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上海封城后 70岁男明星的“隔离日记”火了

京港台:2022-4-13 21:27| 来源:最华人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上海封城后 70岁男明星的“隔离日记”火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最近一段时间,70岁的“老戏骨”李立群吸引了无数目光。

  身处上海封控区的他,像发朋友圈一样,在短视频里晒着自己的“隔离日记”。

  只见他穿着睡衣,胡子拉碴,和大家打完招呼后,便掰开面饼,蘸辣酱后吃得津津有味。

  

  再整上两口小酒,吃点豆腐白菜黄瓜,用剩汤煮点面条,偶尔也能炒点牛肉。

  不到5块钱一包的“大前门”,显得格外扎眼。网友感叹:没想到如此身价的明星,竟然会抽这么便宜的香烟。

  

  他爱惜粮食,每一餐都吃得干干净净。

  

  他多次鼓励大家要乐观、团结,守本守分地过日子,不给医护人员添乱,坚持就是胜利。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他更是光着膀子在阳台上晒起了太阳,称这样可以补钙。

  

  ● 李立群和女儿

  隔离的生活无比枯燥,老爷子的乐观态度感染了许多网友。他也丝毫没有明星的架子,频繁和网友互动聊天。

  

  ● 网友留言

  由于普通话说得特别溜,很多观众以为他是大陆人,但其实他是中国台湾(专题)演员。

  而他如此接地气的原因,跟年少时的家境有很大的关系。

  1、

  1952年,李立群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县,家境相当贫寒。所谓家贫但有四壁立,他们家却只有两壁,在左右邻居的两面墙间,盖个屋顶就算是房了。

  虽然一家五口人过得非常苦,但来自河南的爸爸从未失去对生活的信念。

  他告诉儿子:英雄不怕出身低,打破牙齿连血吞。

  妈妈则来自北京,从小就教他说北京话。由于邻居很多都来自大陆,所以他学会了不少方言,对大陆有着浓厚的情感。

  

  ● 中间为李立群。来源:《鲁豫有约》

  上大学时,他偶然加入了“中国青年剧团”,还被挑中当话剧主演,一不留神就在话剧界混出了点名气。但毕业之后,他还是遵循爸爸的建议,成为了一名海员。

  蓝天、大海、周游世界,想想都浪漫。但这些都建立在远离亲朋的基础上,而且海洋上波涛汹涌,还时不时地与台风狭路相逢。

  在当了8个月船员后,他再也受不了与亲情脱节的孤独,于是又返回了岸上。为了维持生计,他送过月饼,铰过地毯,洗过汽车,做着各种学徒的粗活。

  

  ● 来源:《鲁豫有约》

  关键时刻,话剧经验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一位在大学时就欣赏他的导演,遇到他后很是惊喜,直接把编剧喊来改写剧情,让他饰演男主角。

  这运气,着实让人眼红。但运气只是敲门砖,想要在演艺圈长久发展,还是要靠实力。而李立群,很快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演技。

  在拍摄一部60集的电视剧时,李立群的表演浑然天成,许多天拍摄下来,竟然没有一次笑场和失误。直到拍第51集,他才出现了一次NG,成为了业界广泛流传的传奇。

  1981年,入行仅3年的李立群,就凭借着《卿须怜我我怜卿》,获得了金钟奖最佳电视男演员奖,成为了台湾的当红小生。

  

  但29岁的“视帝”李立群,依然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去吃路边摊,看起来不像个明星。不久后,他做了一个震惊业界的举动——走穴。

  2、

  走穴这种行为,通常和“过气”联系在一起,绝大多数演员都不屑为之。

  年轻,有人气,又有演技的李立群,为什么会反其道而行,还大张旗鼓地走穴呢?

  因为李立群觉得,电视剧粗制滥造且注水严重,不宜投入过多的精力,所以他总是提前做好准备,争取一条过关。反倒是走穴,能够在观众的眼皮子底下磨炼演技。

  

  试想歌厅和夜总会这些场所,人们来到这里就是玩乐。你想让顾客放下吃牛排的刀叉,停止和恋人谈情说爱,把目光转向你,那肯定需要极高的舞台技巧。

  李立群在3年的时间里走穴近2000场,演技也有了更大突破。1983年,他在歌舞电影《搭错车》中分饰两角,再次赢得了满堂彩。

  但李立群这个人很怪,一年后再次震惊业界。当红的他竟然淡出了影视圈,转型成为了一名相声和话剧演员。

  

  ● 来源:《杨澜访谈录》

  他和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表演工作坊,推出了风靡台湾的相声剧《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紧接着他们又趁热打铁,话剧作品《暗恋桃花源》火到了美国和日本(专题)。

  此后的他们又推出了多部经典作品,1991年的相声剧《台湾怪谭》尤其经典。两个小时的大戏,笑点密集到让人喘不过气,同时抨击了多种时局。

  该剧的表演方式更让人拍案叫绝,和李立群搭挡的竟然是电视机中的李立群。电视上的影像是提前录好的,当他在家和电视机排练时,3岁的儿子直接看懵了。

  

