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5: 1-31】【那时,底波拉和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作歌,说:因为以色列中有军长率领,百姓也甘心牺牲自己,你们应当颂赞耶和华……。】在士师记第五章中记载了,底波拉作歌颂赞耶和华;底波拉不但是先知、士师、女英雄,也是一位诗人。【那时,底波拉和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作歌,说:因为以色列中有军长率领,百姓也甘心牺牲自己,你们应当颂赞耶和华。】“那时底波拉和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作歌,说”,这里说“底波拉和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作歌”,但据7节看,作者应该是底波拉一人,但她却把巴拉的名字也加在上面,希望通过这首诗使巴拉以及所有百姓一同颂赞神!“因为以色列中有军长率领,百姓也甘心牺牲自己,你们应当颂赞耶和华”。底波拉在得胜后,就作歌赞美耶和华,用歌来记念整个争战的经过。“因为以色列中有军长率领,百姓也甘心牺牲自己”,这些都是人顺服神的带领时的表现,因此底波拉说:“你们应当颂赞耶和华”。【君王啊,要听!王子啊,要侧耳而听!我要向耶和华歌唱,我要歌颂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耶和华啊,祢从西珥出来,由以东地行走。那时地震天漏,云也落雨。山见耶和华的面就震动,西奈山见耶和华——以色列神的面也是如此。】“君王啊,要听!王子啊,要侧耳而听”,底波拉呼吁地上有权有势的人,都要来听她颂赞神的歌。“我要向耶和华歌唱,我要歌颂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宣明“耶和华”乃是以色列的神。“耶和华啊,你从西珥出来,由以东地行走。那时地震天漏,云也落雨”。当时是神用暴风雨,让基顺河的河水上涨,以至泛滥,叫西西拉的战车完全动弹不得,进退两难,才被以色列人杀到一个不留。这叫人一看就不得不承认:这是神的作为!同时也令底波拉想起当年神在西乃山显大能,雷轰、闪电、密云,领以色列人出旷野(出19:16-18)。“山见耶和华的面就震动;西乃山见耶和华以色列神的面,也是如此”,“山…震动”,是指当年神降临西乃山时,遍山大大的震动(出19:18);“西乃山”是神与以色列人立约的地方(出19:18),能提醒百姓神的信实和自己的悖逆。
【在亚拿之子珊迦的时候,又在雅亿的日子,大道无人行走,都是绕道而行。以色列中的官长停职,直到我底波拉兴起,等我兴起作以色列的母。以色列人选择新神,争战的事就临到城门。那时,以色列四万人中岂能见盾牌枪矛呢?】“在亚拿之子珊迦的时候,又在雅亿的日子,大道无人行走,都是绕道而行”,“珊迦”在南方曾击杀六百非利士人(3:31);“雅亿”是基尼人希百的妻子雅亿。“大道”是指当时商旅行走的道路,被迦南人控制,他们可能又杀人,又抢掠,使以色列人不敢通行,必须绕小道而行。“以色列中的官长停职,直到我底波拉兴起,等我兴起作以色列的母”,“官长”是指以色列人中的勇士,“官长停职”就是勇士都不见了。“我底波拉兴起”,当没有一个以色列男人肯为神站立的时候,神就兴起女先知底波拉来“作以色列的母”。