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国又见银行破产!现在没有什么是绝对安全的

京港台:2020-8-11 05:41| 来源:国民经略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中国又见银行破产!现在没有什么是绝对安全的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时隔22年,中国出现第二起银行破产事件。近日,央行披露的报告透露,根据前期包商银行严重资不抵债的清产核资结果,包商银行将被提起破产申请,对原股东的股权和未予保障的债权进行依法清算。

  

  包商银行破产,让不少人恍然意识到,原来大而不倒、赚得盆满钵满的银行也存在破产倒闭的可能,没有什么是永远“刚性兑付”的。事实上,早在2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过银行倒闭第一案。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因经营管理不善而被关闭,成为新中国首个走上“破产”之路的商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的成立,本是为了挽救挽救由房地产泡沫引发的金融机构信用危机,从一开始就承接了5家信托公司的债权债务。由于1990年代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房价从最高点一度腰斩,海南留下了“天涯、海角、烂尾楼”的奇观,这些金融机构留下了大量的不良资产。

  

  不仅如此,海发行后来还兼并了20多家信用社。这些信用社同样受困于地产泡沫,由于房价地价大跌,作为资产的土地和房子已经不再值钱,金融机构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加上原本承诺的高息揽储只能付给正常利息,这些信用社多次发生挤兑事件。这些债务问题及挤兑事件,不可避免波及到海发行。危机一旦发生,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即便央行斥重资救援,也无法挽回困境,海发行由此成了中国银行倒闭第一案。如果说海发行的关闭,背后有着地产泡沫的影子,不具有普遍意义。那么,这次包商银行的破产,足以给整个社会以警醒。包商银行破产背后,固然涉及到“明天系”的一系列危机。但包商银行被掏空、资不抵债则是危机的根源。据《中国金融》杂志透露,“明天系”通过注册209家空壳公司,以347笔借款的方式套取信贷资金,形成的占款高达1560亿元,且全部成了不良贷款。值得一提的是,在包商银行背后,这两年来,还有个别中小商业银行发生过“排队取款”事件。这背后存在散布谣言制造恐慌的因素,也与公众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信任息息相关。相比银行倒闭,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我们的存款还安不安全对于普通人来说,大可不必担心。早在2015年,我国就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最高偿付限额为50万元。换言之,只要在一家银行的存款不超过50万,即便发生挤兑危机乃至破产倒闭,这些存款都能得到赔付。事实上,包商银行事件涉及了 466.77万个人客户、6.36万企业客户。其中,个人存款得到了全额保障,对大额机构债权提供了平均90%的保障。目前,包商银行相关业务已被蒙商银行、徽商银行接管,无论是个人存款还是机构存款,均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所以,无论是五大国有银行,还是三四线城市的中小商业银行,只要在一家银行的存款不超过50万,都会在政策的兜底范围之内。一有风吹草动,就去“排队取款”,显然是不理性的。当然,相比于中小银行,大型国有银行资本率更为充足、抗风险能力更强,发生挤兑危机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不过,这一制度保障的只是“存款”,不涉及银行理财产品。如果银行存在资产抵债,很有可能理财产品无法得到完全兑付。这还是非常态下的情景,事实上,在常态下,银行理财亏掉本金,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今年以来,至少已有有十多家银行、几十个理财产品出现了负年化收益率,不仅不存在“保本”之说,连本金就已经开始损失。未来,银行理财“负收益”可能会常态化。原因在于,资管新规逐步落地,银行理财正在逐步打破刚兑,不管是高风险还是低风险,都存在“损失本金”的可能。新的问题是,如果银行破产倒闭,我们欠的房贷、消费贷还要不要还?天上不会掉馅饼。银行破产,并不影响房贷的债务关系。房贷相当于银行的资产,银行破产进行清算,这些资产也会转移到新的接手方,欠的钱该怎么还还是要怎么还的。这几年,我们见到了太多以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相比于股市的大起大落、P2P的兴衰沉浮、山寨币的起起落落,那些看似安全的领域,也正在发生许多超出预期的事情。这是一个不确定主导的时代。我们有必要打破对于银行的刻板印象,不是每家银行都“大而不倒”,也不是每家银行产品都能做到“刚性兑付”,也不是每一起银行危机事件都能获得兜底。在不确定时代,我们唯一能做的,是不让自己陷身险地,要想获取多高的收益,就必然要承担多大的风险,股市如此,楼市如此,银行理财也是如此。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9 21:3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