  ● 相声剧《台湾怪谭》

  不过这种执著于精品的经营方式,叫好不叫座。尽管不怎么赚钱,李立群始终觉得这段岁月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时光匆匆地从33岁翻到了44岁,他和搭挡最终因为创作理念不合而分道扬镳。而且,由于投资失利,他欠下了巨债,不得不再次回到轻视的电视剧行业。

  11年早已磨掉了他在台湾影视圈的威名,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了大陆。

  3、

  1995年,43岁的李立群正式前往大陆发展。

  拍摄的第一部戏是马景涛、夏文汐主演的武侠剧《新龙门客栈》,他饰演阴险毒辣的大反派魏忠贤,单单是眼神就让人不寒而栗。

  

  ● 《新龙门客栈》剧照

  这个角色给一位导演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邀请他到《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剧组,饰演男主角田教授。

  参演该剧的李明启老师,提起李立群来赞不绝口:“话剧功力特深、台词说得好,可塑性特强。”她有时候会灵机一动略微改动剧情,但李立群总能在短时间内适应。

  

  ● 《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剧照

  该剧播出之后,李立群迅速打开了大陆的知名度,走到哪都有人叫他田教授。各种电视剧片约,也像雪花般飘来。

  在林志颖、苏有朋主演的《绝代双骄》中,他是“十大恶人”之一的李大嘴。

  

  ● 《绝代双骄》截图

  在《春光灿烂猪八戒》中,他是表面疯傻实则爱女如命的东海龙王。

  

  ● 《春光灿烂猪八戒》剧照

  他还特别有君临天下的霸王范儿,既是《大秦帝国》中的魏惠王,也是《洪武大案》中的朱元璋。

  

  ● 《大秦帝国》剧照

  2012年,他主演的《温州一家人》更引发轰动性效应,他也因此再次登上了演艺高峰,获得了央视中国电视剧年度十佳演员、华鼎奖全国观众最喜爱影视明星奖。

  甭管是地痞流氓还是乱世枭雄,他都能够演得入木三分,赢得了观众的深深赞赏。但遗憾的是,他也接演了非常多的烂剧,甚至被网友封为“烂片王”。

  三年就成为了视帝,怎么就沦为了“烂片王”呢?最大的原因,是他要还债。

  只要剧本过得去,片酬还可以,他就会接过邀约,竟然累计演出了3000多集。

  而在他的眼里,不管电视剧的质量高低,他都会用心演绎。所以很多电视剧虽然很烂,但他演出的角色仍具水准。

  

  ● 《半生缘》剧照

  直到2016年,64岁的李立群才还完700万债务,那一刻的他如释重负。

  这个时代,能按约还完巨债的人,可以称得上勇士。

  或许正是这种高贵的品质,他才赢得了不离不弃的爱情。

  4、

  那是1987年,35岁的李立群正在专心致志地做相声和话剧。

  有次到朋友家做客,偶遇一位清新秀雅的女孩,惊鸿一瞥间,李立群坠入了爱河。

  向来在爱情上被动的李立群,第一次有了追求的冲动。他赶紧向朋友询问女孩的情况,可惜朋友说人家已经有了男朋友。

  眼瞅着一见钟情随风飘散,没想到一周后,朋友确认了情况,说女孩是单身。李立群兴奋得无以言表,直接让朋友安排相亲。

  

  ● 李立群和妻子。来源:《鲁豫有约》

  虽说相亲老套了些,他李立群目标明确,情感炽热,很快打动了女孩。几个月后,两个人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他们沉浸在甜蜜的爱情里,生下了两男一女,妻子也成为了全职的家庭主妇。但好景不长,李立群欠下了巨额债务,只能疯狂拍戏养家还钱。

  而自从来大陆拍戏后,生活就全乱了。多数情况下,他要在宾馆住几个月,远离妻子和儿女,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窗口发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许妻子也在望月吧。

  

  每当闲暇时,他就会拨通家中的电话。长年累月的异地分隔,话费竟然比飞机费还多。好在妻子识大体,在丈夫失落时从来没有过抱怨。

  伴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妻子终于可以陪他拍戏。而自从还完钱之后,夫妻俩的生活更是潇洒惬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老两口在自家院子里开辟了一个菜园,衣着朴素,银发不染,手执香葱,悠然一天。

  彼此恩爱,相携变老,这大概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吧。

  5、

  有人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年少时,我们都渴望小说般跌宕起伏的命运,甚至幻想着历经劫难后屠龙除蛟。但等到一定阶段后会发现,人生的道路上太多风雨,世间最难得的竟是平静。

  还是苏东坡看得透啊: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青春时弃名逐梦,壮年时邂逅爱情,老年时还完欠款。对自己、家庭和他人,李立群始终有一个交代。

  虽被隔离在家,但来包平价的香烟,喝杯醇香的白酒,掰开饼醮点辣酱,再晒会阳光补补钙,依然能在平淡中寻找到欢乐。

  他不是飘在天上的大明星,而是守着小小菜园的普通人。

  这样的演员,娱乐圈可以多一些。 

相关专题:上海疫情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娱乐八卦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7 07:1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