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怀念曾祖母作文让全班痛哭 妈妈:孩子是留守儿童

京港台:2021-12-15 13:48| 来源:极目新闻 | 评论( 5 )  | 我来说几句


怀念曾祖母作文让全班痛哭 妈妈:孩子是留守儿童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12月13日,一篇留守儿童的作文席卷全网。

  “12点的时候您停止了心跳,停止了呼吸,我没来得及看您一眼,您就走了……”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邵楼小学的五年级女生小晗,这样描述自己对刚刚过世的曾祖母的思念,这篇作文让教室里哭声一片。

  

  全班同学被作文感动,每个人都泪流满面,不少人甚至哇哇大哭。

  小晗的妈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因为她和丈夫长年在外务工,女儿的确与老人更亲。

  一篇作文让全班哇哇大哭

  邵楼小学,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五里口乡的一座乡村小学。这所小学里,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周边村子的170多个孩子在这里就读。

  12月11日,五年级的一节作文课不同寻常。当天,杜老师正带着班里的同学评讲作文。在读到女同学小晗的作文时,全班同学都被感动,随后陷入情绪失控,每个人都泪流满面,不少人甚至哇哇大哭。

  “2021年12月5号星期日,12点的时候您停止了心跳,停止了呼吸,我没来得及看您一眼,您就走了,享年91岁。”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小晗的这篇作文主要是缅怀其刚刚过世的老太(曾祖母)。

  

  

  女生作文

  “这是我读过的最感人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也表达了老太对自己的爱没有什么可以取代,感人至深。”14日,杜老师告诉记者,在邵楼小学读书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与父母接触的时间不多,和老人都感情很深,因此当天听到小晗的作文时,同学们便产生了情感共鸣。

  见整个教室里哭成一片,怎么也哄不好,杜老师便将孩子们带到操场,希望平复他们的情绪。没想到孩子们仍然泪流不止,杜老师只得请来校长陪孩子们聊了聊,这才将痛哭的孩子们哄好。

  妈妈承认孩子与老人更亲

  14日,小晗的妈妈邵女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小晗还有一个弟弟,同在邵楼小学就读。她和丈夫在浙江务工,小晗的爷爷尚有劳动能力,也在城里的工地打工。

  “小晗的奶奶之前不仅要照顾姐弟俩,还需要照顾年迈的曾祖母。”邵女士说,不仅是自家,在当地农村有许多孩子也是留守儿童,家中都是老人帮忙照顾,也正是因此,孩子与老人更亲近。当天看到女儿的作文以后,邵女士心中十分不好受。“确实没有办法,年纪轻轻的你不出去,家里又需要钱……”

  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邵楼小学周边的几个村庄,多个村民及村干部均表示,当地收入主要来源是务农,也有少部分人选择在村子附近的工厂务工。但近些年来,随着工厂收入的减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都选择去外地打工。

  邵女士也表示,村子周边的工厂一天工钱只有30块钱左右,无法养活一家人。“如果说在村里赚的钱就足够养活一家人,我们谁还愿意离开孩子啊。”

  邵女士也坦言,自己曾想过将孩子带到工作地就读,但苦于相关政策无法随迁。“有一次我刚走,还没上高速,小晗就在家里哭。我说我得赚钱,但她说,我不花钱了行不行?”邵女士说,自己将其放在家中也是无奈之举。

  专家建议落实随迁就读政策

  小晗的作文引起孩子们的共鸣,除了她和曾祖母的真挚感情令人动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不少孩子和父母不太亲。

  杜老师表示,部分留守儿童对于父母的感情是比较淡的。“我有时候在班里边问,你们想爸妈吗?他们直接说不想。”杜老师说,这也是大环境造就的无奈之举。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加强凭居住证入学的随迁子女就读政策,这对留守儿童更好地接受义务教育极为重要。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而对于留守儿童,也有相应的政策。

  熊丙奇称,早在2008年,国务院即明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可是一些地方缺乏积极性,设置比较高的随迁子女入学门槛。这一原因在于,流入地政府要承担更大地保障义务教育的责任。

  因此,进一步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就必须围绕凭居住证入学,改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除了要求各地政府充分认识到保障随迁子女平等入学权利的重要意义,把随迁子女教育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之外,应该强化省级财政对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统筹,同时,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或许,从这一层面,可以改善留守儿童现阶段存在的教育问题。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7 11:5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