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顶住第一波,就能迎来曙光:一位新加坡病毒学...

京港台:2023-1-1 13:41| 来源:第一财经 | 评论( 17 )  | 我来说几句


顶住第一波,就能迎来曙光:一位新加坡病毒学...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自2021年6月新加坡宣布与新冠病毒“共存”至今,其高疫苗接种率、低病死率受到全球关注。

  新加坡放开至今的防疫策略究竟有怎样的经验?有哪些值得借鉴?第一财经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新加坡病毒学博士陈广,其多年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相关机构从事冠状病毒和其他流行病的研究工作。

  第一财经:新加坡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做法是什么?

  陈广:新加坡的主要做法是在号召民众积极接种疫苗的同时,逐步完善他们的家庭医疗水平并纳入整体公共卫生体系。

  一方面,此前已有数据显示,新加坡12岁及以上的人口中,已有94%接种了新冠疫苗,疫苗的种类主要以辉瑞、摩德纳的疫苗为主。当前,新加坡正积极推进同时针对新冠原始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的双价疫苗。

  另一方面,新加坡民众目前都很熟悉抗原检测、指尖血氧仪的使用了,新加坡政府通过免费发放这些用品,迅速提升了每个家庭的自我诊断等医疗应对能力。这也进一步将家庭医疗纳入到了整体公共卫生体系中。这相当于在原有的多层分诊制的基础上,又多了一层自我检测和自我诊断的居家医疗资源,实现了扩容。

  除此之外,应对疫情,新加坡建立了清晰、简洁的针对不同症状新冠感染者的分诊流程;并通过电视、报纸、视频、网站、短信、app等媒体渠道建立有效沟通。

  第一财经:您如何分析和判断全球疫情走势?

  陈广:我认为,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新冠疫情会持续消退,其危害程度可能逐渐减退到跟引起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的水平。这是因为,通过接种新冠疫苗和被新冠病毒感染,绝大多数民众都已经和新冠病毒有了较为充分的接触,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一些检测较为充分的国家如奥地利、丹麦、法国韩国等,新冠确诊病例数已经超过总人口的50%,新加坡的感染比例可能也超过70%。以此推断,在已经放开的国家,超过50%的人群(实际可能更高)已被感染过,有了免疫能力。

  第一财经:新加坡有哪些放开后的防疫策略值得借鉴?

  陈广:接触病毒可能不可避免,我们可以从三个阶段来分步骤实施防疫策略。

  第一个阶段,是在新冠病毒到来之前建好免疫防线。

  首先是生理免疫,打疫苗加强针,尤其是针对新冠原始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的双价疫苗(需要使得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率达到80%以上)。一些实验结果表明,上述双价苗能产生更高浓度的、针对几种已知奥密克戎毒株的有效抗体。其次,是心理免疫,这是指要破除对新冠病毒的恐慌。

  第二个阶段,是通过公共卫生措施减缓病毒传播速度,使得医疗系统不会被第一波疫情冲垮。

  首先,参考新加坡的人群病症分布,医疗资源对不同人群开展服务。针对99.6%的感染者处于无症状或者轻症,可以进行抗原自检,居家隔离7天,服用针对咳嗽、发烧等症状的药物;针对部分高风险人群(年龄较大、有基础疾病的),则提供抗病毒药。

  另外,针对0.3%需要吸氧的人群,需提供普通病房住院,给予相应药物,或在类似方舱医院形式的临时性吸氧区域接受治疗;而针对0.05%需要重症监护的人群,则要进入医院ICU。

  其次,要注意轻症、重症是可以相对转化的,一些方法可以减少重症发生,包括抗病毒药物的尽早使用,以阻断重症进展,以及通过抗原监测早诊断、早介入治疗。

  新加坡放开后最高峰时期,新冠病人占用的ICU床位比例也比较低,并且ICU的床位一直有富余(有数据显示2022年10月医疗资源最为紧张时期ICU床位占比约为67%)。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前期的尽可能压低峰值,也就是控制感染速度。反映在一些具体措施上,政府一开始会要求在餐饮领域,最多4人在同一餐桌就餐,一段时期之后允许最多8人在统一餐桌就餐等;同时政府也鼓励公共事务部门、企业等单位尽量居家办公。

  再次,是舆论引导和情绪上的支持。病毒总需面对,放开后的疫情第一波所带来的对医疗系统的冲击、对民众心理和情绪上的冲击,可能最难应对。但是,只要顶住第一波,医疗系统也可以比较顺利运转,公众可能就能坦然面对病毒了,我们也才能迎来曙光。

  目前新加坡基本已经恢复疫情前的生活方式,愉快度过了开斋节、中秋节、圣诞节等节日。12月是学校假期,也是很多家庭带孩子出国游玩的时间,很多新加坡人目前已在世界各地旅行。

相关专题:李光耀,病毒,新冠肺炎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8 03:3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