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在反右文革中做了什么?

作者:yongbing1993  于 2021-10-1 06:5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67评论

这里是网友评论第2页,点击查看原文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1

拍砖

支持
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67 个评论)

4 回复 yongbing1993 2021-10-2 08:56
mali50: 自己带薪靠边了几个月,就要上千万劳动人民失业和永久失业去摆地摊。
在那个属于工人的黄金年代,要说厂子关停、工人遣散,没人会相信这样的话。他们还来不及想,就干了许多从未想过的事:卖茶叶蛋、搞批发、撬锁摸包、回家啃老、管亲戚借钱给孩子凑学费、为了生计背井离乡。直到90年代末,“下岗”才作为一个正式概念提出,但工人饭碗不保的阴云几乎覆盖了整个90年代,并延续至21世纪初。光是1995年到2002年,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就精简了6000多万名职工。下岗工人离开原单位后,有人高升远走,有人疲于奔波,也有人潦倒惨淡,郁郁平生。当年下岗的工人年龄大多是四五十岁,随着他们的老去,那段过往似乎快要成为改革的历史“阵痛”,而疼痛已为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生命的底色,无论走了多远,人的影子永远落在厂房的废墟上。而走资派忽悠说“先把蛋糕做大,再把蛋糕分好”。下岗工人的利益在做大蛋糕的过程里被牺牲掉了,而当蛋糕做大后,他们的所得与所失比起来甚为微薄。
4 回复 mali50 2021-10-2 09:00
yongbing1993: 在那个属于工人的黄金年代,要说厂子关停、工人遣散,没人会相信这样的话。他们还来不及想,就干了许多从未想过的事:卖茶叶蛋、搞批发、撬锁摸包、回家啃老、管
更苦的日子还在后面。
4 回复 yongbing1993 2021-10-2 09:04
mali50: 自己带薪靠边了几个月,就要上千万劳动人民失业和永久失业去摆地摊。
“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在1999年时触痛了许多下岗工人的心。那是时任总理朱镕基深化国企改革、推进减负裁员后的第一个春节。自有关改革的决策在上一年五月出台后,短短数月里已有上百万国企工人下岗,推行力度之大超乎预料——1998年至2000年间,几乎每年都有700万至900万工人下岗,截至2003年,国企下岗职工累计达2818万人。劳动研究学者周舒璇曾经是一名“厂子弟”,她回忆说,虽然裁员贯穿了整个九十年代,但前面一直在“试着改”,从未见过如此大的阵仗,其来势迅猛,一下子震住了所有人,创伤浓到化不开。

下岗的历史可以回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1983年2月,劳动人事部门下发了《关于积极试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这份通知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国有企业工人的劳动关系。在计划经济时代,进工厂,当工人,有粮吃,有衣穿,逢年过节有补贴,生老病死有人管,这是众人皆知的铁律。彼时,国家与工人之间有直接的终身契约关系,引入劳动合同制后,这种关系逐渐削弱。具体地来看,以1986年全国正式推行劳动合同制为界,先前入厂的职工与后来入厂的职工在劳动关系上存在根本性的不同。虽然他们都是正式工,但后者是与用人单位产生雇佣关系的国有合同工,前者则在国家的就业保障和分配制度下,经劳动局来到工厂工作,是为固定工。固定工由国家统筹,单位负责处理工人的具体劳动与生活问题,进行“从摇篮到坟墓”的一条龙式包办,最关键的是,单位无权解雇工人,而在劳动合同制下,只要符合相应的条款,单位就有权解雇合同工,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不过那时候,解雇这样的问题很少发生在正式工身上,他们在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事务上的待遇远比临时工以及农民合同工要好,质疑进厂需要签劳动合同的人也不多。80年代中期,劳动合同制曾引发过激烈讨论,有人认为,引入劳动合同制无疑会使中国工人的地位倒退,一纸合同,实际让“国家的主人”沦为了到市场上讨饭吃的“受雇者”。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劳动合同制打破了国家与工人之间的隐形终身契约,从工人的视角看,这的确不公平,但这是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必要的一步,不应该简单地斥为“倒退”。

