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四月之声:武汉"吹哨"后又一次民意自发的舆情事件

京港台:2022-4-24 00:09| 来源:多维 | 评论( 7 )  | 我来说几句


四月之声:武汉"吹哨"后又一次民意自发的舆情事件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4月22日晚间,许多大陆人民在朋友圈,都看到了一则被疯狂转发的视频“四月之声”。影片内容并没有太多“爆点”,甚至可以称得上平凡:它从上海3月15日召开防疫发布会开始,有运送物资的物流人员的抱怨、有抱怨防疫乱象的上海人民、有着急打120的上海人民……这个影片太超出尺度吗?需要知道,在此次上海疫情中,类似的文章与影片,太多太多了。

  而后微信视频号禁止了这篇文章,这是将此事上升为“舆情事件”的开始。

  有民众开始将原本的横式影片竖着放,有民众将影片内的旁白转成不可以删除的音频格式分享⋯⋯就算不在上海、也不太想关注时事的人们,许多都开始好奇“到底是怎样的一则视频”。

  到了4月23日上午,朋友圈中各种转发“四月之声”的影片有些被删除、有些“侥幸存活”。甚至许多人开始转发中国官员在2021年一场记者会中表示的,“中国有14亿人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脑袋、自己的思想,每个人也都有在网上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的权利。”

  上一次这种不分城市、只是基于对于受苦百姓的共情之互联网舆情事件,还是在2020年之时。

  2020年一篇文章《发哨子的人》刷屏朋友圈,在被删除之后,短时间内微信公众号上先后出现了日文、英文、繁体字、火星文等多种形式,甚至出现了摩斯密码版等等。

  已经退休的大陆《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四月之声”爆火并被删除后发文表示,上海人有怨气、需要有释放的渠道;全国其他地方的人也有焦虑,需要释放出来。删帖不能极化,网络管理要维持社会秩序、也要给民众留下表达意见的空间。

  如果拿“四月之声”与《发哨子的人》相比,会发现两者虽然很类似,但还是有不同。此次民众虽然情绪高昂,但并未高涨到像《发哨子的人》当时那样的程度。毕竟2020年那时疫情更不明朗、也没有疫苗,人们怀念李文亮医生,甚至将矛头对准中央政府。

  并且,此次“四月之声”的引爆,原先还是停留在对上海防疫乱象之质疑,直到各种删帖,才又更激化情绪“为什么不让老百姓说话”。这与2020年那时有着差异。两年前确实许多民众将矛头对准中央,但经过这两年中国的防疫成绩,今日民间舆论分成好几派,不在上海的民众许多认为“这是上海前期防疫没做好,其他地方并没有这样”。

  删除视频,无疑是添上一大把柴火。

  为什么删帖、是谁删帖?就算是从事相关工作的人,也只能说“这很复杂”。是当地政府要删、是各互联网企业“尺度标准”不同、还是哪个互联网政府部门的指示?这些都有可能。

  而为什么删,也并没有单一标准。有些时候尺度大的文章,反而意外被保留了;有些时候一则感觉“并不超过”的视频,当被广为传发,就可能被删除。删、民众转;删、民众推出新版本,这是长久的舆情博弈。

  这种情况平时老百姓能接受(或是习惯),但在特定时候,这种“你删我转”也会将问题上升到新的层次。

  互联网的管理,舆情的变化,都是一个动态过程,会随着时间演变、当时情势不同,而有不同现象。这是大陆政府长久的功课。但不能忘记,民众最在意的,始终是那些被删除的视频、文章中,所反映的问题,到底能不能让政府反思、并总结问题?

  问题,能不能被解决?

相关专题:武汉,新冠肺炎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15 11:3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