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中国人种起源

作者:人家的盒子  于 2013-10-16 00:0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1评论

略谈中国人种起源

20世纪传统的中国人种起源说法是这样的:300万年前,非洲的古猿演变成了直立人,他们在100多万年前走出非洲,在亚洲成了爪哇猿人和北京猿人,在欧洲先是成了海德堡人,后来进化为尼安德特人。这些直立人在不同地区独立进化,发展为今天的现代人。这种假说被称为多地区连续进化论。  

这种理论的根基基本上是建立在对于古人类化石的粗糙分析和简单的地域关系推理的基础上。如北京猿人的面部扁平,鼻梁不高,眼眶呈长方形,铲形门齿等等,这些特征在中国的化石上出现频率特别高,它们同时共存于一个头骨的情况更是在其它地区很少见的。因此,这是中国地区人类化石具有的共同特征,从而推论出中国人是源自于北京人的一个单独演化的人类系列。

然而,由于人体基因技术在古人类考古学界的应用,这种理论如今已经基本上被淘汰了。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遗传学家坎恩等人通过研究来自非洲、欧洲、亚洲、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148位妇女身上的线粒体DNA,发现各大洲人种中以非洲人变异最多,从而证明非洲人历史在各大陆为最长。计算发现现代非洲人历史达20万年,而欧亚大陆现代人历史只有13万年。由此断定,今天全世界所有的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女性始祖,遗传学家称她为夏娃,约15万年前生活于非洲,大约10万年前,她的后裔走出非洲,迁移到世界各地,繁衍生息,他们才是我们真正的祖先。  
  近年来中国的部分遗传学家在研究了中国28个人类群体的DNAY染色体上的遗传标记后,得出了与国际最新流行的理论相一致的结论:北京猿人确实不是中国人的祖先,全世界的人都是来自非洲。从各色人种的遗传标记的突变点新旧不同来判断,非洲的黑种人最古老,欧洲的白种人第二,印度的棕色人第三,亚洲的黄种人第四。

初次接触这个结论很让人吃惊,我们竟然与今日的黑人拥有共有一个遥远的祖先。非洲不仅是人类的第一次起源地,而且是第二次的起源地,并且全世界人类的共同祖先其实并不十分遥远。但感情上和常识上总让人觉得憋屈,我们怎么会是黑人的近亲呢?
    
  然而科学就是科学,其它什么的都可能是假的。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DNA遗传密码是如何被用作探索人类起源这一课题的吧。

大家对DNA的双螺旋结构应该都不陌生。如果没有印象,提醒一下:北京中关村的黄庄路口环岛上的一个很丑陋的现代风格的金属雕塑,就是这个玩意儿。  
    
  这构成双螺旋结构的链条上交织着不同类型的4种小球,所谓基因就是其中一些小球按照一定秩序连在一起,并具有相应的遗传信息,控制着人类的肤色、形态和健康。还有一些小球的序列不具有功能性,性质如同DNA分子里的填充物,它们的排列是自由的,并且过上个几千几百年会发生一次突变。

我们所关心的是后者,因为这些突变不会影响到个体的健康和生存,能够稳定地传给后代,并且不断地在后代DNA中积累下来。因此,DNA的非基因部位就好像是一个记录本,记录下来在这代代相传中所发生的突变。这样,只要取样够大,范围够广,我们就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人类之间DNA的非基因部位的相似程度来研究人类迁徙的历史信息。
    
  理论上讲,如果自然界中突变发生的频率是一定的,那么从序列差异的大小就可以确定共同起源的时间。一些学者认为,大约每一百万年线粒体的DNA序列发生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四的变化,线粒体DNA于是就成了一个分子钟,用它可以追溯人类进化的历史。
    
  那么,那个夏娃的后代第二次走出非洲的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

话说15万年前,在东非的大裂谷分化出了很多人种与部落,其中就已经包含了现在的黑、棕、黄、白四个人种的祖先。没有资料提及这四种人当时的肤色如何,个人判断应该没有多少差异,所谓的颜色标签不过是沿用现代人种分类学上的说法而已。例如白人可能如同今日的印度人一般,肤色也是黑的。

到了10万年前,地球处于冰川期,大部分陆地被冰川覆盖。全世界其它地方的第一批走出非洲的古人类大部分都灭绝了。在东非,各个部落拥挤在这块炙热的土地上,抢夺着有限的食物,迫于生计或者其它未知的原因,先是棕色人(人种学上的马来人) ,然后是黄种人(人种学上的蒙古人),开始走出东非向世界扩散。

