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客座评论:中国经济下滑?别开玩笑了吧!

京港台:2022-2-9 00:49|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16 )  | 我来说几句


客座评论:中国经济下滑?别开玩笑了吧!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国经济学者沈凌此前发文对美国的国债做了一点讨论,对未来升息背景下的宏观经济政策表达了悲观的预期,觉得美国可能要面临货币和财政的双收缩。那么作为美国的最大竞争对手,中国的情况又如何呢?

  尽管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经济增长非常好,2021年中国GDP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四分之三,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也已经从十年前的8%逐步下降到现在5%左右。如果未来持续下降的话,中国人均GDP想要进一步接近美国就成了问题。所以,探讨一下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还是很有必要的。

  实际上,对于中国的未来经济增长率,有两个方面值得探讨,短期和长期。因为影响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是极端不同的,所以如果放在一个小文章里面全面论述显然不合适。影响短期经济增长走势的主要是中央政府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而长期则涉及到一些制度性的问题。这里就对应着美国国债问题,聊一下中国的国债,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所以针对的是中国经济的短期走势。

  2020年中国的国债余额是20.89万亿元人民币(专题),因为当年的中国GDP总量刚好是100万亿,所以比例很好算,就是差不多21%。2021年的变化应该不是很大。而对应着美国的情况,差不多是130%,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当然,因为两国的体制很不一样,这样的直接对比有很多的问题。比如美国是联邦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负债可以置之不理,任由其破产清算,所以我们只考虑国债和GDP的比例是有道理的;但是中国则不同,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下,实际上地方政府只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当然就很难像美国一样说:地方债中央管不着。所以在十几年前,实际上是没有地方债这个概念的,所有的债务都是中央兜底,都可以视其为国债。但近年来,中国政府意识到有必要加强地方政府的财政纪律,所以在中央和地方的债务问题上慢慢建立起区别来。

  刺激经济 中国仍有足够空间

  由此,我们简单地从国家统计局的报告里面就可以揣测出来地方债的大致情况。比如2020年整个中国政府的财政赤字是62765亿元,但是国债只增加了40868亿元,那么其差额可以简单地用地方债来解释,那就是21897亿元。从2008年开始,12年来这个我揣测的地方债余额累计达到了12.65万亿人民币。所以和上述20.89万亿合计起来就是33.54万亿,这或许是可以和美国国债对比的债务指标。虽然规模因此扩大了60%,但是占GDP的比例仍然只有33%,远远低于美国的130%。所以,如果中国政府计划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有足够的空间的。

  除此以外,中国的国债利息,在2020年大约是5500亿元,平均来讲2.6%,虽然这是美国的差不多两倍,显示了国际市场对美国和中国的不同态度。但是和美国不一样的是: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很低,这两年都在2.5%左右,并不存在美联储面对的升息压力。而且中国银行的准备金率又很高,即便因为美国加息的压力导致中国的央行在降息方面不那么容易,但降低准备金率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所以,可以说对中国政府来讲,只要意图扩张货币政策,手段依然非常丰富。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这两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不断走低,但是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还有足够的刺激空间,未来如果需要,中国政府完全可能既扩大财政赤字,又放松货币供给,走上财政货币双宽松的道路。这也是笔者一直不太担心中国短期经济增长的原因所在。当然,在疫情这个特殊环境下,仅仅和过去一样分析财政和货币政策或许是不够的。未来病毒继续变化,中美两国在防疫政策上的差距越来越大,是不是还能够持续显现到目前为止的防疫成果?我们不能刻舟求剑,静态地看问题,而需要与时俱进。期待未来人类社会能够既保持有益的互相竞争,又能够在面对共同敌人的时候携手相助吧!

  

  本文作者、中国经济学者沈凌

  沈凌,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现执教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17 01:4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