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90岁袁隆平3位孙女曝光,看她们打扮 不淡定了…

京港台:2020-9-3 01:17| 来源:小聚学堂 | 评论( 20 )  | 我来说几句


90岁袁隆平3位孙女曝光,看她们打扮 不淡定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21 岁时,这个「90 后」想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却在准备报道的前一天,被告知:因政策变化,所有选拔人员,全部被退回 ……

  

  22 岁时,这个「90 后」想成为一名游泳运动员,连续好几年获得游泳冠军,让他信心满满,但最终,他以一名的微弱差距,落选了 ……

  

  不能上青天开飞机,也不能下海遨游,无可奈何下,他将一生都奉献给稻田,喂饱了全国人。

  近日袁老接受专访,谈到招收学生条件:

  “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乍听起来充满土味儿的“门规”,是袁老一直践行的科研姿态,某种程度上也是他成功的关键:

  —— 脚踏实地、不辞辛苦。

  这条朴素且颠扑不破的品质在袁老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1959 年至 1961 年三年困难时期,中国遭受了无比严重的自然灾害:

  饿殍遍地,人命如蝼蚁般廉价;

  抢树皮,抢毒草,抢泥土 ……

  凡是能用来填肚子的,不管有没有毒,都往肚里塞;

  就算中毒,也能挨个十多天;

  不吃,一天都撑不过去。

  

  电影《一九四二》剧照

  “饿死人”这段梦魇,“吃不饱”的恐惧感,常常萦绕在袁老脑海中。

  想我泱泱大国,却被一粒小小的米困住了。

  从此,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让更多的人吃饱饭!

  

  水稻就像他的孩子一样,常常被挂念着:

  领奖前他会特意去跟超级稻告别:

  你们乖乖的哇,我过段时间就回来啦!

  晚上做梦也在念叨这些宝贝:

  哎呀,今天外面下雨,不知道长得怎么样了!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田野里看它们:

  好久不见呀,我真的太想你们啦!

  

  它们还常常出现在袁隆平的梦里:

  他梦见试验田里的水稻高得像高粱,稻穗长得像扫帚,谷粒大得像花生米,他和助手就坐在瀑布一样的稻穗下乘凉 ……

  这个真实存在梦,老人将它称为:禾下乘凉梦。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梦:覆盖全球梦。

  世界上 50% 的水稻田都种上了杂交水稻,全球稻米产量再增加 1.5 亿吨,增产的粮食能多养活四五亿人。

  在他眼里,我们只有 18 亿亩耕地,18 亿亩能不能保得住还是个问题,这也远不能喂饱 14 亿人口。

  

  为了这两个梦,老人投入了他的一生,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他却喂饱了全世界 21% 的人。

  养活数亿人的袁隆平,今年 9 月就要过 90 岁大寿。

  这么大年纪了,却依旧很“贪心”:还要继续钻研农作物种植,只为自己更大的梦想:

  高产!更高产!超高产!

  

  在自我坚守的同时,他也将这种性格传承给子子辈辈。

  1963 年,33 岁袁隆平与小自己 8 岁的邓哲结为夫妻。两人从恋爱到结婚总共不到一个月。

  

  “闪婚” + “晚婚”,都阻挡不住他成为宠妻狂魔。

  给妻子邓哲写情诗:

  “一个人如同一粒尘土,无论怎样飞扬,怎样喧嚣,到末了,还是要落到自家的土地上;一个丈夫如同一片落叶,无论他怎样张扬,怎样的由绿变红、变黄,到末了,还是要落到自己妻子身边 …… ”

  老两口出门购物,袁老想帮妻子换手表,但是嫌贵没买成,出门的那一刻,他说:“不要手表了,然后剥了一个山楂片给她吃。”

  

  结婚没几年,大儿子袁安定出生,受父亲影响,从小就爱读书学习,大学考取管理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种子公司。

  不甘平庸的他,工作几年后就主动跳出国企,放弃“铁饭碗”,选择自主创业。

  虽然创业之路坎坷崎岖,但传承了父亲品质的袁安定,不灰心、不放弃,凭借他坚韧与努力,如今已是农业领域知名的企业家。

  

  1968 年,二儿子袁定江出生。1991 年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后,他选择南下到珠海,先后担任农民委主办会计、市局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组业务主办、市府办秘书

