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网友质疑特斯拉单踏板模式合理性 工信部回应

京港台:2021-6-1 13:32| 来源:红星新闻 | 评论( 10 )  | 我来说几句


网友质疑特斯拉单踏板模式合理性 工信部回应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抄底还是跑路?美股最新动态

  日前,有网友就特斯拉的动能回收系统是否按规定进行申报和安全性说明等问题向工信部提交信件,希望工信部能提供特斯拉的报批文件和相关说明。

  针对这位网友的提问,5月31日,工信部回应称,制动能量回收与单踏板驾驶模式都是新能源汽车的新技术之一。这些技术并不是特斯拉特有技术,用户在购买和使用相关新能源产品时,应熟悉新能源车辆技术特性,确保行车安全。

  单踏板模式引发质疑

  工信部回应:新技术之一

  今年春节以来,“特斯拉车祸频频登上热搜。

  海南车主称刹车失灵,售后人员再次模拟时依然撞墙;河南车主坐车顶维权后,又站上上海车展展台;浙江特斯拉撞两交警,致一死一伤;南京特斯拉疑似失控连撞四车。。。。。。

  这些事故背后的关键词都很相似,“刹车失灵”“失控”;而特斯拉针对事故的回应也很类似,“路面湿滑”“车主误操作”。

  不断堆叠、发酵的交通事故,让特斯拉陷入信任危机。舆情焦点几次转移,从事故本身的分析,到数据真实性和安全性的解读,再到单踏板模式的技术讨论,如今大致分成两条支线:即如果特斯拉确实涉及“刹车失灵”,那么其数据佐证是否真实有效?如果特斯拉真的是无辜的,确实是车主误操作,那么其单踏板模式的设计又是否合理?

  日前,网友汤某就特斯拉的动能回收系统是否按规定进行申报和安全性的说明,向工信部提交信件。该网友认为,把“动能回收功能”与加速踏板相结合,让加速踏板具有明显制动效果这一设计,违背常理、违背汽车百年驾驶习惯,已经引发了无数的误踩加速踏板的交通事故。希望工信部能提供特斯拉的报批文件和相关说明。

  

  工信部官网截图

  对此,工信部5月31日回应称,制动能量回收与单踏板驾驶模式都是新能源汽车的新技术之一。这些技术并不是特斯拉特有技术,用户在购买和使用相关新能源产品时,应熟悉新能源车辆技术特性,确保行车安全。

  

  工信部官网截图

  更早之前,在今年1月,网友尹某和詹某也对特斯拉单踏板模式和取消动能回收选项,而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向工信部反映。工信部均回应称,目前大部分电动车的制动能量回收设计思路是采用松开油门进行减速实现制动能量回收的设计方案,只是在减速时不同的厂家采取的减速度不同。工信部表示,若网友认为两种技术是设计缺陷,可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

  单踏板模式改变驾驶习惯

  是简便操作还是增加隐患?

  那么什么是单踏板模式和动能回收模式呢?

  红星资本局了解到,特斯拉采用的单踏板模式,是指驾驶员只需操控一个踏板便可实现加减速,完成起步、滑行、刹停等操作。而动能回收,就是将本应摩擦损失的热能收集起来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组再利用,分为停止模式和缓行模式。在停止模式的动能回收下,完全抬起电门就已经刹停;在缓行模式下,抬脚就不会完全刹停,类似自动挡的燃油车。

  如工信部所说,动能回收和单踏板确实不是特斯拉独创,但特斯拉是其最有力的推广者。与传统油车相比,单踏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简便了驾驶员操作,但也有反对者认为这种模式改变了驾驶员长久以来的驾驶习惯,增加了安全隐患。

  “你一直在用单脚驾驶,比如现在你只把油门抬起了一半,但是遇到了紧急情况,可能一慌,就把油门当刹车一脚踩到底了。”知名汽车博主@陈震同学说道。

  上述网友尹某则在给工信部的信件中认为,“目前执行多年的驾校教学,就是刹车+油门的驾驶模式,在过弯、松油门、滑行等多种情形下,右脚要求放在刹车踏板上,随时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从未有过特斯拉所提倡的,即松油门就是刹车的模式。将油门和刹车功能高度集成在油门踏板,大大提升安全隐患时的出错率,给自己和别的车带来事故风险。”尹某还表示,今年1月,特斯拉不经消费者同意,单方面取消动能回收选项,是对广大车主的侵权行为。

  “刹车失灵”的质疑声不断,而特斯拉回应“车主误操作”的态度也始终如一。5月10日,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在车辆使用环节,特斯拉需要加强消费者教育,比如去和驾校或者交通部门合作。

  陶琳表示:“我们需要去跟驾校、交通部门合作,不断在车端用一些技术方式,让大家了解新型汽车的使用方法,然后使得在使用环节当中去避免误操作,或者说一些因为功能上不太了解,而带来的其他的问题。”

  陶琳坚持认为,总体来讲,智能汽车肯定会比以前的传统汽车更加安全。

  这家最好!股市开户分批买入大盘股指基金

相关专题:特斯拉,美股动态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7 11:5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