到了九十年代,劳动合同制的推行范围进一步扩大,固定工也开始向合同工转化。1992年,全国掀起了一场“新三铁”破“旧三铁”运动,要用“一张铁面孔、一颗铁心肠和一副铁手腕”打破工人的“铁饭碗”、干部的“铁交椅”以及所有的国营职工的“铁工资”。落到具体操作层面上来说,就是把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固定工逐步转化为合同工,到2000年实现劳动合同制对国家劳动力的全部覆盖。
4 回复 yongbing1993 2021-10-2 09:11
mali50: 自己带薪靠边了几个月,就要上千万劳动人民失业和永久失业去摆地摊。
率先改革的是吉林省本溪钢铁公司,厂内十万名工人全部被转为劳动合同工,随后,北京、广州、苏北、河南等地都相继走上了改革的前沿。在这个过程当中,并非所有人都成为了国有的正式合同工,为了节省用人成本,工厂管理层一是将部分工人转化成“准合同工”,二是进行劳动力优化,把一部分年老的、身体不好的、关系不够硬的人精简掉,这批人成了所谓的“富余工人”。换句话说,他们在实质意义上“下岗”了。

下岗与现在所说的失业不同。下岗员工并没有与单位企业脱离关系,而是被以“放长假”、“提前退休”等方式从劳动中劝退。全国妇联负责研究所政策法规室主任蒋永萍告诉界面文化,一般情况下,员工下岗后多少可以从企业获得部分福利,比如说少量的补贴、生活费、医疗报销等,具体多少视企业的盈利状况而定,有一些发展比较好的企业重新让员工上岗,发展得比较差的,可能最后连生活费也不发,社保也不交了,还有一些则与员工买断工龄,一次性支付约定金额,解除劳动关系。

据统计,“破三铁”运动中全国大约有100万工人被精简为富余工人。生活一夕巨变,工人们在震惊、愤怒与恐慌中为维权奔走,各地相继出现了工人请愿、罢工、持刀伤人、自杀等现象。受此局面影响,《人民日报》于1992年5月28日发表了一篇题为《论企业改革与工人阶级》的文章,“破三铁”运动终止。但从后来的情况看,国企裁员依旧是大趋势,各地陆陆续续有工人被放长假、薪资减半、停薪留职。时间来到李默小学毕业的夏天,那一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企积弊日益严重,而中国迎来了加入全球化市场的关键时刻,似乎所有的问题都在压向一个时间节点,等待爆发。

1998年,走资派朱镕基提出国企“三年脱困”,紧接着便是中国最大的一波下岗潮。当年的举措到底是果敢进取还是牺牲了工人的利益,至今存有争议。在走资派看来,没有这一年的改革,中国经济无法取得后来的增长,“九八年国企改革就像做了一次大手术,如果没有手术,病人也很难健康地活到现在。”

80年代以来,国企一直被视作改革重点,到了1998年,国企经营不善问题更是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经济学家和政府文件中常用的一组数据是,当时有三分之一的国企明亏,三分之一暗亏,只有剩下的三分之一在盈利。裁减人员,一方面是为了降低企业成本,另一方面则是改变劳资关系,为中国加入WTO做准备。(国企经营不善是走资派有意造成的,  特色政府走资派让利于私人资本家和外国资本家。)

