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相信神吗?

作者:白露为霜  于 2014-8-17 22:1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百味人生|通用分类:留学生活|已有58评论

关键词:爱因斯坦, 宗教, 科学

这里是网友评论第2页,点击查看原文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2

支持
3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58 个评论)

1 回复 白露为霜 2014-8-18 00:40
trunkzhao: 这篇很值得收藏。
谢谢留言。
1 回复 前兆 2014-8-18 00:41
白露为霜: 一般人这样认为也不奇怪。但科学理解的范围越来越大,宗教只能退缩人类未知的边缘,这样的日子是很难过的。
人类未知的东西,还是很多很多,有的问题也许很长很长时间都解决不了,所以不用担心宗教的日子!     
1 回复 白露为霜 2014-8-18 00:44
前兆: 人类未知的东西,还是很多很多,有的问题也许很长很长时间都解决不了,所以不用担心宗教的日子!        
比如地震。
1 回复 徐福男儿 2014-8-18 00:46
白露为霜: 儒家也许不能称为完整的宗教。佛教,印度教有宇宙神的概念,但也有人格化神在里面,信徒到庙里拜菩萨或其他神,求福等。
儒家严格的说不是宗教,我的意思孔子对神的看法与爱因斯坦有相通之处。比如“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再比如“子不语怪力乱神”,均有相通之处。
佛教与印度教也不是一个东西,还是有区别的。
1 回复 白露为霜 2014-8-18 00:49
徐福男儿: 儒家严格的说不是宗教,我的意思孔子对神的看法与爱因斯坦有相通之处。比如“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再比如“子不语怪力乱神”,均有相通之处。
佛教与印度教也
我就佛教同印度教的关系问过印度人,他们觉得是同印度教一脉相承。可以说是一个分枝。
1 回复 前兆 2014-8-18 00:51
白露为霜: 比如地震。
地震预报问题已基本解决,只是其它的科学家还找不到门在哪里!      
2 回复 白露为霜 2014-8-18 00:56
前兆: 地震预报问题已基本解决,只是其它的科学家还找不到门在哪里!          
不过说实在话。有些问题虽然科学没有完全解决,也不能成为宗教的领地。比如现在没人会说地震是神灵发怒了。
2 回复 Djogchen 2014-8-18 01:40
现代宗教与古代之宗教确实有很大的分别,正如爱恩斯坦所分析的几种形式,但真
正的宗教应该是追求的是一种永恒,与他之前所提出的几种方式是没有多大关系,
可能因为这个永恒是与爱恩斯坦的“相对论”在理论上是不附合的缘故,‘所以爱恩斯坦
很聪明地既不否认神,也不承认有神,与“释迦牟尼走在一起。
1 回复 穿鞋的蜻蜓 2014-8-18 03:28
爱因斯坦就是神派来的。谢谢分享原文并翻译。

人深感神意,却能力有限,这世界真正不信神的人并不存在。古代先哲对神的认识早已涵盖了各个层次。 如果没有神意,人在世界的来去实在就如不少自称无神论者一样行尸走肉。

[以下转载}
神的存在性
神是否存在(上帝是否存在)问题是指西方哲学和神学中对神(上帝,God)是否存在的疑问和探讨。西方社会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着有关神是否存在的辩论。数千年中,许多神学家、哲學家與科学家都曾嘗試论证神的存在性。这些论证主要涉及到哲學上的本体论及认识论等领域。各种有关论证包括从形而上学出发的论证、从逻辑出发的论证、经验主义的论证以及主观性上的论证等等。直到现今,有关神是否存在的辩论仍未落幕。在哲学界、宗教界和大众文化中都可以看到相关的观点和讨论。

