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上大学不是为领文凭长工资

作者:yongbing1993  于 2022-8-6 21:2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57评论

这里是网友评论第3页,点击查看原文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57 个评论)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8-7 01:33
工农兵学员来源工农兵,能力学历有初高中不同,但不能抹杀他们对时代和祖国的贡献。当时,工农兵学员毕业实行统一分配制,按照"社来社走、厂来厂走"的原则,他们毕业后多数又回到了自己上学前的所在单位,也有一部分被国家分配到不同的岗位。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8-7 01:33
工农兵学员虽然学习时间短,但学习的知识总量却不比现在四年制或五年制本科的少,因而在单位都很快成为工作骨干。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8-7 01:34
从现在看,工农兵学员可以说是当时"教育革命"的试验品,但真金不怕火炼,大多数人都被炼成了钢筋铁骨,他们任劳任怨、忠实肯干、重理想、讲信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8-7 01:35
工农兵学员中人才济济,涌现出了一批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8-7 01:40
时间流逝,工农兵学员大多已退出了历史的主舞台,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个特殊的毛泽东年代,永远不会忘记毛泽东那一代人的努力和拼搏,进而激励后来者更加珍惜新中国这个争取和平的国度得来之不易,千万别忘记毛泽东这一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为之付出的功绩。要珍惜生存在这个伟大的新中国新时代的荣幸。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8-7 01:43
工农兵学员当年在进京的列车上的情景。一九七零年八月二十四日下午一点二十分,长春火车站,一列长春直达首都北京的普通旅客列车在《大海航行靠舵手》的乐曲声中缓缓离开车站。列车的八,九两节车厢里一群热血青年相互介绍自己,认识别人。不知是那位起头唱起了《我们走在大路上》的进行曲,随后整个车厢回荡起大合唱。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8-7 01:43
工农兵学员当年群情激昂的歌声,似乎没有影响坐落在车厢末端的那位男青年的思绪,只见他从仿造军用挎包里掏出一沓稿纸,拔出上衣口袋里的小金龙自来水笔写了起来……。那青年把稿子送到列车广播室后,来到列车车厢连接处,从衣兜里掏出旱烟包,卷了一支喇叭烟慢慢地抽了起来。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8-7 01:43
不一会,列车广播喇叭里传来了播音员甜美的声音,“旅客同志们,旅客同志们,报告大家一个喜讯,报告大家一个喜讯,本次列车八、九号车厢满载着一百二十名吉林省的优秀儿女,首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工农兵大学生。他们背负着全省人民的嘱托和希望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读书深造,同时,也带着上大学,管理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的历史使命。他们决不辜负乡亲们的嘱托,决心珍惜时代赋予的机遇,刻苦学习,努力实践。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全省人民的期望……。”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8-7 01:44
写广播稿的青年,是来自长白山下抚松县,获选拔推荐去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学员苏正良。

(吉林省抚松县共选拔推荐四名青年:北大中文系苏正良,共产党员,抽水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北大国际政治系王文喜,共产党员,城郊公社革委会常委;北大生物系刘志云,女,共产党员,万良公社革委会常委;清华大学某系焊接专业闫自立,共产党员,东岗公社生产队长。)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8-7 01:44
随着车轮与铁轨有节奏的铿锵摩擦声,青年们欢腾歌唱消耗着旺盛的精力。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有的人已经入睡。苏正良坐在靠窗的座椅上憧憬着未来几年的大学生活。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8-7 01:45
一九七零年八月二十五日清晨,火车停靠在北京火车站的月台上,前期入学的北京籍同学前来迎接新同学。由于在长春已经把每个人的行李按要求在明显的位置写明校名、系名和姓名,所以学员的行李统一由货车运回各自的学校。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8-7 01:46
迎接到的工农兵学员乘坐大客车进校,工农兵学员们下了大客车点名分系。中文系吉林籍的同学被带到北大三十二楼(宿舍)门前排队等候,他们的行李已经整齐地摆放在门前。

只见门前小课桌前,一位老师提着蝇头小楷笔给每个学员填写《学生证》,每填好一位,旁边的女工宣队员接过去,在学生证里夹上六张印有学生姓名和学号的借书证,再发放一枚有毛主席劲书《北京大学》的校徽。然后告诉你到几层几号寝室。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8-7 01:48
苏正良带上行李来住到312室,同室的还有吉林籍的王燕兴,赵建村(哲里木盟当时划归吉林),北京籍的郑立春,黑龙江籍的南金哲,梁贵成,上下铺六人。

寝室里配有一张学习桌,四把北京凳,还有六个小板凳,那小板凳的下面早已写好每个学员的姓名。每当开全校学员大会,各系的学员带着小板凳,排着整齐的队伍或到东大操场,或到塑像广场,领队喊口令“放凳子”那小板凳会唰地一声放到地上,再听口令“坐下”(塑像广场1973年建起北大新图书馆)。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8-7 01:48
北大首届工农兵学员生源(地方学员)来自三市,五省。北京,天津,上海,(上海一部分学员到北大江西鲤鱼洲分校)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西,广东。(江西,广东两省学员均在鲤鱼洲分校,一九七一年江西鲤鱼洲分校撤销,教师与学员回到北大总校)。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8-7 01:49
中文系的学生有一百四十多人,开始,军人和地方学生模仿解放军的建制混合按班、排、连进行了编组,班长由学员担任,排长由学员或教师担任,连长由工宣队和军宣队的人担任。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8-7 01:50
刚入北大时中文系的工农兵学员没有分专业,国庆游行后的十一月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划归北大中文系(人大那年没招生,只过来教师)。中文系采取学员自愿的原则,分成文学专业和新闻专业。报文学专业的有五十多人,大多数是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同学。其余的近百人报了新闻专业(多数人认为学好文章写作,再回报社会,实用。)
2 回复 浮平 2022-8-7 03:50
本来工农兵学员就是毛主席停工停学闹文革,扰乱正常高等教育秩序,上山下乡惹下的麻烦,人人都是他极端思维极端做法的不同程度受害者,现在又来为拉毛大旗作为思想教育依据去东扯西拉瞎推卸责任。
123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6 22:5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