当初,与“破三铁”同时出现的另一个说法叫“船”论。它将国家比喻为一艘无所不能巨船,因为冗员过多而行驶缓慢,要保障巨船和船上人的安全,就得把人疏散到成千上万的小船上去。过去,工人拿的是一张由国家颁给和兑现的终身船票,他们在船上劳作生活,也被称为船的主人,到了90年代,这张船票逐渐被废弃,工人们或凭借技术本领,或凭借关系运气才能攀上小船,那些没能爬上来的,乒乒乓乓落进了水里。
4 回复 mali50 2021-10-2 09:14
yongbing1993: “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在1999年时触痛了许多下岗工人的心。那是时任总理朱镕基深化国企改革、推进减负裁员后的第一个春节。自有关改革的决策在上
资本经济是养不活十几亿中国人的。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全部人口都不到中国人口的一半。因为全球市场就这么大。只有穷国人口增加,富国反而是减少的,靠幸存者偏差来维持表面的富裕。由于穷国消费小,市场是在相对减小中。这就难怪发达国家的经济呈倒退趋势。中国的资本经济是命运共同体。许多中国人和中国家庭要有永远退出世界的思想准备。
4 回复 yongbing1993 2021-10-2 09:19
mali50: 自己带薪靠边了几个月,就要上千万劳动人民失业和永久失业去摆地摊。
“懒汉”、“爱面子”、“吃低保”?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困境

在错愕、愤怒、惊惧、茫然等情绪发酵前,去哪儿讨饭吃的问题压倒了一切。对习惯了工厂生活的工人来说,外面的工作既缺乏稳定和保障,又不够体面。过去在厂里是为社会主义劳动,领导和工人之间有上下级关系,但大家到底还是同志,共有生产资料。现在去到市场上,要么给老板打工,要么打一枪换一杆,当个流动的自由职业人员。若非如此,就只能依赖大家庭网络的资助维生,假使运气好一点,拥有北京、上海这样大城市的居民身份,或许还能靠补助政策过活。

“破三铁”运动后,走资派朱镕基的国务院于1993年就发布过关于安置富余员工的文件,其中提到的一个主要办法是发展第三产业。1994年,社会学学者赵明华在河南某棉纺厂调研时,该厂成立了“六通公司”,由精简下来的低层男干部负责业务,吸纳其他富余女工,承包原厂职工非生产方面的生活服务供给,如托儿所、食堂、宿舍区公共区域保洁等等。与很多工厂的“三产”相比,六通公司发展得不错,两年内就实现了自力更生,但赵明华观察到,公司内充满“愤怒、挫折、失望、不确定和玩世不恭相混杂的气氛”。公司总经理说:“他们把我们六通公司当成垃圾桶,他们觉得谁不中用了,就扔到这里来。”另一家棉纺厂厂长在分享“三产”经验时也表示,国家不允许把工人直接推向社会,发展第三产业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可见,对工人而言,有个去处无法填补离开原厂的失落,在“三产”里的待遇也未必尽如人意。

等到九八年下岗潮时, “三产”能安置的职工就更有限了,想要实现再就业,还得到市场上去谋出路。九十年代中后期的确有新行业在崛起,但受学历、技能、年龄的限制,半生已过的下岗工人很难抓住这些机会,大部分人能做的就是在城镇上卖菜、维修、吹拉弹唱。

那群东北钢厂下岗工人,他们各有专攻,技艺精湛,却沦落街头:陈桂林和女友淑贤拉起一支小乐队,红白喜事,轮翻转台;工人“老大哥”季哥靠倒卖废弃钢材维生,最终被捕;曾经厂里最优秀的车钳工一度撬门溜锁;卖猪肉的大刘混得最好,因为他有自己的“产业”,符合新时代标准。他们为生活拉下了脸面,用陈桂林的话来说,这叫“解放思想”。听说二姐夫面子矮,不愿意出来做木匠小工,他两手一拍:“你怕笑话现在就挣不着钱。你首先就得解放思想,解放完思想才能解放自我。”