“以色列人选择新神,争战的事就临到城门”,“新神”是指巴力,其实他们【所祭祀的鬼魔并非真神,乃是素不认识的神,是近来新兴的。】(申32:17) “争战的事就临到城门”,是因为“以色列人选择新神”,结果使自己陷入了争战、苦难和穷困。“那时,以色列四万人中,岂能见藤牌枪矛呢?”“四万人”可能指当时北方各支派中可以作战的人数;“岂能见藤牌枪矛”,是指以色列人被迦南人欺压得连“盾牌枪矛”都不敢让人看见,失去了争战的功用,这是以色列人当时的光景。以色列人经历了这么痛苦的日子,现在就觉得神的拯救实在宝贵,因此每一个以色列人都要来赞美神的作为。【我心倾向以色列的首领,他们在民中甘心牺牲自己。你们应当颂赞耶和华!骑白驴的、坐绣花毯子的、行路的,你们都当传扬!在远离弓箭响声打水之处,人必述说耶和华公义的作为,就是祂治理以色列公义的作为。那时耶和华的民下到城门。】“我心倾向以色列的首领,他们在民中甘心牺牲自己。你们应当颂赞耶和华”。“我心倾向”是指底波拉向各阶层的以色列人倾怀呼吁,“首领”指有权势的人;“甘心牺牲自己”指他们不顾颜面,率先歌颂。因此底波拉呼吁百姓:“你们应当颂赞耶和华”。“骑白驴的、坐绣花毯子的、行路的,你们都当传扬”,“骑白驴的”指有地位的人;“坐绣花毯子的”指贵族;“行路的”指普通人,“你们都当传扬”,意思就是说,以色列人不分贫贱富贵,都要传扬神的大能。“在远离弓箭响声打水之处”,是指在打水之处有唱歌者的声音,“人必述说耶和华公义的作为,就是祂治理以色列公义的作为”。就是人必以诗歌颂扬神公义的作为。“那时耶和华的民下到城门”,“城门”是公众聚集、审判或议事的地方,现在百姓为了感恩而聚会。
【底波拉啊,兴起!兴起!你当兴起,兴起,唱歌。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啊,你当奋兴,掳掠你的敌人。那时有余剩的贵胄和百姓一同下来;耶和华降临,为我攻击勇士。】“底波拉啊,兴起!兴起!你当兴起,兴起,唱歌”,因底波拉被神“兴起”,她对神是心里口中都满了赞美与颂扬。“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啊,你当奋兴,掳掠你的敌人”,因着底波拉被神“兴起”,就带出了巴拉的“奋兴”,率领全军下山迎敌(4:14)。“那时有余剩的贵胄和百姓一同下来”,“余剩的贵胄和百姓”,是指在迦南王耶宾的迫害下(4:2),,未曾逃亡而留下来坚决抵抗的以色列人。“耶和华降临,为我攻击勇士”,是指神降下暴雨使西西拉全军溃乱(4:14-15)。【有根本在亚玛力人的地,从以法莲下来的,便雅悯在民中跟随你。有掌权的从玛吉下来;有持杖检点民数的从西布伦下来;以萨迦的首领与底波拉同来;以萨迦怎样,巴拉也怎样。众人都跟随巴拉冲下平原;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定大志的。你为何坐在羊圈内听群中吹笛的声音呢?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设大谋的。基列人安居在约旦河外。但人为何等在船上?亚设人在海口静坐,在港口安居。西布伦人是拼命敢死的;拿弗他利人在田野的高处也是如此。】“有根本在亚玛力人的地”,“根本”指定居在亚玛力人之地的以色列人;“亚玛力人的地”,亚玛力人原住在南地(民13:29),后来随伊矶伦攻打以色列人,占据中部山地(3:13)。“从以法莲下来的,便雅悯在民中跟随你”,原来只有西布伦人和拿弗他利人跟随巴拉(4:10),现在以法莲人和便雅悯人也赶来助阵。