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91岁染病 因为性生活":这件事 撕开上亿人的体面

京港台:2020-9-25 12:55| 来源:打开人性之门 | 评论( 17 )  | 我来说几句


"91岁染病 因为性生活":这件事 撕开上亿人的体面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 他们需要的,不是发泄,而是被正视,被尊重。

  编者按+

  根据潘绥铭《给“全性”留下历史证据》:在中国55-61岁的老年人中,53%的人每月有一次性生活,有39%的老年人可以达到每月3次。老年人普遍怕孤独,需要情感慰藉,到相亲角找“老伴儿”,是因为性需求还是爱的陪伴?

  本文来源:不山大叔(id:ouba798)

  老年人的性生活?被很多人忽略了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话题:

  哪一瞬间,你觉得老人很需要被关注?

  

  帖子的热度,当时居高不下,阅读人数8千万,参与谈论1.3万人。

  下面发表的看法五花八门,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博主提到了:

  老年人的性生活。

  

  杜拉斯70岁的时候,希望男人对她告白:

  和你年轻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如今备受摧残的容颜。

  可除去理想的浪漫,现实中,老人的性与爱,又究竟传达出怎样的诉求呢?

  不被理解的人

  在很多人看来,老年人就应该清心寡欲,过多表现出对性的需求,是不可理喻的。

  可性学家却指出:94% 的男性和 84% 的女性过了60岁仍需要性行为。

  舆论与现实相反……所以毫无疑问,这是在忽视和世俗眼光中挣扎的一群人。

  一档名为《和陌生人说话》的综艺,就记录下老人们的情爱江湖。

  纪录片段里,北京的菖蒲河公园,有个专属老人的相亲角。

  来这儿的老人,大多处于一个尴尬的年龄:伴侣离世,儿女忙碌。

  虽然衣食不缺,但平淡如水的暮年生活,心里总是空落。

  就比如说,75岁,坐拥8套北京房产的刘大爷。

  

  他来公园的次数数不过来,可结果总是不尽人意。

  要么是他看不上对方,要么来者是只图钱。

  甚至有一次,差点被对方讹走50万。

  不得不承认,这个年纪,寻一份坦诚真心的陪伴,难如登天。

  公园花开花落,叶落叶青,不变的,是这个老人苦苦追寻的身影。

  

  不过,相比很多老人的含蓄遮掩,一位62岁的胡大爷,直率得坦坦荡荡。

  关于择偶标准,他毫不避讳,直言希望对方年轻、漂亮、身材好。

  

  自己来菖蒲河转悠的原因?

  那说白了,就是性需要。

  当被问及做过最浪漫的事,老大爷对着镜头,若有所思道:

  一天四次吧,你疯狂,我也疯狂。

  (也不免感慨大爷老当益壮,宝刀未老,是当下年轻人学习的楷模……)

  

  在不少人眼里,上了年纪还饥渴难耐的追求性,是不知检点,是为老不尊。

  可记者采访深入后,胡大爷才揭开心头不为人知的伤疤:

  他曾是个爱妻如命的好男人,妻子身体不佳,于是很早开始分房睡。

  在照顾妻子的后半辈子,胡大爷一直克制隐忍自己的欲望。

  

  对一个正当盛年的男人来说,这样残忍吗?

  可就是这样绝大多数人坚持不了的事,胡大爷坚持下来了。

  妻子离世后,他终于如绝堤的洪水,在自由和随性中重新活过来。

  后来,媒体又跟到了胡大爷的家。

  打开房门的一刻,所有人都震撼了:迎面而来的,是一屋子脏臭狼藉。

  

  脏兮兮的衣服袜子没有收捡,用过的杯瓶碗筷随地乱放,吃剩食物已发霉过期……

  来访的记者们,一时间说不出话。

  很显然,老伴离世后,胡大爷的子女,并没给这位孤寡的独居父亲多少陪伴和关爱。

  表面是放纵坦然,可他过得并不好,一点也不好。

  原来,一切无序、凌乱的生活状态背后,藏着一个老人最深的迷惘和孤独。

  对他们而言,相亲角的追寻陪伴也好,生理慰藉也罢,不过是向世界寻求一个情感的出口。

  正如北岛在《宣告》所言: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我没留下遗憾。我不是英雄,我只想做一个人。