上个世纪末,捧“铁饭碗”的国企工人被一些人抨击为“懒汉”、“蛀虫”,说是国家和民众的利益要求他们回到市场上来,各凭本事吃饭,而“铁饭碗”砸碎之后,大批下岗人员没有真正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再就业,而是成了“领低保的困难户”。国企老员工思想转不过弯、没竞争力、拉不下面子,各种指责的声音纷至沓来,一些下岗工人也会以此来解释自己的失败而自杀。
4 回复 yongbing1993 2021-10-2 09:30
mali50: 自己带薪靠边了几个月,就要上千万劳动人民失业和永久失业去摆地摊。
女性下岗工人的下场。有人调查研究。在他们访谈的103位小姐中,拥有城市户口的人占到95%,她们大多在国有或集体企业工作,经历下岗后,又做过美容美发、按摩、保姆、小商贩、服务员等活计,最后在工作带来的收入、声望、权力等综合回报的考量下,选择了性服务行业。和民谣里唱的一样,上有老、下有小是这些下岗妹的普遍处境,为了家计,她们不得不出来工作,为了颜面,她们不得不到离家远一点的地方上班,最后又为了能时常回家照料老人孩子,首选离家50公里以内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以后,女性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号召下走出家门,参加劳动。“男女都参加工作,共同挣钱养家”成了许多中国人对男女平等的朴素理解,也是中国家庭普遍采取的经济策略。另一方面,女性又需要勤俭持家,承担家务劳动。下岗破坏了她们获取经济收入的渠道,却没有减轻其养家的负担,在生计与家务的双重重压下,女性大多只能就近找活路。提供性服务看起来像是一种自暴自弃式的对抗,女工们从骄傲的工人一坠为堕落的小姐,从稳定体面的单位跌入缺乏尊严与保障的非正式就业,在洗碗工、小商贩与小姐之间进行转换只是一种现象。因为性的关系,做小姐的困境显得尤为突出,事实上,还有很多下岗女工都面临着相似的处境。

70年代末,城市劳动年龄内妇女的就业比例已经达到90%以上,而在90年代下岗人员中,女性却占大多数,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数据显示,这一比例在2000年达到57.5%。同期,社会上又刮起了一阵“妇女回家”的风潮,女性再就业比率远低于男性,仅占再就业群体中的38.8%。

要求妇女回家,一来对人们的情感和观念造成冲击,二来,这种看似回归家庭内部传统性别分工的做法实际损害了许多普通双职工家庭的利益,它打破了这种家庭生计的策略,也打破了原有的家庭关系、女性的尊严感和意义感。90年代中期,出现了“二保一”、“一家两制”的说法,意思是双职工家庭下一个、留一个,一个进市场,一个保体制。总体来说,双职工家庭保工资更高的丈夫,让妻子下岗,下海经商创业的也是丈夫较多,妻子要么留在家中,要么尽力挂靠在体制内,给家庭一个收入稳定的象征和安全兜底。

女性工作的意义逐渐从“劳动光荣”、“自立自强”下沉为“养家糊口”。对比第一期和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调查”数据,1990-2000的十年之间,为维持家庭和个人生活而工作的女性上涨了13.6%, “经济上自立”、“充实生活”、“发挥才能”等动机全部呈负指数下降,“为社会做贡献”一栏甚至从40.1%跌落至5.8%。与此同时,2000年,有37.3%的受访女性认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甚至于许多当过领导、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也赞同此种说法。猜忌、冷漠、贫困、家暴,很多下岗家庭在不同程度上遇到这些问题,比这更普遍的,是隐秘难言的暗流涌动。对时代大震荡的一种迂回反馈——目视自己被同学的哂笑、老师的冷眼、身上的旧衫、父母的命运、旧居的乡愁,通通延迟至尽头,而停驻进生命的长河。无奈!  而走资派们个个先富了。
4 回复 yongbing1993 2021-10-2 09:33
mali50: 更苦的日子还在后面。
是的!子子孙孙一直穷下去。
4 回复 yongbing1993 2021-10-2 09:39
mali50: 资本经济是养不活十几亿中国人的。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全部人口都不到中国人口的一半。因为全球市场就这么大。只有穷国人口增加,富国反而是减少的,靠幸存者偏差来
有时也能见到一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学家称赞毛泽东的经济政策是对大多数人有利的。从事实看在瑞金红军时代和延安时代以及新中国前三十年毛泽东的经济战略是可行的。就是文革后期经济己有进展了。
4 回复 mali50 2021-10-2 09:47
yongbing1993: “懒汉”、“爱面子”、“吃低保”?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困境

