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美合著论文28年来首降 中美科研会“脱钩”吗?

京港台:2023-9-3 23:36| 来源:RFI华语 | 评论( 4 )  | 我来说几句


中美合著论文28年来首降 中美科研会“脱钩”吗?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据日本(专题)经济新闻8月30日华盛顿电稿报道,以该协定作为前提条件,中美两国在各个领域规定了合作标准等,成为包括民间在内的共同研究的基础。如果协定失效,美国研究机构将需要单独与中方重新谈判,此前的合作关系可能迅速冷却。

  报道说,但近年来出现了人工智能(AI)、生物技术和量子技术等难以明确区分军事使用与民生使用的新领域。美国政府和国会对美国的研究与技术被用于中国的军事开发保持警惕。

  今年6月,美国国会众议院的“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成员敦促国务卿布林肯协定失效。呼吁称“我们必须停止加速毁灭本国的行为。让协定失效是很好的第一步”。

  协定上一次更新是在2018年。在美国国内,此前一直没有将协定视为重大问题,而此次美国政府直到更新期限的最后一刻才得出结论。

  报道援引美国国务院的发言人8月24日表示,“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对美国国家安保和知识产权构成的威胁,正在致力于保护美国人民的利益”。虽然将协定效力延长半年,但断言“美国并未承诺长期延长”。预计美国政府将要求中国消除军事利用和侵犯知识产权等风险。美国将在半年后再作结论。

  报道指出,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中国在科技领域迅速发展壮大,已经与美国并驾齐驱。美国政府统计机构的数据显示,从相关论文数量来看,2000年美国是中国的6倍左右,但到2022年中国变成美国的1.5倍。

  从美国和海外的共同研究比例来看,中国在最近30年间持续上升,2020年占到26%。美国科学家警告称,如果取消协定,会减缓美国在生物技术和清洁能源等关键领域的进步。

  中美合著论文28年来首降

  在中美科技领域合作协议出现失效的风险背景下,日本经济新闻又于8月31日报道说,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8月汇总的报告《科学研究指标2023》显示,从中美研究人员联合撰写的论文篇数来看,2021年为5万1630篇,比2020年减少了5%。

  报道认为,在科学研究领域,美国和中国“脱钩”的影响正在显现。中美研究人员的国际合著论文篇数在2021年出现了28年来的首次减少。在中国具有优势的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减少的状况尤为明显。中美的政治对立被认为是背后原因。如果双方的“脱钩”加剧,可能会对科研整体产生影响。

  日本经济新闻这篇报导使用英国调查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的数据,以研究人员所属机构所在的国家和地区为基础,调查了合著论文的篇数。

  日经指出,中美合著论文减少的原因并不明确。可以设想的原因之一是新冠病毒的全球流行。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研究人员的国际交流一度陷入低迷。不过,由于从研究到论文的撰写需要数年时间,因此疫情对2021年发表的国际合著论文篇数的影响估计较小。

  若从世界整体来看,2021年的国际合著论文数为57万7166篇,比2020年增加7%,因此中美合著论文的减少很可能由疫情以外的因素造成。

  研究创新方面问题的日本一桥大学讲师吉冈徹告诉日经:“由于美中的政治紧张,美国方面可能出现了避免与中国合著的趋势”。

  报道继续称,2017年上台的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采取严厉态度,导致中美关系恶化。2018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高关税,中国也实施报复,结果掀起“中美贸易战”。

  美国在2018~2022年实施的针对间谍活动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也波及到科学研究领域。特朗普政府还加强了对留学生(专题)签证的限制,其中包括缩短在高科技领域学习的中国研究生的签证有效期。

  同样地,拜登(专题)政府也限制半导体等尖端技术的出口,中美间的政治对立至今仍在持续。“在美国感到不自在,所以就回国(中国)了”,居住在中国的一位日本研究者从同事那里听到这样的声音。

  报道表示这位日本研究人员认为:“在美国的中国研究人员回国后,与这些研究人员的联合研究开始在中国国内完成”。其背景是中国大力振兴科技,研究环境有所提升。

  中美科研“脱钩”加剧可能的影响

  报道提出:如果中美科研的“脱钩”加剧,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一是在中国的优势领域,可能逐步构建不依赖美国的研究体制。按领域观察2021年的中美论文,化学减少近2成,材料科学减少1成以上。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官村上昭义对日经指出:“这两个领域中国具有优势”。

  其次,可能建立与以美欧为中心的一直以来的科研国际体制不同的新合作圈。按份额观察中国的合著伙伴国和地区,排在第7位的巴基斯坦(份额为4.6%)相比2020年的第10位(3.6%)有所上升。居第13位的印度(专题)和第14位的沙特阿拉伯也有所上升。一桥大学讲师吉冈表示,通过与新兴国家和中东各国的合作,“多样性将增加,有可能引发创新”。

  另外,也存在冷静的看法。报道表示,日本公益财团法人生命科学振兴财团的理事长林幸秀认为:“中国能独立发展的科学技术有限,今后也不得不与美国打交道”。

  报道说,林理事长自主列出了有望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研究人员名单。他表示:“很多研究人员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当地拥有研究据点”。如果美国和中国合作,也能确保研究人才。双方对立的长期化将对整个世界的科研产生怎样的影响?今后有必要持续观察。

  报道总结称,中美的合著论文篇数一直压倒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组合,且引述JST亚洲太平洋综合研究中心的副主任黑木慎一指出,如果中美合作陷入停滞,“可能对世界科学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能否维持独立于政治背景的开放的科学研究空间,目前正处于分水岭。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10 18:5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