  他们需要的,不是发泄,而是被正视,被尊重。

  他们最终的诉求,是爱和陪伴。

  被时代抛弃的人

  收集资料写这篇的时候,其实很感慨。

  我看见最多的,是老年人生活中的难以调和的矛盾。

  比如说,艾滋病。

  艾滋病一部分的传播是因为性,一般没多少人,会把老年人和艾滋病联系在一块。

  一组数据表示:

  2014 年全球艾滋病患者约为3530 万,其中近420万是老年患者,主要传播途径是性行为。

  全国的艾滋感染数量,从2010年的4751例上升到2017年的19815例。

  我国目前一起最高龄艾滋病案例,就发生在浙江的一名九旬老人身上。

  

  老年人的需求从不被尊重和理解, 他们自己更是难以启齿。

  他们不懂性知识,很多老人甚至以为安全套的作用仅是避孕……所以不会预防疾病!

  事件和数据的背后,是中老年人被压抑的性需求和欠缺的安全意识。

  更是他们的孤独,是被歧视,是内心深处无处安放的恐惧和自卑。

  老人的无措和拘谨,远远不止于他们的私生活。

  记得很久之前,看过一个令人心酸的视频:

  

  那是春运期间,火车站里的一位老人。

  人来人往的车站里,他跪在地上,嚎啕大哭,拉都拉不起来。

  因为一张回家的车票。

  他跑过足足6趟,站在长长的队伍,焦急的等待,巴望着前面的后脑勺一个个消失。

  可每到他的时候,车票就售罄了。

  随之而来的,是橱窗里传来一句冷冰冰的:用手机买吧。

  而他没手机账户,不会用买票软件,甚至发条信息都花费好大功夫。

  

  曾经一个家的顶梁柱,现在买张票都不会了。

  他蜷缩着,佝偻着,被这最后一根稻草压得喘不过气,终于爆发了。

  镜头里,大爷手足无措的表情,戳痛了屏幕外的每个人。

  这个世界走的太快,他们老了,只能用自己的笨拙,去应对巨大的孤独。

  他们拄着拐杖追,却永远追不上曾经的自己。

  最可悲的是:你的时间已经停止,剩下的,就是慢慢死去。

  最孤独的人

  永远都有人年轻着,但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

  那时候,孤独,成了时间最大的杀手锏。

  在中国,近1.7亿位60岁以上的老人中,40%以上,过着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生活;

  预计到2030年,老龄人口近3亿,空巢老人比例或将达到90%。

  这意味着,中国将有2亿饱受孤独折磨的空巢老人。

  他们的生活境遇,是困顿而煎熬的,

  最可怕的,是悄无声息的离去。

  有这样一则新闻,在上海,一名老人突然在家中滑倒。

  但子女常年在外,她长期独居,情况根本无人知晓。

  就这样,她孤零零地躺在冰凉的瓷砖上,流着血慢慢死去。

  被发现时,已经去世5天后。

  桌上没吃完的外卖,已经发霉了。

  

  曾经看过一封老人的遗书。

  

  “我于昨晚去世,走时心如止水。”

  这是南京一名81岁的独居老人,家中遗书上的话。

  这位有儿有女的老太太,7年前独自一人搬到小区。

  疾病缠身的孤苦晚年,她在一个人的中秋写下这封遗书。

  她死亡两个多月后才被发现。

  发现者,不是她生养的子女,而是邻居。

  这条新闻后,很多网友才发现,原来自己的父母祖辈,有着那样深的孤独。

  

  

  

  

  

  有人说:

  为人父母,最大的悲凉,不过是,生儿育女,勤劳责己,不添麻烦。

  最终,却活成了一座被人遗忘的孤岛。

  看见这些评论,我感慨万分: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多么大的遗憾啊!

  为什么我们非要看见亲人最脆弱的一面,才想起关怀和爱护呢?

  不可追逝的失去之前,去好好爱护那些爱过你的老人吧。

  当他们老了,不要让他们孤独。

  当他们老了,希望有一首歌,是唱给他们的。◎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生活情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14 20:4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