“有掌权的从玛吉下来”,“玛吉”是玛拿西唯一的儿子,这里可能代表分配在约但河西的玛拿西半个支派。“有持杖检点民数的从西布伦下来”,“持杖检点民数”是指西布伦支派的首领。“以萨迦的首领与底波拉同来,以萨迦怎样,巴拉也怎样。众人都跟随巴拉,冲下平原”。“以萨迦怎样,巴拉也怎样”,是指以萨迦支派的人与巴拉的行动一致,他们紧紧跟随巴拉冲锋陷阵。“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定大志的”,“流便”在此可能代表约但河东两支派半的人,他们在约但河东岸安居,并未参与争战。“你为何坐在羊圈内,听群中吹笛的声音呢?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设大谋的”。是指在约但河东的两支派半的人专注自己的羊群,悠闲地享受浪漫的田园生活,只顾自己安逸,却忽略了河西的骨肉兄弟正在与敌人争战。“基列人安居在约但河外”,“基列人”在此指河东两支派半的人。“但人为何等在船上?”但支派分地在便雅悯支派的西面,约帕以南濒临地中海一带,因地界太小,容纳不下他们,后来迁徙到利善(书19:47),此时他们之中有很多人正从事渔业和贸易业,故说“等在船上”。“亚设人在海口静坐,在港口安居”,亚设支派分配在西布伦和拿弗他利的西面,沿地中海岸之地,故说他们“在海口静坐,在港口安居”。“西布伦人是拚命敢死的,拿弗他利人在田野的高处,也是如此”。“拚命敢死”是指冒死争战;“田野的高处”指他泊山上。最初参战的主力是“拿弗他利和西布伦人”(3:6),以法莲、便雅悯、河西的玛拿西半支派和以萨迦支派也参与了争战,直到将迦南王耶宾灭绝了(4:24)。这五个半支派都勇敢地跟随神,成为基顺河之战的主要力量。但、亚设与河东的流便、玛拿西半支派、迦得,这四个半支派都袖手旁观,有的是事不关己、有的是生意太忙、有的是隔岸观火,结果都不肯跟随神争战,也失去了合一的见证。这里没有提到犹大及西缅支派,可能他们正在南方与非利士人争战(3:31)。
【君王都来争战。那时迦南诸王在米吉多水旁的他纳争战,却未得掳掠银钱。星宿从天上争战,从其轨道攻击西西拉。基顺古河把敌人冲没;我的灵啊,应当努力前行。那时壮马驰驱,踢跳,奔腾。】“君王都来争战。那时迦南诸王在米吉多水旁的他纳争战”,“君王…迦南诸王”,是指迦南人诸王应夏琐王耶宾的邀请,率军前来支持西西拉,攻打以色列人。“米吉多水旁的他纳”,“米吉多水”是指主战场基顺河(4:13),“他纳”距离基顺河南岸仅数公里。“却未得掳掠银钱”,他们参战的动机原是为掳掠以色列人的银钱,但因战败而未得分文。“星宿从天上争战,从其轨道攻击西西拉”,是指神从天上降下倾盆大雨,使西西拉的战车陷于泥泞中,动弹不得。“基顺古河把敌人冲没”,原本干涸的基顺河床,瞬间河水暴涨,冲没敌人车马和军兵。“我的灵啊,应当努力前行”,是指以色列人士气大振,向前冲锋。“那时壮马驰驱、踢跳、奔腾”,这是指敌人的马匹奋力挣扎,想要逃脱洪水和泥泞之的。结果【耶和华使西西拉和他一切车辆全军溃乱,在巴拉面前被刀杀败。西西拉下车步行逃跑。巴拉追赶车辆、军队,直到外邦人的夏罗设。西西拉的全军都倒在刀下,没有留下一人。】(4:15-16)【耶和华的使者说:应当咒诅米罗斯,大大咒诅其中的居民;因为他们不来帮助耶和华,不来帮助耶和华攻击勇士。愿基尼人希百的妻雅亿比众妇人多得福气,比住帐棚的妇人更蒙福祉。西西拉求水,雅亿给他奶子,用宝贵的盘子给他奶油。