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刘文正尚在人间?消息源前为何频栽跟头?

京港台:2023-2-16 20:03| 来源:庖丁解news | 评论( 11 )  | 我来说几句


刘文正尚在人间?消息源前为何频栽跟头?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台湾(专题)歌星刘文正15日曝出死讯,引发海内外歌坛关注。曝出刘文正死讯的是其经纪人夏玉顺。

  夏玉顺原先告诉台媒,刘文正生肖属龙,这两年身体状况很好,可以爬山、游泳,但心肌梗塞是突然的。还说,事情发生在刘文正生日(11月10日)的前一个星期,当晚他独自在家,错失黄金救援机会,直到隔天早上才被姐姐发现,虽然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但已无力回天。

  戏剧性的是,16日夏玉顺接受台湾媒体《ETtoday新闻云》采访时又改口说,刘文正还在人间,但永远不会见人,“所以他要我故意发他已经走了的消息,免得大家在那边打扰他要他复出。”

  

  消息源权威可靠是确保新闻真实的第一道防线,确保消息源可靠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但是在实际新闻操作中,因为消息源出错而导致报道失实的例子不胜枚举。

  

  消息源前为何频栽跟头?

  1. 消息源出于某种目的,编造假消息

  在一些事件中,消息源头本人也是事件当事人、报道的主要对象,消息源本人会出于功利或某种目的利用媒体为其传播假消息。这种情况记者需格外警惕,并严格核实信息的真伪,谨防被消息源利用欺骗。

  2.记者偏听偏信,报道失衡

  在涉及多方矛盾冲突的报道中,记者如不能做到平衡报道,偏听一方消息源提供的信息,不能做到信源的多方求证,就容易造成新闻失真。

  尤其是在突发报道中,记者往往接到消息就着手成稿,省略多方求证环节,由此造成的新闻失实会酿成更大的发稿事故。

  2020年1月29日发布的推文《上海亲历者:名古屋机场冲突始末》,作者以名古屋机场事件中上海乘客的单一视角梳理冲突经过,而对另一方湖北乘客却沉默无声,在疫情人人自危的关头,大多数读者看后直接指责湖北乘客。这样只偏听一方的报道激化了社会矛盾,对当事人和湖北人民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名古屋机场冲突”相关报道

  需要注意的是,越是紧急情况,越更应注意报道的多方核实,多角度呈现。以免失衡失真报道造成更大的次生灾害。

  3.消息源不够权威、精确或科学

  记者拿到的消息来源是否权威、数据是否精确、样本是否具备代表性等均直接影响新闻的真实与媒体的公信力。遇到专业性较强的新闻,记者更需仔细核实数据来源,而非“照用不误”,这对科技、医疗、学术等领域的报道尤为重要。

  说到底记者应增强求证意识,不能因为信息术语过于复杂专业,而免去核实消息源这个重要的环节。

  2016年6月7日,某报刊发《中国药品审批“大塞车”》一文,记者没有采访,直接引用了某药品研发企业负责人几年前关于我国药品审批的表述,“以目前的审评速度……光拿批准文号我们等过16年”,来质疑我国药品审批缓慢,这与我国当前药品审批情况严重不符,由此导致内容失实,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

  

  消息源引用“黄金法则”

  互联网时代,消息源核实求证程序繁琐,记者在引用某消息源时要坚守真实、客观、保护三条黄金法则。

  1.具体来看,从真实层面来讲:

  首先,记者最好从当事人处获取信源。尽管当下记者或许通过观看视频、打电话就可以对信息了解一二,但事实真相往往错综复杂,为确保真实性,记者最好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收集第一手资料,这是核实事实信息最稳妥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尤其要甄别“网友爆料”“不具名者”“目击者”等信源,这些信源有可能是非专业人士,他们对事情的观察、判断、记忆、描述,均可能无意偏离事实,造成新闻产品不实。

  其次,重视权威消息。虽然事件当事人是最直接的消息来源,但是新闻事件的见证者、目击者和参与者,有关新闻事件的政府文件、法律文书等也是权威资料,在求证消息源时也要仔细核实,不能忽视。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发布报告的机构,其专业资质、公信力应有鉴别,来自非权威机构的数据,如“家庭平均资产**万”,一旦经不起推敲,常连带媒体一起被“骂上热搜”。

  除此之外,事件中关键消息源要反复核实。重大赛事举办的时间点、灾难新闻中遇难者名单,重大主题报道发言人措辞,热点事件、突发事件的时间地点,国际报道中当事人的国籍等,这些关键信息都需反复求证,有时一字之差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危害。

  2.从客观层面来讲,记者要坚持“三角定位法”。

  多源查证“三角定位法”,具体来说是指记者在为新闻事件寻找事实依据时,至少应该采访三个熟识该新闻事件的消息源。三个信息源应相互独立、相互支撑,信息源之间不能有共同利益。以避免采纳单一消息源造成新闻失真。

  “多信源求证”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报道风险。此外,在事件尚在发展中时,广泛查阅其他媒体报道, 也有助于过滤风险、判断取向。

  3.从保护层面来讲,在新闻报道中消息源匿名和化名要规范使用。

  涉及性侵、艾滋病、拐卖等法律和疾病议题的新闻,出于对报道对象隐私的保护,媒体要注意不宜公开其真实姓名。

  

  如何正确表述消息源?

  1.观点引用必须注明来源

  一般情况下,在刑侦报道或火灾报道等重大突发事件中,消息来源不能省略,尤其是导语中若出现意见、批评、指责、威胁、预见、警告、建议、信仰、呼吁等倾向性表达,应有明确的新闻来源,报道中如要引用一些数据或者报道,也必须注明消息源。不能用据悉、据介绍、据调查等模糊表达来代替。

  2.消息来源位置多变灵活

  在引用消息源时,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可以交叉使用,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也可以一层意思引用一段引语,增强文章的丰富性消息源的位置也没有必要固定在一个位置,可以放在开头,也可以放在段落的中间或者断尾,灵活的安排能让文章看起来错落有致,富有层次。

  

  案例分析

  1.间接引语在句首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团委书记韩啸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如今,人们不应忘却民族苦难的惨痛记忆,更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传承弥足珍贵的抗战精神。

  2.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交叉使用

  “过去,我常陪着父亲来参加纪念馆的纪念活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高山之子李真铭如今已六十多岁。他说,自从父亲去世后,自己就代替他成为纪念馆的紫金草志愿者,继承他的使命,向人们讲述历史、传达珍惜和平的声音。

  3.间接引语在句中

  7日上午,石家庄市在解放广场组织了防空警报试鸣启动仪式。参加活动的石家庄市第五十一中学学生李雯雯说,入学以来,学校每年都开展相关活动。在她看来,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作为学生,要铭记历史,努力学习。

  某种程度上,记者采写稿件的质量取决于消息来源的质量。消息源真实是新闻真实的第一道防线。

  作为新闻从业者,在获取和引用消息源时,须多方查证、多源核实,千万不能因为放松对消息源的核实而让稿件成为假新闻。只有确保新闻源的可靠,新闻报道才能守住安全红线。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13 23:4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