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梁万年说新冠结束了,这三年给你留下了什么

京港台:2023-2-25 19:00| 来源:雷叔写故事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梁万年说新冠结束了,这三年给你留下了什么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昨天的热搜,今天还在热议,题目叫:梁万年表示疫情已经基本结束。

  

  梁万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之前国家也是这个意思,说我们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

  新闻出来后,有网友希望公共场所能不戴口罩,也有学生表示因疫情失去了大学三年美好时光。

  

  其实过去三年里,很多人有过静默、感染、成为次密接的经历,几句不离这些词汇。

  即使到现在疫情也不能说是完全结束。

  前几天杭州一个小学某个班里,10位学生抗原检测阳性,学校根据“乙类乙管”处置预案,发布班级停课4天的通知。

  

  虽然还有零星的感染病例,但最近一个月没多少人讨论新冠了,甚至有一种新冠从未出现的错觉。

  

  这当然是错觉。

  新冠不仅没有消失,它还给我们留下了长远的影响。

  比如我现在去人多的地方会戴口罩,每天回家第一件事是洗手,事实上这三年我几乎就没生过病,我觉得这是这次疫情给我留下的好习惯。

  我们公司同事则在封了两个月,经历了物资短缺后爱上了囤东西,以前是断舍离人格,现在恨不得把家里变成仓库。这是封控PTSD了。

  那和三年前比,你有什么不一样的习惯呢?

  就这个问题,我在这个网上咨询一下,以下是我搜集到的答案。

  01#

  不爱化妆

  出门戴口罩,就没人看得到嘴巴了,这时候可以不涂口红,慢慢地,彩妆买的少了。

  有的姑娘干脆选择不化妆了,因为上班时候全身也裹得严严实实,只剩眼睛。再说素颜还能腾出不少个人时间呢。

  

  02#

  人多密集恐惧症

  有人不爱出门,不爱张嘴说话,与外界沟通仅限于文字,打着打着,一天能打上万字。

  宅在自己小世界里,也是认识自己的方式,毕竟身边少了喧哗的人,多了可爱的狗。

  

  03#

  及时行乐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那就去他妈的延迟满足,我要及时行乐。

  

  这个春天,不妨迈开踏春的脚步,来一趟周末自驾游吧。不用去的很远,在身边也能找到诗意。

  

  04#

  戒烟

  疫情带来了许多思考,人们发现健康才是生活必需品,烟酒不是。

  更何况烟酒本身就不利于健康,生命诚可贵,戒烟应趁早。

  

  05#

  健身

  有个人告诉我,因为疫情她家门口健身房跑路了,然后她长胖了30斤。这是新冠给她最大的后遗症。

  

  其实,只要心中有动力,哪里都可以健身。为此很多人开始在狭小空间里运动了,身体也会感谢这样认真对待健康的人。

  

  

  06#

  省钱

  有人从疫情开始收窄了自己的支出,存下了很多钱。

  他们与多花钱的人也并非没有共同点,那就是:

  1,恩格尔系数不低;

  2,不吃肯德基、不喝碳酸饮料、不买新衣服,并不会让天塌下来;

  3,疫情启发了人们的省钱意识;

  4,上证指数远低于4000点。

  

  07#

  核酸PTSD

  以前一个不做核酸的人会被当做异类,有城市还专门采取“敲门行动”确保“应检尽检’。

  现在跟别人说自己做了核酸,同样会遭受异样的眼光。

  08#

  “谣言”

  网友难免分不清“非必要”“谣言”“恶意”这些概念了。

  比如谣言只是编造的假消息呢,还是领先了一步的预言呢。就怕不幸预言后,真吃亏的是自己。

  

  09#

  相亲相爱一家人

  珍惜与孩子、爱人、父母相处的时光。外人终归只是生命中短暂的过客,家人才是依靠。

  要相信,家人互助,可以共渡难关。

  

  10#

  练厨艺

  许多人意识到要修炼厨艺了,就算再难吃,也舍不得给自己差评。

  也意识到外卖员、快递员、环卫工等普通蓝领的重要性,他们像城市的毛细血管一样,支撑城市运行,帮助大家应对公共卫生考验。善待他们应该成为城市的形象工程。

  11#

  住远点

  远程办公的工作效率并不低,职工也乐于搬到离城市更远的地方居住。

  为此比尔·盖茨预测:“有些公司会规定每个月只需要在办公室工作一周,这将为员工住得更远创造条件,因为如果你不经常上班,那么长时间的通勤便不再难以忍受。”

  12#

  找个好工作

  疫情跟每个人息息相关,但是疫情后的复苏不一定与你有关。稳定的体面工作如今更被推崇,于是越来越多人去读研究生,再报考国考。

  与之相反,技术工人也越来越吃香,有句话概括道:“做名小瓦工,月入一万五,干劲十足!”

  

  13#

  

  一些人觉得在国外,劳动者能得到尊重,自己能拿高薪,再加上没那么多糟心事,所以选择定居海外。

  润是个人选择,为了寻找自我感觉舒服的生存空间。对此无需上纲上线。

  

  14#

  餐厅倒闭

  有的老店因为经营不善而歇业,有的旺铺因为封控而无法开门营业,就算放开后,它们的生意也很难迎来“报复性消费”。

  我们总会失去某种口味,尽管它们不一定代表了美好回忆。

  15#

  线上问诊

  放开后,使用远程医疗服务的人数增加,原本被人吐槽的功能也在逐步完善。

  我们也乐于看到类ChatGPT技术的出现,这样还能少看一些华而不实的竞价排名广告。

  

  16#

  后遗症

  新冠给很多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

  一些人在两个月后后遗症还没有消退。

  

  一些人甚至可能失去了亲人。

  这种悲伤让网友感慨:“看着外面人山人海庆祝新年的人,我只觉得讽刺。因为我的脑子里现在回想的都是哀乐的节奏。”

  

  还是那句话:对于新冠这种病,我们能不得就不得。

  ……

  快速过峰让疫情第一波流行高峰总算过去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被我们完全驯服。

  因为第二次感染注定会来的,而且可能快了,预计会达到上一轮15%-20%的感染人数。

  可以说我们的确在创造成绩,但我们仍在疼痛里打转。

  朋友圈一个医生指出:

  疫情把中国大陆乃至全世界的流感发病率都降低到了可以忽略的传染病级别;生产奥司他韦(可威)的东阳光药原本单药收益占到整个公司90%,2年疫情时就受到重创剥离公司架构;疫情也明显降低了过敏疾病的发病率,创造了大量的无人区域,而且很难恢复过去的人流量。

  

  有时候疫情并非主要因素,经济下行本来就在制造难题。

  但无论如何,未来很多年在总结和展望时,恐怕我们都会听到这句话:

  “202×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

  最后,我们只是暂时忘了新冠,谁也不想再来过。

  我们不是在删除记忆,也不应该去删除记忆。

  毕竟记忆是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争取美好未来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深藏自己的经历,但一定要知道,曾经发生过那么多事,在偌大的中国。

  曾经也发生那么多事,在具体的、有温度的自己身上。

相关专题:新冠肺炎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1 16:2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