雅亿左手拿着帐棚的橛子,右手拿着匠人的锤子,击打西西拉,打伤他的头,把他的鬓角打破穿通。西西拉在她脚前曲身仆倒,在她脚前曲身倒卧;在那里曲身,就在那里死亡。】“耶和华的使者说:应当咒诅米罗斯,大大咒诅其中的居民”,“米罗斯”距离主战场不远,“其中的居民”可能指住在那里的以色列人。“因为他们不来帮助耶和华,不来帮助耶和华攻击勇士”,是指他们没有来帮助兄弟攻打敌人。“愿基尼人希百的妻雅亿比众妇人多得福气,比住帐棚的妇人更蒙福祉”。“基尼人希百”,是从基尼族在南方的犹大支派中(1:16)搬到北方的,时间可能就在耶宾王“大大欺压以色列人”的二十年之间。因为基尼人不是以色列人,所以欺压以色列人的耶宾会“与基尼人希百家和好”(4:17);因“雅亿”信靠耶和华,不同意丈夫的立场,所以这里说她是有福的。“西西拉求水,雅亿给他奶子,用宝贵的盘子,给他奶油”,“求水”是为要确认主人是否欢迎他(4:19);“用宝贵的盘子,给他奶油”,表示他受到贵宾的待遇。“雅亿左手拿着帐棚的橛子,右手拿着匠人的锤子,击打西西拉,打伤他的头,把他的鬓角打破穿通”。橛子”形状上头扁下头尖,打入地下再用绳索连结帐棚,使其固定在地上;“鬓角”是人的头部最软弱之处。“西西拉在她脚前曲身仆倒,在她脚前曲身倒卧。在那里曲身,就在那里死亡”。雅亿不是以色列人,却勇敢地帮助神的百姓杀敌,因此蒙神祝福。
【西西拉的母亲从窗户里往外观看,从窗棂中呼叫说:他的战车为何耽延不来呢?他的车轮为何行得慢呢?聪明的宫女安慰她(原文是回答她),她也自言自语地说:他们莫非得财而分?每人得了一两个女子?西西拉得了彩衣为掳物,得绣花的彩衣为掠物。这彩衣两面绣花,乃是披在被掳之人颈项上的。】“西西拉的母亲,从窗户里往外观看,从窗棂中呼叫说:他的战车,为何耽延不来呢?他的车轮,为何行得慢呢?’”儿子出征,迟迟未归,令身为母亲的人牵肠挂肚。“聪明的宫女安慰她,她也自言自语地说”,“聪明的宫女”自以为聪明,却不知道事实可悲;“自言自语”是指她勉强自己往好处想。“他们莫非得财而分,每人得了一两个女子?”她认为他们是在分掳掠物。“西西拉得了彩衣为掳物,得绣花的彩衣为掠物”,是指她儿子必分得贵重的掳掠物。“这彩衣两面绣花,乃是披在被掳之人颈项上的”,“披在被掳之人颈项上”,是指最贵重的掳掠物当归给最高级的军长,就是西西拉。西西拉的母亲挂念儿子,虽然令人心酸,但她的“自言自语”说明,她对战利品、荣耀和地位的兴趣,远超过对俘虏的怜悯。因此底波拉说:【耶和华啊,愿祢的仇敌都这样灭亡!愿爱祢的人如日头出现,光辉烈烈!这样,国中太平四十年。】“耶和华啊,愿你的仇敌都这样灭亡”,表示所有神的仇敌都应当如此灭亡。“愿爱你的人如日头出现,光辉烈烈!”这是圣经中的佳句,就是爱神的人发光照耀,越照越明,直到日午。“这样,国中太平四十年”。百姓在第三次悖逆时,一直等到“二十年”之后,在才走头无路时“呼求耶和华”(4:3)。但神仍然用怜悯和恩典来挽回他们,让百姓享受“国中太平四十年”。而底波拉不仅是个懂得鼓励别人的先知,更是一个懂得作诗赞美神的人。在本章中,她借着一首美丽的诗歌,唱出神的信实帮助以色列人争战,以祂的大能使祂的百姓得胜,因而诗中充满了感谢和颂赞。特别在末了,她祷告说:“愿爱你的人如日头出现,光辉烈烈!”这是多么豪迈,有盼望的祷告,这也是以色列国中太平四十年的原因。但愿底波拉的祷告,也成为我们在神面前为教会兴旺的祷告。我们也要像底波拉和雅亿那样,信靠神,这样我们就在神的荣耀里有分!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