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全球最大考察团漂流389天 带回惊人警讯

京港台:2020-10-13 03:39| 来源:中央社 | 我来说几句


全球最大考察团漂流389天 带回惊人警讯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全球规模最大的北极考察团1年多前出发,研究气候变迁如何影响北极。研究人员12日返抵德国,携回北极海垂危的证据。(图取自twitter.com/GermanyDiplo)

  全球规模最大的北极考察团一年多前出发蒐集资讯,以瞭解气候变迁如何影响北极。研究人员今天返抵德国,携回北极海垂危的证据,以及几十年内北极夏季恐将无冰的警讯。

  法新社报导,德国艾佛瑞德维根纳研究所(Alfred Wegener Institute)所长波依希亚斯(Antje Boetius)表示,载着20国科学家出任务的"极星号"(Polarstern)研究船"回来了"。

  波依希亚斯搭乘另一艘船伴随极星号回到不来梅港(Bremerhaven)。他在船上表示:"我等这一刻等了好久,心脏扑通扑通地跳…得知我们的船和船上所有人现已返乡且一切顺利,真是太好了。"

  海冰大幅消融 北极海濒死

  极星号耗费389天在北极海冰中漂流,让来自20国的数百名科学家得以蒐集重要资讯。根据任务负责人芮克斯(Markus Rex),科学家亲眼见证全球暖化对北极地区的剧烈影响。

  芮克斯告诉法新社:"我们目睹北极海(Arctic Ocean)如何濒临死亡。我们望向窗外或走在易碎的冰上,就看到这个过程。"

  芮克斯说,极星号得以在"有时远达地平线"的大片开阔水域航行,凸显海冰融化情况有多严重。

  他並提到:"在北极点(North Pole)本身,我们发现海冰严重消融、又薄又脆。"

  芮克斯指出,如果北极点维持现有暖化趋势,几十年内我们就会有"夏季无冰的北极"。

  极星号上研究人员的观察与美国卫星影像不谋而合。卫星影像显示,2020年北极夏季海冰量为纪录上第2少,仅次于2012年。

  ●海冰大幅消融 北极海濒死

  极星号耗费389天在北极海冰中漂流,让来自20国的数百名科学家得以蒐集重要资讯。根据任务负责人芮克斯(Markus Rex),科学家亲眼见证全球暖化对北极地区的剧烈影响。

  芮克斯告诉法新社:"我们目睹北极海(Arctic Ocean)如何濒临死亡。我们望向窗外或走在易碎的冰上,就看到这个过程。"

  芮克斯说,极星号得以在"有时远达地平线"的大片开阔水域航行,凸显海冰融化情况有多严重。

  他並提到:"在北极点(North Pole)本身,我们发现海冰严重消融、又薄又脆。"

  芮克斯指出,如果北极点维持现有暖化趋势,几十年内我们就会有"夏季无冰的北极"。

  极星号上研究人员的观察与美国卫星影像不谋而合。卫星影像显示,2020年北极夏季海冰量为纪录上第2少,仅次于2012年。

   1年出任务、2年做分析

  极星号花费1年多时间,蒐集了大气、海洋、海冰、生态系统资料,以助评估气候变迁对北极地区和全世界的冲击。为进行研究,科学家在极星号半径40公里范围内的海冰上设置4个观察地点。

  研究人员在极地的夜间蒐集冰下水体样本,藉此研究浮游植物和细菌,以及进一步瞭解极端情况下海洋生态系统如何运作。这场耗费1亿4000万欧元(新台币约47.30亿元)的远征行动也携回150兆位元组的资料,还有超过1000个冰样本。

  分析这批资料得耗费长达2年。科学家希望建立起模型,帮助预测未来20年、50年或100年的热浪、豪雨、风暴等现象。

  永夜、低温、疫情与餐食─极星号任务挑战多

  极星号2019年9月20日从挪威特琅索(Tromso)出发后,船上人员历经长达数月的永夜、低达摄氏负39.5度的气温,看到大约20头北极熊。

  今年春天,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还差点搞砸这次任务。按照原定计画,一支多国科学家团队会飞往北极,接替已在冰上度过数月的人员,但因为各国政府匆忙防堵病毒传播,全球航班都被取消,人员轮替计画必须重新拟定。船上人员一度受困北极点长达两个月。

  这次出航也构成庞大后勤挑战,尤其是还得餵饱船上所有人。出航后头3个月,船上货物包括1万4000颗蛋、2千公升的牛奶和200公斤的芜菁甘蓝。

  极星号厨师施奈德(Sven Schneider)毫不低估自己在任务中的重要性。他在接受德国"时代周报"(Die Zeit)访问时说:"100人身处完全黑暗之中,我的工作是维持他们的士气。"

  

  极星号耗费389天在北极海冰中漂流,让来自20国的数百名科学家亲眼见证全球暖化对北极地区的剧烈影响。(图取自twitter.com/GermanyDiplo)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9 17:3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