在错愕、愤怒、惊惧、茫然等情绪发酵前,去哪儿讨饭吃的问题压倒了一切。对习惯了工厂生活的工人来说
失业和两极分化在资本经济下是无解的,因为涉及资本经济固有的矛盾:资本积累与资本增值之间的矛盾。在世界市场对本国物价基本饱和后,资本家贪得无厌的资本增值只能通过国内其他人的贫困来实现。国家干预无济于事。当劳动力需要被资本购买后才能创造财富时,国家对资本家的过度剥夺会使他们失去投资能力,造成更大的失业,也限制了财富的创造。这样一来,资本家只能靠虚拟金融业增值资本。制造业衰退非移民人口下降。这就是资本命运共同体的宿命。中国已经到了这样的拐点。
4 回复 yongbing1993 2021-10-2 09:55
mali50: 失业和两极分化在资本经济下是无解的,因为涉及资本经济固有的矛盾:资本积累与资本增值之间的矛盾。在世界市场对本国物价基本饱和后,资本家贪得无厌的资本增值
经济学内行评述!
4 回复 yongbing1993 2021-10-2 09:59
mali50: 失业和两极分化在资本经济下是无解的,因为涉及资本经济固有的矛盾:资本积累与资本增值之间的矛盾。在世界市场对本国物价基本饱和后,资本家贪得无厌的资本增值
从国际金融危机来看,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失业问题严重、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事实说明,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表现形式、存在特点有所不同。
4 回复 mali50 2021-10-2 10:00
yongbing1993: 有时也能见到一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学家称赞毛泽东的经济政策是对大多数人有利的。从事实看在瑞金红军时代和延安时代以及新中国前三十年毛泽东的经济战略是可
文革十年真实GDP的增长率大于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将原来的非市场资源市场化造成所谓的经济腾飞。去掉这个部分,GDP的增长率低于改革开放前,更别说GNP了。所以今天中国用全部外汇储备和国库积存都无法恢复按之前的速度发展四十年后的免费医疗教育和住房。事实上连还清内债外债和外企投资都困难。也就是说在流动资金方面已经破产。
4 回复 yongbing1993 2021-10-2 10:01
mali50: 失业和两极分化在资本经济下是无解的,因为涉及资本经济固有的矛盾:资本积累与资本增值之间的矛盾。在世界市场对本国物价基本饱和后,资本家贪得无厌的资本增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吗?
4 回复 mali50 2021-10-2 10:15
yongbing199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吗?
经典马克思主义已经解答不了目前全球化后的问题。现在已不只是剩余价值的罪恶问题,而是资本失去了创造剩余价值的机会和能力。全球化实际上是工业化,产出超过购买力(不是需求)。资本家自己不需要购买很多消费品,穷人却没有购买力。产业投资转向金融投资,无人购买的劳动力大量浪费造成持续的贫困。马克思没有预见这种状况。是斯大林将劳动直接用于投资的社会主义经济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在资本的忽悠下,人追求个人优先的动物本能战胜了理智放弃了这种经济模式。
4 回复 yongbing1993 2021-10-2 10:18
mali50: 文革十年真实GDP的增长率大于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将原来的非市场资源市场化造成所谓的经济腾飞。去掉这个部分,GDP的增长率低于改革开放前,更别说GNP了。所以
文革十年真实GDP的增长率大于改革开放后。
4 回复 yongbing1993 2021-10-2 10:20
mali50: 经典马克思主义已经解答不了目前全球化后的问题。现在已不只是剩余价值的罪恶问题,而是资本失去了创造剩余价值的机会和能力。全球化实际上是工业化,产出超过购
资本失去了创造剩余价值的机会和能力。

