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所谓“看到了吧?这就是当初要放开的代价。”

京港台:2022-12-15 04:28| 来源:@李松蔚PKU | 评论( 16 )  | 我来说几句


所谓“看到了吧?这就是当初要放开的代价。”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无论之前有怎样的分歧,现在大家的基本共识是,迟早要与病毒共存了。放开的时间、节奏、方法上也许还有优化空间,但无论如何,放开之后免不了要承受相当一段时间的惨烈冲击。已经有很多人在为此做准备了。

  我想补充一个心理层面的冲击。不远的将来,我们在疲于应对的混乱中一定会听到一种声音:“看到了吧?这就是当初要放开的代价。”这个声音可能表现为一种反思,懊恼和自责,也可能是冷嘲,是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指责攻击。它会加剧普通人在困难时期的煎熬感,让局面变得更加混乱。对于善良的人它甚至可能构成一种道德上的指控:“现在的代价难道真是我促成的?

  如果听到这种声音,朋友们,一秒钟都不要信。

  这个声音毫无建设性,它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叫“反事实思维”:“假设当初……今天就不用面对痛苦了,但现实不是这样了,根本不存在这些“假设”。为什么不假设当初第一时间听从吹哨人的警告呢?事情走到这一步,无论曾经有多少可以挽回的机会,已经来到这里了,我们只有面对现实。现实就是,已经不存在任何可以“不承受冲击”的途径了。那些还在网上争论应不应该放开,代价孰轻孰重的人,说得简单一点,就还是在逃避,幻想只要支付(在他们看来)“小一些的代价”,就真的可以一直不面对这场灾难的真实后果。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软弱。它拼命寻求想象中的稳妥,却扩大了事实上的风险。就像迟早要做手术的人,始终用保守治疗拖延时间。那么当他不得不做完手术,承受术后并发症的痛苦时,就会把怒火指向让他动手术的人,认定:“如果当初按我的来,就不会有现在的痛苦了”。这种幻想只要用一种方式就可以戳穿:那是你想象中的世界。朋友,睁开眼睛吧。

  迟早都会来的,已经不存在奇迹了。

  这不是任何人的主观意志,这是现实。——如果你还想努力避免,你已经尽力了,但是当这件事已经不能避免时,请不要把面对现实的人当做你的敌人。

  虽然我这么说了,但这些声音到时候还是会冒出来(其实现在已经有了)。这就像有的人痛极了就要发火骂人,这是心理上的弱点,无法克服。但如果我们能理解这些声音的实质,有一天真的被它纠缠时,会少受到一点伤害。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10 10:4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