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美众院通过《国防授权法案》 拟放宽中国芯片限制

京港台:2022-12-10 04:48| 来源:自由亚洲 | 评论( 14 )  | 我来说几句


美众院通过《国防授权法案》 拟放宽中国芯片限制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随着美中竞争白热化,美国对于中国的科技发展围堵力道日益增强,美国政府近年来在学术界也加强防范中国,限缩美国学界与中国互动,却也引发不利于美国学界创新发展的担忧。另一方面,美国众议院8日通过《2023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拟定过程中也出现安全与利益考量上的角力。如何在安全与发展上取得平衡,似乎成了美国政府的一大难题。

  12月9日,美国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举办线上研讨会,讨论美国政府对于中国的学术合作限制将如何影响美国学术界的创新量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政治系助理教授罗伯茨(Molly Roberts)在会上表示:"美国一直很担忧中国会窃取美国的知识产权,我们曾经看到中国对美国进行网络盗窃、在经济上从事间谍行动、在中国军事科技中使用美国技术、以及中国政府打击美国的研究员"。

  美学者呼吁放宽学术上与中国互动的限制

  罗伯茨指出,美国政府对于知识产权窃取的担忧,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在2018年针对“中国政府如何影响美国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调查与限制,这些调查让美国的学术研究付出巨大成本,学术界要花许多的时间与经费来理解政府新出台的规定,新法规也使学界中许多原本与中国的合作项目告停。综合上述影响,罗伯茨认为,美中竞争的白热化,对美国学者的论文产量造成负面影响,美中政治角力对美国学术界的创新量能製造阻碍。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商业与经济高级顾问塞利格森(Deborah Seligsohn)在会上也表示:“(在邓小平时期)美、中两国意识到彼此在科学与科技上的合作将有益于两国,可以使双方社会都变得更富裕与先进。” 塞利格森认为,时至今日,为了美、中两国彼此的学术发展,美国政府应该放宽施加于中国的学术限制,毕竟学术研究与商业应用是两件事,政府应该要限制的是美国商界与中国的科技贸易,而非学界之间的交流。

  放宽或收紧?美国学界意见不同

  不过,美国情报事务专家毛文杰(James Mulvenon)在会上则提出不同看法。毛文杰指出,虽然美国政府意识到若对学界互动设限,对学术创新会产生不利影响,并且耽误技术革新,但是,放任学术界和中国互动所带来的政治与安全问题,有时会产生比阻碍创新更严重的后果。“近年来,台湾海峡爆发战争的可能性逐渐增加,这坐实了美国政府的担忧不是纯粹基于理论出发。” 毛文杰表示,像是量子力学、超音速科学、以及半导体科技都是在军事上美国政府需要特别防范技术外流的领域。

  美国政府在学术上的审查还未放松,学者间对于学术审查的立场也尚未取得共识,而在商业上、尤其是半导体行业,业者与政府在考量如何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同时又兼顾商业利益,似乎也成了一大难题。

  美国商会乐见松绑对中芯片禁令

  12月8日, 美国众议院以350票赞成、80票反对的结果通过《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的最终协调版本(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NDAA),法案将大幅增加美国在未来五年内对台湾的军援,同时也放宽了美国政府和政府承包商使用中国芯片的规范。

  此版本法案中,弱化了原先议员们所提出禁止使用特定中国制芯片的条文内容。美国之音报道,法案原先的版本要求美国政府及政府承包商禁用中国中芯国际(SMIC)、长江存储(YMTC)和长鑫存储(CXMT)所制造的半导体产品。不过,该版本法案引发美国商会等业界的反弹,业者们表示,要确定众多电子产品中的芯片是否是上述公司制造,将为美国生产业者製造巨额的检查成本。

  对于美国众议院通过新版本的国防授权法案并且在法案中删除了使用中国芯片的限制,美国商会(US Chamber of Commerce)网络安全政策副主席埃格斯(Matthew Eggers)在回应本台记者询问时表示:“许多企业向美国商会反应,他们对于原本的法案版本感到担忧,因此,我很高兴国会制定的最新法案,提供了更大的商业弹性。”

  《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有望下周于参议院表决,表决通过后,还得送交白宫、由总统拜登(Joe Biden)签署才会生效。

 

相关专题:中兴被封杀,芯片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1 13:1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