最早出来的棕色人主要是在海边捕鱼为生,并捡食滩涂上的高蛋白食物。他们拿着旧石器和尖木叉,通过北非来到中东,沿着印度洋岸边向东走。到了5万年前,他们已占领了南亚和东南亚的陆地和岛屿。在此后的几万年里,散漫的捕捞捡食生活让他们沿着无边的海岸线,一路走到东亚,又穿过白令海峡到达北美和南美洲。

步棕色人后尘出走的黄种人走出非洲的时间要比棕色人晚了近5万年。他们首先也与棕色人一样顺着东非的海岸线一路北上来到了中东这一带,如今天伊拉克的两河流域,在那一带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中东富饶的物产,让智人的人口再次扩张,他们中的一些人从西亚进入印度河流域,在南亚次大陆的北端经过,进入东南亚。初来乍到的黄种人还没有能力与棕色人种抗争。至少在南亚的时候,印度半岛南部生活着大量的棕种人,一小批的黄种人只能沿喜马拉雅山南麓匆匆通过,这与棕色人沿印度洋海岸迁徙的路径有所不同。

黄种人的扩散速度很快,只用了棕色人五分之一的时间就到达东南亚。这可能与他们掌握了新石器技术有关,也可能与棕色人散漫的生活习惯有关。黄种人的部落在缅甸一带盘桓了很久,逐渐取得一定势力,早先到达的棕色人不断向南退缩。
    
  壮大后的黄种人随后分化成了沿海分支和内陆分支。
  沿海分支最初在越南、广东的南海海岸一带形成了澳泰语系祖先。后来其中有部分人南下马来和印度尼西亚,有一部分人则沿着东海大陆架北上。北上这部分古代黄种人群体最远穿过白令海峡去了美洲,大部分则散布在东亚的太平洋海岸,其中在东北亚停留下来的那部分与后来北上的黄种人移民混合以后形成了黄种人的北亚支,成为阿尔泰语系的先祖。

这个时候正值史上最后一次冰川期,中国陆地上的许多山脉被积雪常年覆盖,除了有少数棕色人在黄河、长江流域活动,更多的地方毫无人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之间的南岭也是白雪皑皑,限制了黄种人大量地向北的迁徙。

滞留于岭南的沿海分支,这些人是南岛语系和侗台语系的人群的祖先,就是民族学上所说的百越民族。
    
    
  停留在缅甸、云南高原一带的内陆分支,这群人是南亚语系的祖先,就是民族学上说的百濮民族。

大约两万年前,中国陆地上的冰川不断地消融,内陆分支从云贵,沿海分支从珠江流域,开始进入中国腹地。

先说东部沿海分支的第二次北上,他们进入浙江、江苏、山东,形成了先越文化和先夷文化以及东北的红山文化。千百年的分化中,他们在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北部,演变出了黎族、侗族、水族、仫佬族、仡佬族、高山族、壮族、傣族。这些民族在语言上、文化上有很强的一致性,所以也统称越人。

有一种说法,农业、新石器、玉器和原始的中国哲学思想都可能首先产生于这一族群中。这也为近些年来,长江流域考古学的新发现所证明。

西部内陆分支的先濮民族也几乎同时北上,他们沿着云贵高原西侧向北跋涉,走的是云南、贵州、四川这条路线。中途,分出了两支。一支顺长江往下游走,到了三峡地区和洞庭湖平原, 发展出了先蛮文化,形成以后的苗瑶民族。另一支沿着四川的几条大河北上,来到了黄河上游地区,发展出了半坡仰韶的先羌文化,形成了以后的羌华民族。他们活动的地区与后世的羌人重合。范仲淹的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就是说的这一带。先羌系是今天汉族与藏族人的共同祖先。

到大约6000年前,由于旱作粟谷农业的出现,新石器文化开始在这个地区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迫使群体又一次开始迁徙,汉藏语系的两个族属开始分野。

其中一个亚群向东行走,一直到渭河流域才停留下来。他们在此掌握了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开始以农耕为生。这个群体就是我们今天汉人的先祖。另一个亚群被称为藏缅语族群体,他们离开黄河流域,向西向南迁移,大部分沿着青藏高原外廓扩散,少数进入了环境艰苦的高原内陆,迁移最远还部落又回到了祖先起源的云贵高原。在迁徙的过程中,这个群体就像细胞在不断裂变,分化出了藏、羌、彝、景颇、土家。