  和哥哥一样不满现状,他选择在工作之余继续攻读武汉大学 EMBA 课程。

  父亲不善经商,对此也没给他任何指点,但骨子里性格与父亲一脉相承,不急不躁,朝着目标步步迈进,成为上市公司副总裁。

  

  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但这份得天独厚的资源没用在两个儿子身上。

  袁老不觉惋惜,因为他从不强迫孩子必须“子承父业”,反而特别尊重他们自主选择权。

  1970 年小儿子袁定阳出生,受父亲影响,从小就展现出对农学的兴趣。1990 年报考广西农学院(现为广西大学)农学专业。4 年后毕业,进入父亲的单位 ——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担任助理研究员。

  袁老也毫不吝啬对小儿子的帮助,也毫不避讳对儿子的提携:

  “我的老三还可以,他肯学习(农学),我就给他创造条件。”

  

  除去课本上的专业技能,他表示自己从父亲那里感受最深的便是: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勇于探索的宝贵精神。

  目前,他已是研究所当中的首席创新专家,和父亲一起研究杂交水稻,为喂饱十四亿人这个“小目标”而努力。

  认识袁隆平,是在课本上,是在新闻里:这位高高在上的科学家,潜心钻研的水稻专家,审慎言行的教育者。

  却很少有人知道,生活中的袁隆平,极具生活情趣、还是个不服老的“梗王”。

  提到保持身材的秘诀 ——

  不要吃太多肥肉!

  

  不带博士生的原因 ——

  这麻烦得很,死脑细胞的!

  

  获奖感言非常“不屑” ——

  我得的奖太多了,我不在乎这些

  

  看到稻田边的鸭子,跟它们叫几声 ——

  嘎嘎嘎

  

  会拉小提琴,还是一个游泳健将、排球老将。

  曾获得市游泳比赛金牌及省比赛的银牌,还多次抢救溺水者。他说自己:

  “打球二流货色,游泳那才是一流的。”

  

  当然还是个语言天才 ……长段英文演讲顺手拈来,常常刷屏全网。

  会唱俄文歌曲《喀秋莎》,还曾教了一学期的俄文。

  

  在纪录片中,袁老的孙女还专门提到过爷爷的语言天赋:

  爷爷最关心的科目是什么?

  —— 英语,因为爷爷英语超好!

  爷爷还关心什么科目?

  —— 数学,因为爷爷数学好像不好,哈哈哈哈 ……

  (爷爷大学选择学农,就是因为可以不学数学。)

  

  大米(袁有清)和小米(袁有明)是袁隆平的孙女。

  大米小米是袁老亲自为姐妹俩取的小名,他毕生的梦 —— “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全都融入家人血液之中。

  

  图片来源:星辰教育

  袁老工作极忙,对家人和孩子生活上的照顾很少,更没有多少时间指导孩子的学习。

  但他低调为人、吃苦精神、坚韧品格却一直对孩子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这也是孩子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在孙女眼里,爷爷根本不是那么“高大上”的人物,小时候根本不知道爷爷是干啥的。

  那是因为爷爷身体力行在教育他们:做人高调不得,但搞事业的时候就得全身心投入进去。

  所以再有钱,袁老也不开豪车,但科研经费一投就是几千万。

  

  孙女们耳濡目染,一直践行爷爷的教诲。

  从来不会炫耀自己的家庭和背景,日常注重坚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积极乐观地看待身边发生地一切。将所学知识进行输出分享。

  

  图片来源:星辰教育

  在采访中,也是衣着朴素,聊起天来更是落落大方,乐于分享,亲切可爱的邻家女孩。丝毫没有因为自己的家庭背景而展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

  袁隆平像极了一个「问天要粮」的侠客。看着他用岁月压弯的腰背,换我们和孩子如今挺拔成长。

  

  袁老有个心愿:

  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造福全人类。

  袁老的妻子有个心愿:

  陪着他,叫声袁先生,就是一辈子。

  袁老的儿子有个梦想:

  能和父亲战斗在一起,喂饱全国十四亿人,造福全世界。

  袁老的孙女有个梦想:

  我们也要成为像爷爷那样有“坚持”的人。

  你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愿望,祝愿袁老永远健康!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31 03:1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