
我出生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成长于社会动荡的时期,得以凭借读书改变命运,走上建设国家的道路,从地方到中央,从政数十年,有幸经历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困走向温饱,也见证了亿万家庭勤劳奋斗的历程。每一次调研,每一次倾听,都让我深切感受到这片土地上人民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坚韧。
我始终相信,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应只体现在高楼大厦与GDP数字的跃升,更应体现在人民是否真正拥有安稳的生活,有尊严的就业,以及实现自身价值的发展机会。现代化的成果,最终必须落到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发展必须有温度,改革必须有回应,政策不能脱离民意,更应利于民生。
在担任国务院总理期间,我主张简政放权,支持民营经济,强调市场在资源支配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始终认为,中国的发展必须依靠市场机制,法治保障和制度创新。而不应过度依赖行政指令,或人为干预。只有充分释放社会的创造力,国家的潜力才能真正被激发。
我曾提到,中国人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这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据,而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我们不能回避问题,也不能回避责任。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当以问题为导向,以民生为根本。
我也曾经说过,人在做,天在看。这不仅是一句劝勉善良的话,更是我在岗位上始终怀抱的一种敬畏之心。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理应服务于人民,受监督于人民。我始终铭记那段全民抗疫的岁月,那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全民考验。封控、隔离、焦虑与牺牲,深刻改变了千家万户的生活轨迹。防疫是必要的,但在抗疫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正视另一面,过度封控可能伤及民生,信息不畅容易引发恐慌。压抑表达,则会积聚社会的不安。那段时间太多家庭在沉默中承受困苦,太多真实的声音未能被听见。
回望过去,我们不仅要总结经验,更要勇敢面对教训。一个真正负责任的政府,理应在危机中主动倾听民生,修正偏差,而不是让人民在痛苦中沉默,在困境中无声。近年来,改革的动力在减弱,市场对政策与发展的预期出现波动,社会的声音在减少。这些变化值得我们深思,一个健康的社会应当鼓励讲真话,容纳不同意见,通过制度化的途径解决矛盾。如果一切仅依靠维稳与控制,那种表面的平静终究难以长久。
我从不刻意指责体制,也不执著于历史的评判,而更关注如何从过往中吸取经验,走向未来。我始终相信,中国的未来属于每一位脚踏实地心怀梦想的普通人。希望大家不要失去信心,请相信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我们不能回到过去,不能关闭视野,更不能让恐惧压倒理性。请坚持做一位清醒的公民,即使身处喧嚣,也不放弃理性判断,即使力量微小,也不丧失良知底线。
我知道,有人说我性格温和,表达克制,但我始终认为,这个国家需要更多说实话,办实事有责任的建设者,而不仅仅是高喊口号的人。如果我的努力,哪怕只在改革中留下一丝空间,在市场中守住一丝机制,在社会中争得一点宽容,那我便不曾辜负肩上的责任。但我仍有遗憾,为了让你们的生活更加安心,制度更透明,言论更自由,这是我的歉意,也是我未竟的责任。
如蜉蝣寄身天地,不过是沧海一数,我深知自身的渺小与有限,却也愿将一生所思所愿,托付给这片土地和人民。愿未来中国的每一位公民,可以在一个更加法治、公正、充满希望的社会中成长。愿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可以坦然发声,自主选择,安心生活。我或许将归于寂静,但你们仍在尘世奔走,愿这封信如微光未灭,照见彼此前行的方向。
2023年春月, 李克强敬上
胡力任还透露,由于工作关系,他曾于2003年至2006年见过李克强两次。一次在河南,一次在辽宁。
胡力任说,他作为受邀的国内投资专家组成员,参与当地的相关会谈。在这两次接触中,李克强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李克强突然以非正常方式离世时,他的心中始终难以释怀,出自内心的责任感让他决定要追寻其中真相。
胡力任说,在李克强去世后,他一直在通过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持续追查真相。在这一年多的调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线索逐渐浮出水面。他也接触到了一些极为关键的知情者﹑信函等重要资料。胡力任表示,这些资料将会在未来陆续向公众披露,让所有关心此事件的朋友们了解真相的全貌。
(人民报首发)
中共跨国镇压 三大阴招曝光
2025年07月24日
今天咱们来聊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中共怎么把手伸进美国的司法体系,搞跨国镇压。这件事最近惊动了美国国会,众议院司法委员会还专门为此召开了一场听证会,许多专家和企业代表当场揭露了中共的阴招。
美司法被渗透!中共如何用“法律战”跨国迫害?