古藏族是一个很晚才形成的民族,他们是秦汉时期开始向高原迁徙的羌族中的两支--发羌和唐旄。在进入高原后,与当地的属于棕色人种的雅砻土著发生了混血,使羌人很快适应了高原的环境,也使今天的藏族人的面部特征变得很长,线条、棱角变得刚硬、如同刀削。

基本上,汉藏分流是黄种人北上中国的过程中最后完成的。因此长期以来,都有汉藏同源的说法。这个在语言对比上也得到了证明:藏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的不是一般意义的对应关系,而是系统性的一一对应。这也就是为什么语言学上把汉语归于汉藏语系的原因。

在渭河流域的华夏人,其中一部分出潼关东行和南下,受到夷人龙山文化(先期到达的沿海支,史书上所谓东夷部族)和苗瑶文化(早期分流的内陆分支,史书上所谓的苗蛮部族)的影响,分别形成了齐语支和楚语支人群。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齐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差异,就是这个分化的结果。但是,这种差异仍然在彼此可以相通可以容忍的范围内,尽管中原人时常嘲笑一下齐人的散漫和疲塌,如齐人之福,楚人的倔强和冥顽,如刻舟求剑。
    
    
  此前,语言学界认为吴越同属一个民族,因为他们之间的语言能相互沟通。经过DNA比对,他们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吴人是东进的苗瑶人和南下的汉人同化后形成的,越人则是百越系的北支,双方居住活动地域交叉而已。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是这种世代冤仇累计起来的一个总的爆发。
    
    
  中国南部长江流域的百越因为与中国北部黄河流域的汉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太大,不同于先期分化出去的齐楚文化后来又被秦始皇统一回了汉文化圈,因此始终处于被汉民族驱逐排挤的境地,逐渐向南或者偏远的山区退却。史籍记载,三国时期的吴国,立国之初还忙于和境内的山越人作战。但是,长江流域的文明发展对于中国整体文明发展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甚至早期在某些方面起了主导作用,尽管后来中国远古文化的主干和核心转化为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
    
    
  2万多年前,沿海分支的澳泰语系形成的时候,有一支部落沿着中国的海岸线北上,沿途几乎没有任何停滞的痕迹,一直跑到东北西辽河流域才停留下来,他们就是前面提到的阿尔泰语系的核心。后来东夷人北上,华人也北上,在那里进行了一次大融合。
    
    
  这些阿尔泰语系的先民逐渐从辽河流域向西、东、北三个方向扩散到蒙古高原、朝鲜半岛和上东北亚,最远一支穿过白令海峡踏上美洲。注意,这是第二波人类从亚洲向美洲的迁徙浪潮,第一次是棕色人种完成的。
    
    
  至此为止,中国境内及其周边的民族来源与迁徙的脉络,基本上清晰了。
    
    
  那么,中国本土的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等远古人类都到哪里去了呢?非常悲哀的结论是,他们都在最近一次的冰川时期,灭绝于恶劣的气候,或者被非洲迁移来的移民干掉了。这个可以从10万年前至4万年前之间的人类化石出土断层得到证明,这一时期整个亚洲完全没有古人类生活的痕迹。唉,可怜的远古东亚土著猿人,居然和我们一点关系没有!

  古华夏族是西北先羌集团进军中原那支的后人。古华夏人多方脸、绝大部分为单眼皮,两眼间距及鼻子大小位置和百越人比起来比较正常,是当时最优秀最漂亮的群体。
  
  留居西北的古羌氐人是我们古华夏人的堂兄弟。不仅地域交错,而且在黄帝部落联盟主宰中原后还和华夏族保持了密切的血缘关系。
  
  夏与商的统治集团是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的混血后裔,但文化上东夷文明的特色更多些,使用战车则是明显地吸收了上古华夏游牧的文化。
  
  东夷是上古中原农耕文明的主要缔造者,他们在黄种族群沿海分支中是文明升级最迅速的,大概与他们居住在自然条件最优越的温带有关系。
  
  总之在古中华的文明黎明时期,华夏集团、东夷集团、古羌氐集团都是血统相近而且最为优秀的人群。
  
  留在长江以南发展,散布在东南、华南沿海地带的古百越族系这个时期明显地发展滞后了,不论是前进到浙江的北百越还是留守福建、珠江、红河流域沿海地区的南百越。好在他们虽然落后且有诸多陋习,但是勇于探索并且善于航海。部分南百越部落沿着海岸向南扩散,更有甚者泛舟海上去碰运气,后部分人形成了散落太平洋各个岛屿的最初舶来者。古百越人喜欢文身染齿这一特点至今在日本仍有传承,他们是水稻的最早种植者,但华夏和苗蛮混血的吴人使之更加发扬光大)。古百越人聪明也勇敢,但是恶习陋俗太多,内部不团结,喜好巫术、轻视礼仪,无论文化还是政治始终统一不起来。这是他们在东亚大陆的竞争中最终处于劣势,甚至险些被华夏族系彻底驱逐淘汰的主要原因。
 