毛主席:"我们实际做的,许多超过了马克思。列宁说的做的,许多地方都超过了马克思。马克思没做十月革命,列宁做了。我们的实践,超过了马克思。实践当中是要出道理的。马克思革命没有革成,我们革成了。这种革命的实践,反映在意识形态上,这就是理论。我们的理论水平不高,现在不高,但不要怕,可以努力。我们要努力。我们可以造楼梯,而且可以造升降机。不要妄自菲薄,看不起自己,中国被帝国主义压迫了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宣传他们那一套,要服从洋人;封建主义宣传那一套,要服从孔夫子。“非圣则违法”,反对圣人,就是违犯“宪法”。对外国人说我不行,对孔夫子说我不行,这是什么道理?"
4 回复 mali50 2021-10-2 10:53
yongbing1993: 资本失去了创造剩余价值的机会和能力。

毛主席:"我们实际做的,许多超过了马克思。列宁说的做的,许多地方都超过了马克思。马克思没做十月革命,列宁做了
社会主义经济本来是对付被西方封锁下的经济,却被走资派因果颠倒说成是主动选择。在全球工业化中新兴经济体的廉价商品占据了发达国家的市场后,同样造成发达国家的自我封闭,类似社会主义国家被西方国家封锁一样。中国现在也正在被西方国家和新兴国家联合封锁。失去外边市场后,以制造业为主的资本市场经济是无法运行的。资本家稍有一点资本积累就会造成市场剩余并无法收回全部投资。 一边是生产规模的缩小,一边是劳动力的浪费。这时以劳动力为投资的经济模式正当其时。但这不等于资本家会放弃资本经济。他们可以转向金融业或干脆把企业移到海外。今天的中国也在走美国的老路。只有关心人民利益的国家才会实行以劳动力为投资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按劳分配而不是按资分配。
4 回复 yongbing1993 2021-10-2 20:13
mali50: 社会主义经济本来是对付被西方封锁下的经济,却被走资派因果颠倒说成是主动选择。在全球工业化中新兴经济体的廉价商品占据了发达国家的市场后,同样造成发达国家
受教育了!谢谢。
4 回复 yongbing1993 2021-10-2 21:32
mali50: 社会主义经济本来是对付被西方封锁下的经济,却被走资派因果颠倒说成是主动选择。在全球工业化中新兴经济体的廉价商品占据了发达国家的市场后,同样造成发达国家
"社会主义经济本来是对付被西方封锁下的经济,却被走资派因果颠倒说成是主动选择。"==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联合进行制载禁运封锁下毛泽东作出的被动选择。而走资派是有意抹黑否定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战略和实际经济操作。其实有评论者也看到, 毛泽东的工农红军从不到一千人发展壮大到几百万以及成立新中国,  这里面就包括了毛泽东的战略经济思想和实践经济操作的成功, 当然是苦了点, 但创业初期那有不苦的,  事实是成功了。

"在全球工业化中新兴经济体的廉价商品占据了发达国家的市场后,同样造成发达国家的自我封闭,类似社会主义国家被西方国家封锁一样。"这一点就不明白。自从走资派邓朱等将大量廉价商品送到美加等西方国家后,  美加的老百姓是受益的。记得当时日用品等多么廉价, 为什么会 "造成发达国家的自我封闭"呢?  当时如儿童玩具很便宜而且量多, 但突然冒出中国产玩具有这毛病那问题又退货就想不通。现在市面上儿童玩具又贵又少倒平静了。这里说的"发达国家的自我封闭"是不是要保护发达国家的资本家的利益?

计划经济下国家根据国民的需要多少来生产多少不造成过剩浪费和过度开发而造成环境破坏和污染等。而市场经济就根据市场的需要来生产。就说西芹,  去年在疫情下没人种每颗要4.99元。而今年地主们看到市场需求了只种西芹,  最近0.99元可以买一颗。再说目前物价一直在涨的路上,  货物架上的物品少了许多。政府一直发钱, 股票一直在上涨的路上, 老百姓手上有钱,  就是物品少了。据说农扬有些农产品水果无劳力收获落在地上都坏了, 而百姓买不到又很贵。当然美元通用美国发钱全世界老百姓为其买单。
123... 4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9 22:2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