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张文宏:走出疫情靠的是科技 生物医药支撑抗疫

京港台:2022-11-16 11: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 评论( 6 )  | 我来说几句


张文宏:走出疫情靠的是科技 生物医药支撑抗疫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14日,张文宏(右一)作为话题主持人,与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蒋华良、董晨共话生物医药产业。 郑莹莹 摄

  中新网上海11月14日电 (记者 郑莹莹)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14日下午在上海开幕。在圆桌讨论中,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主持话题讨论,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凯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华良,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院长董晨。

  张文宏:很多人对未来中国走出疫情有更多期待

  张文宏在主持话题讨论时说,最近随着中国防疫“二十条”的发布,很多人对未来中国走出疫情有更多的期待,“我们内心非常清楚,最终走出疫情看的肯定是科技,但现在生物医药所做的这些贡献是不是已经提供了充足的支撑?我们相信中国是有能力来支撑我们整个抗疫,走出疫情。”

  陈凯先:从仿制为主逐渐向自主创新发展

  陈凯先表示,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走过了从仿制为主逐渐向自主创新发展的过程。

  他表示,过去我们国家的新药研发能力薄弱,后来中国实施了推动创新药物研究的重大科技项目,促进新药研发。

  他表示,全世界一年研发成功的新药大概有几十个,多的年份七八十个,少的年份三四十个,而目前中国能够达到一年研发二三十个新药的水平,可以说我们在整个国际新药研发中已经达到相当强劲的发展态势。

  蒋华良:AI制药不会取代人类制药

  在制药领域,AI(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

  蒋华良说,AI肯定是今后制药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但它不会取代所有,包括人的经验。

  但另一方面,他指出,如果不掌握AI技术,永远做不过人家。

  董晨:科学没有边界

  “科学是没有边界的”,董晨在讨论中说。他表示,实际上我们不仅有人类健康共同体,我们还有科学共同体。

  他表示,我们的(生物医药)产品不仅是为中国人制造的,也是为世界大众。中国的创新目标不光是为了中国的病人,不光为了解决新冠疫苗等挑战,我们是为了全人类能够走出疫情,“在这些方面,我觉得我们国家还是做了相当大的贡献。”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9 20:5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