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方方在日记里写道“他叫遇罗克,他只活到27岁”

京港台:2023-3-6 09:17| 来源:玖奌杂货铺 | 评论( 6 )  | 我来说几句


方方在日记里写道“他叫遇罗克,他只活到27岁”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重温】玖奌杂货铺|他叫遇罗克,27岁

  03/04/2023

  01

  2020年的3月5日,方方在日记里写到了一个人,“他叫遇罗克,他只活到27岁”。

  ……有一个人,恐怕业已被人遗忘,或者在有些人的记忆里,根本没有存在过。他叫遇罗克,他只活到27岁。像我这种恢复高考的大学生,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我们曾经因为他的命运,而思考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命运和我们自己的未来。……

  

  遇罗克是一个曾经家喻户晓的英雄,今天是他的忌日。我想写一篇文章纪念他。

  02

  遇罗克是北京人,1942年5月1日出生。中学毕业后曾当过学徒工,后做过代课教师等多种临时工。

  在那个年代,出身歧视曾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有一个著名的口号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即“血统论”)。

  遇罗克根据常识判断,认为“血统论”是荒谬的。当其他人在声嘶力竭喊各种口号时,遇罗克站了出来,发声质疑。

  他以“家庭出身问题研究小组”为笔名,写了很多文章,最著名的就是1967年1月18日《中学文革(专题)报》第1期刊载的《出身论》。

  

  遇罗克认为,“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是绝对的错误,它的错误在于:

  认为家庭影响超过了社会影响,看不到社会影响的决定性作用。说穿了,它只承认老子的影响,认为老子超过了一切。

  而且,遇罗克得出了一个与血统论完全相反的结论,“(朋友、领导、报纸、书籍等)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家庭影响,家庭影响服从社会影响。”

  即使是家庭影响,也不能机械地以出身来判定:

  父母都是英雄,子女却流于放任,有时更糟糕。父母思想好,教育方法如果简单生硬,效果也会适得其反。同样,老子不好,家庭影响未必一定不好……

  遇罗克的文章刊发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很多被出身影响不能招工、上学等的年轻人,觉得这篇文章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遇罗克收到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他与他们同病相怜,常常读着来信流泪,他说:“为了他们,值得去死。”

  没过多久,上级发文,批判《出身论》。

  

  1968年1月,遇罗克被捕。

  1970年3月5日,也就是五十一年前的今天,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在排山倒海的“打倒”声中,年仅27岁的遇罗克被宣判死刑,立即执行。

  03

  遇罗克去世九年零八个多月后,1979年11月21日,北京市中级法院宣告遇罗克无罪。

  1980年7月21日和22日连续两天,《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诗情澎湃的万字长文:《划破夜幕的陨星——记思想解放的先驱遇罗克》。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豪杰,似群星灿烂,彪炳于历史的太空。

  那些扭转乾坤、功昭日月的巨星,那些有创造发明、能利国福民的名星,将永远被人们称颂。然而,人们也不会忘记,当银汉低垂、寒凝大地,我们民族蒙受巨大苦难的时候,那拼将自己全部的热,全部的力,全部的能,划破夜幕、放出流光的陨星。虽然看来它转瞬即逝了,却在千万人的心头留下了不熄的火种。

  恰似长夜的十年动乱中,被残酷杀害的青年遇罗克,就是这样一颗过早陨落的智慧之星。

  

  文章发表后,被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多家报纸转载。

  诗人北岛对遇罗克的遭遇深表同情,他写过两首诗献给遇罗克,一首是《结局或开始》,一首是《宣告》。

  在《宣告》中,诗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述,以遇罗克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

  宣告——献给遇罗克

  北岛

  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

  我没有留下遗嘱

  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

  我并不是英雄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

  我只想做一个人

  宁静的地平线

  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

  我只选择天空

  决不跪在地上

  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

  好阻挡自由的风

  从星星的弹孔里

  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04

  在提出《出身论》的观点时,遇罗克就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

  根据2010年4月14日《南方都市报》刊载的文章《在死刑号的日子》,遇罗克的狱友张朗朗说他本来是可以不死的:

  客观地说,遇罗克根本不用死,他是自愿去赴死的。他经常跟我说,他最喜欢的诗是“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他有种盗火者的心理,觉得像他们这样所谓出身不好的人,缺少牺牲的勇气。他想做这样一个先例。

  遇罗克是完全自愿去赴死的,他是在为理想献祭。

  张郎郎很佩服遇罗克的才学和胆识,曾问他:“你为一篇《出身论》去死,值得吗?”

  遇罗克回答:“值得。”

  从写下《出身论》那时起,遇罗克就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宿命。他说:“我一定要记住两件事:一、死不低头;二、开始坚强最后还坚强。”

  在遇罗克的遗物里有一件崭新的白背心。

  由于家庭条件不好,遇罗克很少穿新衣服。他在狱中穿的背心已破烂不堪,就写信让家里人买件新的。但在他收到母亲给他买的新背心时,他已预感到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便决定把新背心留给弟弟,自己穿着一身旧衣服上了刑场。

  05

  2009年清明节,遇罗克雕像在北京通州宋庄美术馆落成。雕像的底座是不锈钢的,上面刻着北岛题献给遇罗克的诗句:“我并不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但年轻人知道遇罗克的越来越少了。

  一位名校毕业的年轻法学博士在参观宋庄美术馆时,指着雕像问学者于建嵘:遇罗克是什么人,人们为什么要为他献花?

  于建嵘深感意外,他对遇罗克这么快被人们遗忘深感遗憾,便撰写了文章《请记住那些曾仰望星空的人》。于建嵘说,正是遇罗克的故事,让一代人理解到独立思考的价值和艰难。

  这个出身普通的年轻人,之所以让千万人为之动容,是他独立思考的自觉和能力,是他表达和捍卫自己观点的热血和勇气,是他信仰和追求光明的“天真”。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了思想和精神所具有的伟大力量。

  ……可以说,正是读过他们的著作、听过他们的故事之后,才使我认识到中国现代史的沉重,理解到独立思考的价值和艰难。

  于建嵘说,一个民族需要记住那些曾经仰望过星空的遇罗克们,如果没有他们的鲜血,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我们今天的生活就不会如此美好。

  如果不知道遇罗克的年轻人占绝大多数,这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欠缺,更是一种精神的失落。

  06

  今天的时代已经进步很多,今天的人们也比遇罗克要幸运很多,纪念遇罗克还有意义吗?

  前几天,邻国一位19岁女孩被枪杀,她是华人(专题),我们的同胞。昨天,有很多人在缅怀,为她的不幸去世感到悲痛。

  有人在我的朋友圈恶毒地留言:“这个19岁的死全家,不能只死她一个”“都是美国给工资的”。然后甩下一句恶恨恨的“我想举报你”。

  

  虽然对于“举报”之类的威胁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竟然有人会对一个在异国他乡遭遇不幸的同胞,如此冷血恶毒,这让我很震惊。

  我并不恐惧,只觉得悲凉。有些东西,我们以为已经远去,但其实并没有消失,也许一直就在我们身边,正在寻找卷土重来的机会。

  历史不可忘记,纪念遇罗克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人们需要记住这位为追求真理、坚持真理而把生命永远定格在27岁的年轻人,像他那样冷静的思考、明确地生活!

  我写下这篇文字,是一个写字的人向前辈的致敬,也是致谢!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5 17:5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