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防疫乱象多:确诊者门锁遭拆 黄码律师开庭遭拒

京港台:2022-7-18 21:35|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4 )  | 我来说几句


防疫乱象多:确诊者门锁遭拆 黄码律师开庭遭拒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国疫情近来升温,当局的“清零政策”所引发的争议层出不穷,有确诊者的家中门锁遭物业管理拆除,称是为了“消杀”和避免隔离者“躲在家中”,引发批评。经过三天后当局终于道歉。

  中国过去几天新增的单日感染人数与前几周相比持续增加,显示疫情正在升温。根据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周一(7月18)的报告,前一天共新增598个确诊病例,其中431例是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死亡病例。

  中国正面臨新一轮新冠疫情,特别是变异病毒株进入中国后,快速传播,也让北京持续坚持的“清零政策”引发的乱象一再出现。像是广州日前传出有84个住户隔离时,门锁遭强拆。广州市荔湾区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周一(18日)在引发争议后发声明道歉。

  “门锁遭拆”事件是在上周五(15日)经由网络消息爆出,广州邦华星际小区业主在酒店隔离期间,家门锁遭到社区拆掉强行破门,涉及了一百多户。同天下午,该物业工作人员向中国媒体《天目新闻》表示,事情大概发生在7月10日,因为收到“有人躲在家中”的消息,联合防疫部门将确诊病例的上下三层屋门强制破锁。

  物业人员向媒体解释,“目的一个是为了消杀(室内喷洒消毒水),另外是为了防止有人躲在家中不出来。”当时社区民警的说法也和物业一致,并称“政府是按照规定来做的。作为公民,在特殊时期就配合政府,之后应该会重新换锁。”

  这起事件引发中国网友高度关注、在网上热议,认为“太过离谱”,并质疑该做法对抗疫没有积极作用。事件发生三天后,广州市荔湾区周一(18日)发布通报,指事发街道负责人已经向住户逐一道歉,承认错误并承诺会补偿。

  广州市荔湾区疫情指挥部发布的通告中写道:“应急入户排查做法简单粗暴,忽视了住户感受,伤害了群众感情。”强调已在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进行全面深入调查,会作出“严肃处理”。

  对此,有网友称“类似情况上海曾经出现过,可惜不接受教训,闹剧在广州再次重现!”也有网友评论指出,“若拿所谓的为了安全做托辞,就可以随便撬锁进入私人住宅,那么以后还可以为了安全进入一切私密空间,此风若涨,细思恐极。”

  黄码律师遭撤诉

  另外,同样在广州市,中国实施的“健康码”除了限制出行,更有律师因“黄码”无法正常出庭参加诉讼,法院按撤诉处理。

  中国媒体报道称,一名在黄埔区办公的律师,7月10日因疫情防控被赋黄码后无法进入法院大楼。之后,她申请在线开庭,却遭到法院拒绝,最后按撤诉处理,引发中国网上舆论关注。

  深圳市光明区法院周日(17日)回应此事,称已暂停相关人员职务,并向律师道歉。

  媒体指出,广州市黄埔区某地被划定为临时管控区,当时这名宋姓女律师7月10日正好在该处办公,虽然连续两天核酸检测都呈阴性,却还是被赋了黄码。两天后,由于有民事案件需要在深圳开庭,经联系希望改为在线开庭却未获得回復。

  该名律师开庭当天从广州驾车往深圳,到达法院楼下之后却无法进入,申请在线开庭遭到拒绝,最终被按未到庭撤诉处理。

  这一事件爆出之后,引发舆论关注。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法院周日(17日)通过官方微博回应此事称,宋律师反映因“黄码”无法正常出庭参加诉讼,法院按撤诉处理确有不妥,现已依法予以纠正,已暂停相关人员职务,并向当事律师致歉。

  “清零”冲击国际人才流动

  中国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周日(17日)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评论称,虽然中国的“清零政策”在遏制病毒方面取得明显成功,并将死亡率控制得比美国及英国还要低上很多,但也深深影响中国经济,特别是对中国和全球人才储备造成严重冲击。

  王辉耀写道,人员的跨境流动去年已大幅减少,中国公民进出中国的次数,与2019年相比骤降79%。对于外国公民来说,这个数字下降得更厉害,只有2019年的4.6%。

  文中提及,“外国跨国公司驻中国的员工,无法回到总部进行知识分享、培训和交流。同样,中国的跨国公司旗下员工,也很难冒险去建立个人联系并获得当地市场第一手资讯。”

  王辉耀指出,这种脱节由于外国人才的外流而变得更加严重。中国欧盟商会估计,自疫情开始以来,多达一半的欧洲外派人员可能已经离开中国。

  另外,中国的英国商会也估计,今年将有40%至60%的外国学校教师离开中国。不过,文中也提及,中国本地员工因此得到一些好处,因为跨国公司被迫加速本地化,并放弃由外国高管短期担任关键职务的旧模式,本地员工可能被快速提拔。

  (综合报道)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8 10:3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