哲学观点
“神”的定义
在“神是否存在”的问题中,其主体“神”是最重要的概念。在经典神学中,“神”或“上帝”(God)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神是终极的(ultimate),第一(the first)、永恒(eternal)、全知(omniscient)全能(omnipotent)的。这里所说的“神”并不是人格化的。在开放神论(Open Theism)和过程神论(Process Theism)等理论中,神的定义有所不同。事实上,尽管经典神学中充满了对神的论述,但经典神学认为神是无法定义的。经典神学认为,神的属性包括了神的超越性,而超越性使得人类无法对神作出完全的定义。
在西方社会或以外,“神”也有截然不同的含义。例如斯宾诺莎的哲学中,“神”即是所谓的“实体”,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存在。换言之,形成实体的概念,可以无须借助于他物的概念”。斯宾诺莎的神是唯一的,拥有无限个属性,等同于自然或宇宙本身。多神论或泛神论中,“神”可以指任何被人相信其存在的超自然概念。
在现代的基督教世界或伊斯兰世界等一神论宗教(亞伯拉罕諸教)流行的地方,“神”指的是唯一的终极的至高无上的人格化存在。在其他的一元论哲学或一神论的宗教教派的教义中,也有类似“神”的概念。例如印度教的不二论中,用“梵”来表示唯一、全部、仅有的真实。
漠视主义
哲学中,对“神的存在性”所持的态度有多种。认为“‘神是否存在’的问题本身没有意义”的观点被称为“漠视主义”。漠视主义的一种观点是,讨论神是否存在之前必须给“神”定下一个切合的定义。如果哲学和宗教无法对“神”的概念作出切合的定义,那么讨论神的存在性就是没有意义的。同样,如果“神”的定义是不可证伪的,那么就神学非认知主义的观点来说,“神是否存在”的问题也是无意义的。
认识论
认识论是哲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即自我能否以及如何认识客观实在。古典西方哲学主要研究本体论。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发展,欧洲人开始了对宗教和上帝的怀疑和反思。因而这一时期的哲学家们在构建自己的哲学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神的存在性,回答“神是否存在”的问题促使哲学家们反思“人如何认知神乃至一切客观实在”。这样,西方哲学迎来了认识论的转向,从研究客观实在的本质,转移到研究“人是否能够以及如何把握客观实在的本质”。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有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三种。
神存在的论证
中世纪后对神的存在的论证最早见于基督教神学。13世纪的哲学家、神学家圣托马斯·阿奎那首先提出了论证神存在的五种方法,被称为“圣托马斯五法”。圣托马斯是自然神学首批提倡者之一,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始者。他的五种方法是用後验的方式论证神的存在。
聖多瑪斯的五路論證
托馬斯·阿奎那提出的五路論證(en:Quinque viae)是後验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后天所得的经验来论证神的存在。
不受动的动体论证:圣托马斯的第一个论证建立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运动论上。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是能动物的潜在的实现。圣托马斯首先注意到:现实中总有运动(變動)的物体,这可以被後天的经验证实。任一运动的物体必然是由另一个实现了潜在(即运动)的物体导致运动(推动)的。而这另一个运动的物体又必然是被另一个运动的物体推动的。然而这种关系不能推至无穷,因为必定有一个初始的推动者(the first unmoved mover)。这个初始的推动者不是由他者推动的,它也就是神。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运动”比通常表示物体位置移动的“运动”一词更为宽泛。
第一因论证:第二个论证从事物的因果关系(亚里士多德的四因)出发。任一物都不会是它自己的效因(efficient cause),必然是另一物。这种关系不可能推至无穷,因为没有初始的效因,也就没有终极的效果(final effect),也就不会存在中间的效因(any intermediate efficient causes)。所以必定有一个初始的效因,也就是神。
从偶然性出发的论证:第三个论证基于偶然性与必然性。很多事物不是必然存在的(其存在性不是在任何情况或时刻下都为真),而是偶然存在的(即在某些情况或时刻下不会存在)。但不可能所有的事物都是偶然存在的,否则总有一个情况或时刻下所有的事物都不存在,这样之後就无法让任何事物开始存在了。这是荒谬的。因此,必然有一个事物是在任何情况和时刻下都存在的。这个必然存在就是神。
最高级的论证:第四个论证是基于万物的性质的级别。不同的事物之间,总有一物优于另一物的比较,所以可以给物体的优劣分出等级。而贵贱、真假等性质也是如此。任何性质都可以分出等级。等级制中必然有最高的一级。而最高级必然是导致其他等级的原因,就如火是热的最高级,所以是热的原因一样。因此,“完美”和“存在”的最高级必然也是导致一切完美和存在的原因,也就是神。
目的因的论证:第五个论证基于亚里士多德四因中的目的因(final cause)。天空下雨是由于动植物需要成长,人生有眼睛是由于要看见外界,任何事物的运动都因为自身的目的。而有些事物的运动是没有智慧的,比如天空下雨、花草生长。但有目的的运动只能够是由于智慧而产生的。因此,必然有一个智慧引导着万物向它们的目的运动。这个智慧就是神。
本体论的论证
圣托马斯的论证是後验的,而先验的论证(指通过先天理性就能得到,不须借助後天对客观实在的认识的论证)则是由11世纪经院哲学家安瑟伦首先提出的本体论的论证。安瑟伦的论证如下:
神是能构想出来的最伟大的存在(greatest conceivable being)。
和只存在于构想中相比,在现实和构想中同时存在的存在更为伟大。如果神只存在于构想中,那么可以构想一个同时存在于构想与现实中的神,比只存在于构想中的神更伟大。
所以,神在构想中和在现实中都存在。
这个论证被圣托马斯批评,因为圣托马斯认为神的超越性使得它不能被人类定义。德国哲学家康德对本体论论证提出了逻辑上的反驳。他认为安瑟伦混淆了“神”和“神的概念”,以及“存在”和“现实存在”。安瑟伦只证明了神的概念中应该包含神现实存在,但“神现实存在”的逻辑必然性,并不蕴含“神现实存在”的现实必然性。安瑟伦的证明只是同义反复。
2 回复 寂禅 2014-8-18 03:34
好文! 但爱因斯坦的本意并非“宗教”,而是“信仰”。”信仰“是“宗教”的前提,但信仰不等于宗教。中文翻译往往把二者混为一谈。其实,不但是这两个词,有不少科学名词翻译成中文时都有不太准确的问题,偏离了原意。
2 回复 wcat 2014-8-18 05:04
方方头: 此篇甚好,谢谢白露介绍。佩服你的翻译。
小朋友回来了!
2 回复 junyan2000 2014-8-18 05:34
宗教就是反科学的。比如说“young earth”, 说地球被造到现在才五千年,估计稍懂一些科学的都不会同意。

