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大脑贪婪机制揭密!贪心的人"2脑区"可能出问题了

京港台:2022-2-2 02:22| 来源:ETtoday | 评论( 4 )  | 我来说几句


大脑贪婪机制揭密!贪心的人"2脑区"可能出问题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文/杰克·路易斯

  脑中的贪婪

  行为经济学发展出许多方法,可用来研究决策过程。在研究中,会要求受试者一面考量不公平可能造成的后果,尽可能谋求最大的利益。这些研究方法包括了最后通牒游戏(Ultimatum Game)、独裁者赛局(Dictator Game)、公共财赛局(Public Goods Game)、囚犯困境(Prisoner’s Dilemma)等,不一而足。这些行为经济学研究会探索受试者在这些游戏进行过程中,他们脑部的活动。有许多书将整本篇幅用来说明这些研究所得出的洞见,不过我们只会将讨论集中在最后通牒游戏上,看看研究者透过它得出了哪些最有趣的发现。

  最后通牒游戏再简单也不过,进行方式如下:假设奖金有一百英镑要分给参加游戏的两个人,由其中一人决定得到的钱要怎么分,是另一个人也可接受的,这样两人都拿得到钱。另一个人也可以不接受,但这样两人都拿不到钱。这个实验在刚开始的时候,科学家预期人们只要能拿到钱,大概不论怎么分都会接受,毕竟从一百英镑中得到十磅,也强过什么都没有。至少当时流行的经济理论是这样预期的。但实际上,不仅是被动听取提议那一方几乎一定会拒绝贪心者的分法(例如九一分、八二分与七三分),其实这些分法往往根本连提都不会被提出来。重点是什么?人类宁愿拒绝天上掉下来的钱,也不愿意白白放过行事不公平者。

  让我们好好思考这个状况。人们往往真的愿意「花费」三十镑(假设总共是一百磅,就是七三分),好让另一人不要太贪心。提议要如何分钱的人表现出他明白一个再清楚也不过的道理:其他人会惩罚太贪心的陌生人,就算没能拿到所分的金钱也在所不惜,因此公平的分法才会较常见,而贪心的分法较罕见。相反地,当玩家的对手是电脑时,这种效应便消失了。人只有在互动的对象是人类时,才会想要惩罚贪心的举动。

  史高治、盖柯、川普、比尔.盖兹和马多夫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共通点:他们的脑并不是这样运作的。在容忍会伤及他人的财务决定这方面,这些人的耐受度要高多了。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天生要公平分享的本能会使绝大多数人不去占他人便宜,而在他们身上却不是这样。贪心者可能对于罪恶感这类令人不快的社会情绪完全无动于衷,而通常人们在犹豫是否要做欺瞒甚至会伤害他人的决定时,罪恶感会袭上心头。社会赏罚这种威胁无法影响他们。甚至在大多时候,设计来阻止这类行为的法律,也对他们完全没用。在他们和追求更多利润这件事之间,是无法形成任何障碍的。

  只要有可能,人类都会想追求最大的财富,但是这一点必须要和我们追求公平的倾向相互调和。许多年前,科学家假定人类天性就倾向自私自利,但某些脑区在我们很可能遇上不良后果时,就会介入,以抑制反社会行为,也避免社会惩罚。到了二○一二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大卫.兰德(David Rand)和同事发表了一篇杰出的研究,其中描述十项不同的实验,在这些实验中,受试者需要在各种不同时间限制下,决定要採取自私或合作的行动。这些实验的目的是想知道人类是否天生就自私,而这种固有的倾向需要经过压抑后才能与他人合作;抑或是相反的状况。让人宽慰的是,当受试者需要很快做出反应、没有时间多想有哪些选择时,往往倾向于公平行事。如果有比较多的时间做出决定,状况就不同了:人往往会比较自私。这项结果加上世界各地其他实验室相关且互补性的研究,都指出了人类最初始的倾向是与其他人公平分享。换句话说,贪心并不是本能,而是需要用意识刻意控制的。唯有在有时间深思熟虑后再做决定时,人才会採取自私的行动。

  人类需要在认知上额外费心思才能做出贪婪的选择,这一点后来也受到另一个优秀的实验结果支持。科学家用电磁刺激干扰背外侧前额叶皮质中的一些区域,因为他们认为贪念就是从那些区域产生的。当这些脑区因为电磁干扰而无法活跃时,受试者分钱时会比较大方,而在没有受到电磁干扰的时候,就不会这样大方分享。在这裡,贪心和其他与欲求有关的恶习有个最大的不同:前额叶皮质的活动在调控好色和贪吃倾向时会止住欲望,但在控制贪婪时则会刺激欲望。

  一项后设分析针对二十多个神经经济学研究做了探讨,这些研究各自独立,也都检验了志愿者在最后通牒游戏中,脑部的反应状况。而该分析最后找出了受试者在遇到分钱不公平时,都会活跃的两个脑区。前脑岛在分配不公平的时候会活跃,而且不论对谁不公它都会有反应,看来这个部位对违反公平的状况很敏感,也不管是自己分得比较多或比较少。另一个也会活跃的脑区是背侧前扣带皮质—如果在分钱不公平时,对方坚持要得到更多,那么这个区域会更加活跃。有鑑于背侧前扣带皮质的功能是感觉社会痛苦与处理冲突(见书第二章,五二页),这个区域的活跃可解释成在被他人占便宜时,往往会感受到的不悦与冲突感。

  最近有一种全新的研究工具出现了,能够用来测量贪心的相对程度,为受试者评断出「性格贪婪」(dispositional greed)的得分。其中包含了一份问卷,能够指出填写者贪心倾向的高低,结果可靠。对于研究较贪心者和行事公平者之间的脑部差异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先导研究,不过那样的脑部差异研究目前还没有完成。就以现有的神经科学知识为基础,我们可以预测性格贪婪问卷得分高的人,与不贪婪的人比较起来,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可能太发达了,而且他们的前脑岛和背侧前扣带皮质可能出了些问题,但这些都只有后续实验才能揭晓了。

 

相关专题:反腐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30 13: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