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习近平缺席 让人对联合国气候峰会成果的预期降低

京港台:2021-10-27 00:33| 来源:VOA | 评论( 12 )  | 我来说几句


习近平缺席 让人对联合国气候峰会成果的预期降低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习近平最新动态 追踪报道!

  华盛顿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第26次会议(COP26)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2日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以便为全球减少碳排放和转向清洁能源研擬计划和筹措资金。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碳排放国中国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却决定缺席这一重要的峰会。

  路透社引述气候专家的话说,习近平缺席这次重要的峰会很可能因为自去年以来,他已经在气候问题上向国际社会做过3次意义重大、甚至令人意外的承诺;即使出席这次峰会,他也无法作出更多或更高的承诺和让步。

  代表中国与会的很可能是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和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谢振华。

  绿色和平组织驻北京气候问题资深顾问李硕在接受路透社访问时表示,很明显,“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26次会议需要中国以及其他排放国高层的支持”。

  在中美之后,位居世界第3大排放国的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已经承诺出席这次联合国气候峰会,而且将面临会议主办方要求他加速减排,并明确设定印度碳中和目标日期的压力。当习近平去年公开宣布中国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时,全球都对此感到意外。中国此前一直强调,在发达国家肆无忌惮地进行碳排放、完成工业化之后,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用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路透社引述一位不愿具名的环保顾问的话说,中国不愿意被视为在国际压力下屈服,为已经设立的目标进一步加码,尤其是当中国多个省份正在为应对缺电、限电甚至电荒而焦头烂额之时。这位环保顾问还表示,中国在减排上无法作出新的承诺,是因为习近平作出的承诺“已经达到极限”。

  为了落实习近平向国际间作出的减排承诺,中国政府给全国各省市区都制定了减排的年度目标。但是今年上半年,超过半数的省市区都没有完成预定的减排指标,迫使政府对一些高耗能产业拉闸限电。随着煤炭供应短缺,煤价飙升,煤电价格倒挂导致电厂发电积极性受冲击,最近两个越来中国的供电缺口越来越大。

  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近7天连续14次发文来看,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似乎并不是减排,而是全力扩大煤炭生产和进口,稳定煤价,从而让煤电企业扩大产能,全力发电,保证民生用电和企业用电,保证冬季供暖。

  中国政府并未正式宣布习近平缺席格拉斯哥的气候峰会,但是外交界和环保界消息人士中,几乎没有人预期习近平将亲自与会。实际上,自从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习近平已经多次缺席或仅以视频方式远距离出席高规格的峰会,包括联合国大会和金砖国家峰会。本月早些时候,全球生物多样性大会在昆明举行,人在北京的习近平仍然通过视频而不是亲自与会。

  下个星期,20国集团(G20)峰会将在罗马举行。目前得到的消息说,习近平也将缺席这场峰会,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将代表中国出席,而习近平将通过视频与会。

  习近平虽然自去年年初起就没有出国访问,但他通过视频在国际间作出的三个有关气候的声明和承诺却非常惹人注目。

  去年9月习近平在向联合国大会发布的视频演说中,出人意料地作出了中国碳中和目标的承诺,也就是说,中国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基础上,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习近平在今年4月由美国牵头的一场气候峰会上致辞时表示,中国将在第15个5年计划期间逐步减少煤炭消费。

  他还在今年的联合国大会视频致辞中宣布,中国将立即终止向海外煤电厂提供融资,化解了多年来环保团体向中国施压的一个重要争议议题。

  中国和印度一样,在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方面面临作出更多、更大承诺的压力。格拉斯哥气候峰会前,各国“国家自主贡献”的内容将会被公布。

  习近平在国际间就减排问题连续作出的承诺虽然受到各国、各界的欢迎,却让埋头生产的中国企业以及以GDP挂帅的中国地方政府头痛不已。中国政府一再强调,其气候政策旨在服务国内的需求,而且不会以国家安全和公众福祉为代价。

  非政府组织公共与环境事务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向路透社表示,中国在气候方面已经面临足够多的挑战,在格拉斯哥实在很难再有任何作为的余地。

  “面对这么多的阻力和已做的承诺,重要的是消化和落实,”马军说。

  也有分析家认为,中国和印度在格拉斯哥气候峰会上的首要任务不是作出更多的让步,而是要推动发达国家履行《巴黎协定》中的承诺,为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和清洁能源技术转让提供每年1000亿美元的融资。习近平的缺席,有可能不利这一目标的实现。

相关专题:习近平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9 11:5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