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展大冲洗行动 陈尔真:方舱终实现"床等人"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整个城市尚在沉睡的时候,身穿蓝色制服绿色背心的环卫工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上海近期开展“公共环境清洁暨大冲洗行动”
近期,上海开展了“公共环境清洁暨大冲洗行动”,在疫情管控、人员紧张的条件下,各区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配,尽最大力度发动环卫作业力量,最大程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4月27日清晨5点半,上海黄浦城发集团下属欣谊公司广东路保洁班组的环卫工人们出发了
疫情特殊时期
在到岗率只有50%的情况下
他们的工作任务丝毫没有减轻
全市十天内清除垃圾744吨
近期,上海开展“公共环境清洁暨大冲洗行动”,环卫工人改进作业模式,担起更多的防疫保洁责任。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统计,自4月16日开展集中清洁消杀工作以来,截至4月25日,全行业累计出动消杀人员近9.6万人次,冲洗道路4911条段,消除死角盲区2405处,清除垃圾744吨。
陈尔真:感染人数正慢慢下降
4月26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记者见到上海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
△ 管理一家巨型方舱,陈尔真每天要协调千头万绪,图为国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医疗保障工作协调会。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在这里,陈尔真已经连续工作近20天,管理着这个或是世界上最大巨型方舱医院的医疗救治工作,还要协调各种事务,比如方舱厕所无坐便,高龄老人无法如厕,要配置可移动坐便器;打热水时发生烫伤,老人摔倒甚至骨折,要及时处置并设法预防;日常的转运、出舱,工作量也十分浩大……穿着瑞金医院鲜红色的院服,陈尔真虽然满脸疲惫,语声低沉,但双眼仍是炯然有光。
担任方舱医疗保障指挥的陈尔真,旋风般主持开通了7家方舱医院。可以说,方舱医院对上海这一波疫情防控,对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意味着什么,他是最有发言权的专家之一。
陈尔真表示,上海现在的方舱医院数量达到120个,床位数约27万张,还有50个中转平台,床位约6万张,加起来有30多万张床位了。从近日上海每天新增数字看,感染人数正在慢慢降下来,基本能满足新冠感染者的隔离观察需求,终于实现了“床等人”。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就意味着一旦发现疫情就要快速实行围堵,把病毒传播控制在最小范围。方舱医院的建设和准备,为实现“应转尽转”“应隔尽隔”提供了空间上的准备,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发挥的重要作用,正在显现出来。“方舱医院运营了一个多月,我们在不断积累经验,要切合实际,提质升级。同时,也考虑关闭一些条件较差的方舱医院。”陈尔真对记者说道。面对记者提问道,有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患者转化为重症的情况时,陈尔真表示:
从收治的人员数据看,无症状感染者占比大概是95%,其中约有10%会向轻症发展。在总计6.5万出院人员中,转化为重症的是20个人,占比约0.03%——主要是基础疾病加重,还没发现由新冠病毒导致的重症肺部感染。
目前在院约4.5万人中,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员占比约20%,比例较高;70岁以上的有6500余人,年龄最大的93岁。对这些人群,我们给予重点关注,防范其基础疾病向重症转化。
慢性基础疾病的治疗,一般需要有规律、平稳地进行。在观察有病例转化为重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分析原因。一些高龄患者如果得不到好的护理,疾病就有波动可能;离开家和亲人的照护,毕竟是一个扰动的过程。要评估并防止那些促使转化为重症的叠加因素。
这0.03%的新冠感染者向重症转化,究竟有哪些因素,需要研究。病毒或是一个原因,但肯定不是全部,必须进行多因素以及大数据研究,作出科学判断,指导我们接下来怎么做,以挽救更多生命。
△ 陈尔真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接受大江东采访。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对于“如何加强重症病例救治,竭力避免死亡”方面,陈尔真坦言,传染病防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最终目的就是保护生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怎样才能避免死亡发生,采取怎样的举措最合适,必须不断加以科学评估。现在碰到一些难题,送过来的高龄感染者,有的生活不能自理,以方舱的条件没办法照顾好。“我们努力寻求送到相关定点医院。”
一些感染新冠且基础病严重的老年人,一旦脱离习惯的生活环境,一定程度上会对各方面身体机能造成打击。年轻人问题不大,无症状,易恢复。特别担心高龄有基础病的老人,受到一次打击,身体就走下坡路,难以恢复原来的身体状况。
战胜疫情,要有用真实数据支撑的科学评估,实现科学防控。也需要我们在疫情防控和日常就医中找到最佳平衡点,将疫情带来的生命损失降到最低,对生命有真正的敬畏。
我们要时刻秉持“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时时刻刻谨记,用最小生命代价去赢得抗击疫情的最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