  中国岭南的族群保留古越人的基因最多,他们的祖先是善于航海和打渔的百越,以南系百越为主。 越南在汉晋时期还是以百越后裔、中原移民(秦朝南下大军是最早且数量最集中庞大的一次)后裔,华夏、百越混血为主;但在东晋中后期由于南方受印度文明影响很深的林邑国的进攻破坏,这些早期居民人口损失严重。后来的越南人(即今天现代越南人的祖先)从种群渊源上讲,实际属于从云贵高原南下,先盘踞老挝、后占据红河三角洲的百濮集团的一只,称为京族。云贵高原的族系关系由于多次古人迁徙,非常复杂,但是百濮占的成分多些,还有苗蛮、南下古羌氐集团的基因。
  
  
  马来亚的居民有部分矮黑人血统,泰国也是,但来自中国云贵高原的苗蛮基因也很多(有百越和苗蛮的混合类型)。印尼、菲律宾的岛民说句不中听的话,几乎都是杂种,多为来自大陆的南支百越、北上的澳大利亚种和早期矮黑种、少量棕种人的混血后裔。日本、台湾、琉求都有来自大陆的百越舶来人,只是批次和数量不等而已。整体看东南亚之南岛语族的人群其实都是来自中土的船民后裔。
  
  江南包括苏南浙北的百越基因其实已经很少了,主要是因为北方华夏人和长江上游荆楚人的征服与融合。吴人本是南下的东夷、华夏人和古羌氐人之苗裔的楚蛮融合部分。保留更多北百越特色的不羁的越人被不同批次、族属的征服者逼入山林和荒蛮地区,他们的后人成为了三国时期有名的山越。今天在苏北仍然可以看到有些人具备越人的遗传特征,主要原因是因为汉武帝和宋朝时期集体迁徙到江淮的东瓯越人和后来移民北上的南百越人的基因在起作用。
  
  整体来说,迄今比较纯粹的华夏人是苏南浙北之人,当然这里的华夏人概念已经包括了楚蛮和东夷。
  一路北上的黄种沿海分支闯入了东北亚的原始森林,并就此驻足不再前进,喜欢游荡的继续沿着白令海峡走到了更遥远的美洲。
  
  留在东北亚的部落从沿海逐渐扩散到内陆深处,他们的子孙就是古东胡人。沉浸在渔猎乐趣中的东胡族系在森林里游荡了很久很久,欢快地受用着大自然的慷慨恩赐,还顺带把路上碰到的真正东北亚土著和先期到达的棕种人群征服和消灭了。这些猎手不擅长费脑筋创造什么文明,也不知何年何月就产生了首领和头人,当然向他们的远亲东夷人学习的可能性最大。狩猎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悟出了养鹿养猪养狗等法门,也有少数部落从东夷族群那里学会了原始农业技术,一些东夷部落也分成不同批次慢慢地侵入了东北亚猎人的地盘。
  
  猎手出身的北狄、东胡人本就性情刚勇,肉吃多了、精力旺盛更需要发泄,于是杀人放火、欺男霸女、抢人牲畜财物就成为他们的一种喜好和追求。
  
  西戎各族情况更较杂,活跃在秦晋甘青蒙的古羌氐人本身就好斗成性,还有从更远的西域跨越沙漠隔壁闯来的少数白人印欧人也加入了他们。到达甘肃的白种吐火罗人群数量有限,和土著的古羌氐较量一番后做了地头蛇的奴隶,金发碧眼的漂亮MM被迫当了黄种男人的姬妾,因此古西戎人含有部分古雅利安甚至闪米特人的基因。
  
  西戎经常地和堂兄弟--华夏人发生冲突,有时关系也很好,所以部分华夏人后裔因为联姻也粘带了少量白种人基因。同理和西戎有接触、有争斗的北狄和东胡人也出现了杂交现象,但是华夏、东胡、北狄人后裔的白种基因属于二手的,显然不如直接奸淫白种女奴的西戎壮丁生下的杂种们那样白种血统更多。
  
  
  