不过挪亚方舟上装的都是恐龙, 大概圣经上倒是有记载的。
1 回复 sousuo 2014-8-18 06:43
宗教和信仰很多时候并不重合。

关于世界本源的思辨,很多以宗教的形式出现,给人以和科学对立的感觉。

其实,本源,不是科学要处理的问题。

信仰,很个人,不会为名人所决定,最多会受名人影响。
1 回复 越湖 2014-8-18 09:31
白露为霜: 谢谢留言。爱因斯坦的感受相当独特,也许不是所有科学家都会同意。
当然不可能所有科学家都同意,估计连他本人都不会期待这一点。
我一直都坚信最单纯的与最有头脑的多会相信上帝(或者其它名称),而无神论者基本在这两类人之间。
1 回复 心随风舞 2014-8-18 13:29
村里总是有这种高水平的文章称撑着,收益匪浅。
2 回复 千年等一回 2014-8-18 15:27
和白露兄有过类似的阅读经历。曾经很好奇基督教人士为何常拿爱因斯坦信神来见证,难到爱因斯坦真的相信耶稣基督?从来没听说爱因斯坦去教会或祈祷的报道。于是有一天认真读了爱因斯坦文集中几篇关于宗教问题的文章。感觉和你的这篇文章说非常吻合,爱因斯坦把宗教分为3个层次:恐惧宗教,社会道德宗教和宇宙观宗教,很多的宗教是这三个层次的混合体。一方面通常的宗教如基督教,犹太教,穆斯林等都带有原始恐惧宗教的烙印,同时在社会中又起到巨大的道德约束力量,但极少是以宇宙观为核心的宗教。而以宇宙观为核心的也不再以宗教的形态为人所了解,它往往是一种哲学思想比如德谟克利特,斯宾诺莎以及老子的思想。印度教中也有些这样的思想比如梵人合一。这在佛教中是没有的。这种思想是以对宇宙万物作为一个整体的观察来思考出一个自洽的“理论”,这自然就和科学的目的相吻合而与宗教的目的相背离。深入了解爱因斯坦的宗教情结对我们理解宗教有很大意义。
1 回复 yizo 2014-8-19 01:40
达意雅文!
个人认为,的确,严肃而深刻的爱因斯坦心中所时刻思考与探索之 神,在其有生之年如同其划时代的相对论一样,对神全部理念的创建与理解皆属于他自己。
如同先贤牛顿一样,与神的无尽宇宙相较,他们穷其一生的智慧与发现却不过是沧海之一粟。
也许是这些理性巨人们过于专注于明了通过耶稣手中分发的饼为何不能穷尽,却深刻地忽略了 他 对世人的真爱!
1 回复 秋收冬藏 2014-8-19 10:01
谢谢白露的好文,以后若还有疑虑再回头来细读
2 回复 T26118 2014-8-19 12:54
白露的翻译,信、达、雅。
人类的第一把石斧和第一柄铁铲,相对于那个时代,无异于后来的蒸汽机和飞船。科学大踏步成长以后,人们有信而无仰了。
2 回复 白露为霜 2014-8-19 15:03
秋收冬藏: 谢谢白露的好文,以后若还有疑虑再回头来细读
    问好。
123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7 08:1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