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国两周出现10种奥密克戎亚变异 都从哪来的?

京港台:2022-7-18 22:15| 来源:第一财经 | 评论( 16 )  | 我来说几句


中国两周出现10种奥密克戎亚变异 都从哪来的?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导读:所有的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都为境外流行的毒株输入我国的。然而对于多地的疫情,流行病学调查都尚未发现病毒感染来源。

  作者 |第一财经 钱童心

  自今年7月6日,西安确认中国首例感染奥密克戎BA.5变异株的本土病例以来,截至7月17日的不到两周时间内,中国多地已报告了多达10种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新冠病毒的加速进化也引起科学家们的担忧。

  7月17日,成都通报,最新一轮疫情基因测序分析,感染者感染的是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BA.2.12.1,在国内本土疫情数据库中尚未发现同源序列。

  所有变异株均为境外输入

  BA.2.12.1是今年早些时候在美国最先发现的,为BA.2变异株分支,但传播性较BA.2高出23%至27%。BA.2.12.1一度成为美国主导的流行株,不过后来被BA.5逐步替代。目前在美国,BA.5已经占到了65%以上的新病例。

  另外,在甘肃兰州最新一轮疫情中,监测到了奥密克戎变异株BA.2.38,该变异株也是BA.2变异株的分支,近期在印度(专题)流行。在截至7月2日的30天内,BA.2.38占据了印度约30%的新增病例。

  中国本土监测到的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还包括上海、天津和青岛报告的BA.5.2.1变异株;广州、佛山和北海报告的BA.2.3变异株;广东、上海和临沂报告的BA.2.2变异株;西安报告的BA.5.2变异株;大连报告的BA.5变异株以及天津报告的BA.2和BA.4变异株;珠海报告的BA.5.1变异株。

  值得关注的是,以上所有的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都为境外流行的毒株输入我国的。例如上海首次监测到的BA.5.2.1变异株,就是今年5月首次在比利时发现的,并在欧洲多个国家传播;BA.2.3变异株也是美国首次发现的。

  “这意味着我们仍然应该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动态清零政策。发现输入性的疫情扩散,就要及时扑灭。”一位公共卫生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按照中国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要求,对入境人员进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

  在截至7月17日的一周内,中国平均每天报告了390例本土新增新冠病例,较前一周的340例有所增长。然而对于多地的疫情,流行病学调查都尚未发现病毒感染来源。

  感染人越多,变异几率越大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在今年3月开始的一轮中国疫情中,大部分人感染了奥密克戎BA.2变异株。而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奥密克戎已经进化出更多的变异株,病毒传播速度也更快。例如首次在南非发现的BA.4和BA.5变异株就比BA.2有大约13%至15%的传播优势,并且还可以逃避BA.2的免疫力。

  有病毒学家介绍称,虽然这些变异株的名字各异,但都属于奥密克戎,从病毒结构来看差别不大,病毒传播过程中,平均每个月大约出现2个左右的氨基酸位点变化,基本特性相似,免疫反应也差不多。

  尽管从目前真实世界报告的数据来看,无论是BA.2.12.1、还是BA.2.38或者BA.5变异株,都显示它们并不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疾病,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松警惕,因为这些变异株逃避免疫的能力会导致大量的再感染,而且由于它们的传播速度很快,也可能会加速新的变异。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发布的最新数据,在BA.2和BA.2.12.1流行的情况下,接种两剂mRNA疫苗对抗新冠重症的有效性大幅降至24%,而接种第三剂加强疫苗对抗重症的有效性可提升至52%至69%。

  “数据显示,从病毒感染细胞的情况来看,奥密克戎的致病力下降了,但病毒的复制速度增加了,而且病毒仍在不断地变异和进化,这可能会导致现有疫苗的保护力下降,已经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建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徐建国认为,感染的人越多,病毒变异的几率也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病毒变异速度很快,一些变异株的抗原性可能会发生变化。”他表示,“所以我们一定要寻找新的方法和技术,切切不能大意,应该高度警惕疫情的发展。”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0 11:0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