咱们先看看,中共到底是怎么玩弄法律手段的。
华府智库“保卫民主基金会”(FDD)的高级研究员艾蜜莉‧德拉布里耶(Emily de La Bruyère)在听证会上指出,中共喜欢耍弄一种叫“法律战”(Lawfare)的手段。这招不跟你硬碰硬,而是偷偷摸摸地从司法系统内部渗透进去,通过砸钱、耗资源的高成本诉讼,把对手逼到没法喘气。更阴险的是,他们还利用知识产权诉讼的“证据开示”程序,偷偷窃取技术机密,并且利用美国本土公司或代理人隐蔽地为中共办事,破坏美国法律系统的公平与公正。
她举了个真实案例,在美国密歇根州,有一家中国电池巨头“国轩高科”的子公司,本来想盖一座23.6亿美元的大工厂。结果当地居民强烈反对,还把支持项目的官员投票赶下台。国轩高科一看势头不妙,凭借背后强大的资金优势,立马提起联邦诉讼。小镇哪打得起这么烧钱的官司,现在,当地民众正苦于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缠,陷入被动境地。
霍夫斯特拉法学院(Hofstra Law School)宪法学教授朱利安‧库(Julian Ku)补充说,中共最擅长的就是给迫害披上“合法”的外衣。他举例说,一些流亡到美国的中国异见人士,本来在中国什么债务也没有,但中共法院却硬是给他们判个莫名其妙的“欠债”,然后拿到美国法院强制执行,变相搞跨境追杀。
更荒唐的是,中共还想借助美国法律来抹去历史真相。毛泽东的前秘书李锐生前把日记捐给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结果李锐的遗孀在中共撑腰下,通过中国法院索回这些日记,害得斯坦福大学不得不打起漫长又烧钱的官司。中共这招,就是要利用美国的法治达到他们控制言论、抹掉真相的目的。
而美国一家叫夏洛特管道铸造公司的经历也很典型。资深副总裁布拉德福‧穆勒(Bradford Muller)吐槽说,他们过去几年砸了大约700万美元,来保护自家产品不受中国竞争对手的侵害。他们曾在新加坡的展会上发现一家中国企业盗用他们品牌,还公然印有公司名称与标志的名片,地址却写在上海。公司赶紧在中国找律师维权,但毫无进展。穆勒表示,很多美国中小企业根本玩不起这么昂贵的诉讼游戏,都快被逼到破产了。
宾州大学法学和政治学教授戴杰(Jacques deLisle)也指出,中共这种搞“法律战”的手法早已形成系统性战略,目的是让美国人产生“寒蝉效应”,不敢再批评中共。他提醒说,如果美国不采取有效的反制措施,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美中之间法律博弈的恶性循环,进一步损害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司法公信力。
戴杰教授也提醒美国国会,在立法应对时要慎重,避免采取过于广泛的措施,否则可能会伤害那些有正当诉求的中美双方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他呼吁国会和司法机构,应更仔细地审核来自中共法院的判决,增强对中共滥用司法手段的警惕性,但同时要保持美国司法体系应有的开放性和公正性,不要走到极端,以免陷入中共设置的法律陷阱。
美听证会揭露:中共政治战全面渗透台湾与海外华社
刚刚咱们讲了中共在美国耍法律阴招,现在我们再深入一点,看它如何对台湾和全球华人社区下手。
7月23日,美国国会又开了场重磅听证会,多位资深专家揭露中共政治战争的真实面目。
前美军海军情报司令、退役少将迈克.斯图德曼(Mike Studeman)在会上说,中共的政治战远不止台湾,而是全球布局。他总结了中共惯用的三种套路:
第一个叫“白色手段”,就是经济外交明面施压;第二个是“灰色手段”,利用半公开的媒体渗透和假资讯;第三个最黑,完全隐藏,是“黑色手段”,通过间谍、黑客甚至黑帮,秘密搞破坏。中共把这三个阴招组合,目的就是瓦解台湾内部团结,并进一步操控海外舆论,尤其在美国。
斯图德曼表示,台湾近年已针对这种威胁采取明确反制措施,不仅加强军事审判制度和军人、公务员的忠诚审查,审查在中国办证的台湾人,尤其是公职人员;禁止双重身份者取得永久居留;甚至成立了专门的网路安全指挥部,全力防堵中共间谍和黑客入侵。
接下来,美国智库詹姆斯敦基金会主席彼得.马蒂斯(Peter Mattis)进一步点出了中共统战部的黑幕。他指出,统战部是中共政治战争的核心执行机构,其任务是识别、培植盟友与中立力量,以孤立打击敌对力量。他还说,统战工作积极监控海外华人社群,在美国本土透过侨界组织进行骚扰,专门压制台湾和反共人士的声音。
马蒂斯强调,中共长期打着经济、文化交流的幌子,深入全球各地搞统战活动,目的只有一个:扩张政治影响力,搞渗透、做情报,甚至控制华人社区。
而在具体美国本土政治渗透方面,美国企业研究所(AEI)基尔帕特里克(Jeane Kirkpatrick)研究员黄韵琪(Audrye Wong)提出了更明确的警告。她指出,纽约布鲁克林地区已经出现至少三名亲共候选人,通过统战组织的幕后支持,成功上位。在2024年纽约州参议员选举中,一名受中共支持的共和党候选人,击败了曾与台湾总统蔡英文见面的民主党议员曲怡文(Iwen Chu)。
黄韵琪警告说,这种渗透式的地方政治策略,正在一点一点改变美国的政治生态,向着有利于中共的方向发展。此外,她还指出,中共不只在华人内部活动,更积极拉拢美国极左、反战团体,试图把台湾问题包装成“反美帝”的斗争,严重误导美国社会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