  古羌氐人身材高大硬朗,长相清秀。以长脸、鹅蛋脸为主,大眼睛、双眼皮居多,可能原始人类没有在风沙之地长期生活的经历。这些藏缅语族的先人既是我们华夏族的重要祖先,后来还成了吴人祖先的一部分,南下游弋到云贵高原的游牧部落、氏族还把这些面貌特征遗传给了四川、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的人们。古东夷人脸形和古华夏人基本一致,今天苏南浙北人就多为瓜子脸和长方脸。
      
  早先的台湾人主体是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也就是和日本虾夷人同种的矮黑人。他们和大陆上的南百越族群很早就有交流,主要是福建沿海的南百越部落偶尔泛海到台湾做原始长途生意或定居。汉武帝时期中华帝国借机对岭南发动了二次征服(第一次是秦始皇大大),并且强行迁徙桀骜不逊的闽越人到江淮一带居住,汉族认为这样处置后,在陌生环境的闽越族应该变得老实些。
  
  汉军如狼似虎地逼迫浙江南部和福建的土著越人向内陆移民,很多舍不得离开故土的人侥幸躲过汉军的搜索窜入了深山老林,也有一部分
  干脆下海逃到岛屿上避难。这些下海避难者很多本人或后裔都最终落户台湾,成了台湾土著。不知道当年台湾岛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明显今天台湾岛西海岸的土著比东海岸的土著更和大陆人相似。这种大陆居民,特别是福建人移居台湾的情况后来各朝各代还不断发生,最著名的就是近代的国民政府大撤退。所以台湾所谓的平埔人和福建的福佬人亲源关系非常近,他们也认为与高山族更疏远,当然由于近现代的大混血,特别是内战战败方的大迁徙,所以今天的台湾同胞有很多北方汉人特征。
  
  
    古羌氐人身材高大硬朗,长相清秀。以长脸、鹅蛋脸为主,大眼睛、双眼皮居多,可能原始人类没有在风沙之地长期生活的经历。这些藏缅语族的先人既是我们华夏族的重要祖先,后来还成了吴人祖先的一部分,南下游弋到云贵高原的游牧部落、氏族还把这些面貌特征遗传给了四川、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的人们。古东夷人脸形和古华夏人基本一致,今天苏南浙北人就多为瓜子脸和长方脸。
        
    早先的台湾人主体是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也就是和日本虾夷人同种的矮黑人。他们和大陆上的南百越族群很早就有交流,主要是福建沿海的南百越部落偶尔泛海到台湾做原始长途生意或定居。汉武帝时期中华帝国借机对岭南发动了二次征服(第一次是秦始皇大大),并且强行迁徙桀骜不逊的闽越人到江淮一带居住,汉族认为这样处置后,在陌生环境的闽越族应该变得老实些。
    
    汉军如狼似虎地逼迫浙江南部和福建的土著越人向内陆移民,很多舍不得离开故土的人侥幸躲过汉军的搜索窜入了深山老林,也有一部分
    干脆下海逃到岛屿上避难。这些下海避难者很多本人或后裔都最终落户台湾,成了台湾土著。不知道当年台湾岛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明显今天台湾岛西海岸的土著比东海岸的土著更和大陆人相似。这种大陆居民,特别是福建人移居台湾的情况后来各朝各代还不断发生,最著名的就是近代的国民政府大撤退。所以台湾所谓的平埔人和福建的福佬人亲源关系非常近,他们也认为与高山族更疏远,当然由于近现代的大混血,特别是内战战败方的大迁徙,所以今天的台湾同胞有很多北方汉人特征。
  ---------------------------------------------------
  现代台湾原居民是所谓的百越基因O1/O2占主流,CD矮黑棕基因只有很少,长得像汉人很正常的。
   
  朝鲜半岛的人种属于混血,既有最古老的棕种东亚土著,也有后来迁徙到这里的黄种沿海分支。
  
  上古至商周之际,多股东夷集团(源于早期百越北支)部落陆续迁移到中国东北、进入朝鲜半岛。
  
  战国、秦汉间部分黄种大陆分支的北狄、东胡部落向东挺进,也进入半岛北部。华夏族、汉族也有不少逃避战乱和国家征募的人员进入半岛。
  
  其后,东北亚风云变幻复杂,三韩始终是弱势的小不点,强者经常破坏和搅混他们的血统。
  
  SO,现代朝鲜族人坦率说是混了多道血的复合民族,语言上属于阿尔泰--通古斯语系。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top:0in; mso-para-margin-right:0in;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in; line-height:115%;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0 回复 tsueict 2013-10-16 08:19
Valuable information and interesting to read.   
Wondering what kind of transportation and motives they depended on during moving to travel such long distance and across the oceans thousands and thousands years ago?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5 03:1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