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卢拉访华带了近300人的代表团,来中国谈什么?

京港台:2023-4-12 09:58| 来源:潮新闻 | 评论( 4 )  | 我来说几句


卢拉访华带了近300人的代表团,来中国谈什么?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马克龙前脚刚走,巴西总统卢拉后脚就到了。

  因为生病,卢拉三月底的访华日程暂缓了大半个月,现在他病体初愈,率领了一个更为庞大的代表团前来拜访。

  在第一批公布的随员名单中,卢拉带了279人,包括两百多名来自多个行业的商界人士。现在,又有12名议员加入代表团。

  这样浩浩荡荡近三百人的代表团,来中国谈什么?

  “老友”来访

  执政刚满百天,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第五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在卢拉的前两届任期内,他均来华进行了国事访问。

  第一次是在2004年,卢拉到访中国,表示中国在巴西对外关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巴方将立即着手处理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事宜。

  第二次是在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同年5月卢拉再次来华,表示双方将进一步推动两国经贸合作。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卢拉的两届任期中,中国和巴西的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2003年,也就是卢拉担任总统的第一年,巴西对中国的出口只有45亿美元,进口只有21亿美元。而到了2010年,也就是他第二个任期的最后一年,出口增长了582%,达到307亿美元,进口则达到256亿美元,增长了1100%。

  如今,时隔12年,这位“巴西之子”迎来了他的第三个任期,带领了近三百人的豪华“天团”再次来访中国。

  据了解,此次的代表团中有多名部长,包括外交部、财政部、环境和气候变化部、农业和畜牧业部、科学、技术和创新部、矿业和能源部等,这表明农产品,铁矿石、地球资源卫星、5G通信、半导体等产业和领域都在卢拉此次访华的经济议程中。

  可以看出,巴西带着诚意,希望和中国发展更多元化的经贸关系。

  

  为何来访?

  对于卢拉为何此时到访,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陈岚认为,“卢拉急需中国的资金为巴西经济注入一针强心剂,来实现他的竞选承诺”。

  在卢拉的前两个任期,大宗商品繁荣周期和宽松的美元利率为他带领巴西实现经济腾飞提供了机遇。然而从2016年起,巴西经济增长乏力,复苏艰难。

  博索纳罗的四年任期内,巴西GDP总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在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影响下,巴西通胀高企,货币贬值,外债负担沉重。

  卢拉在今年1月的就职演说中强调将大力推动经济复苏和基础设施建设,并致力于消除饥饿、推动社会平等等目标。

  这些宏大的项目需要巨大的财政支持。

  陈岚认为,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对于急需资金的巴西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中国是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2022年两国贸易额超过1505亿美元,中国从巴西进口价值超过897亿美元。

  巴西在对华出口中获得的贸易顺差对于长期处于赤字状态的巴西经常账户来说至关重要。

  除了获得经济来源,卢拉也在寻求推进金融合作的契机。

  他的第一站将前往上海参观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不久之前,巴西前总统罗塞夫已获选为该银行新任行长。

  卢拉上台之后,非常重视“去美元化”问题。今年1月,他就提出与阿根廷推出共同货币“苏尔”,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陈岚认为,卢拉政府希望利用罗塞夫担任金砖银行新任行长的契机,在金砖组织的框架下,推动金砖国家之间的本币结算,维护经济和金融自主权。

  

  更深入的合作

  此次卢拉访华的成果早有预期,巴西媒体称,两国料将签署数十项合作协定,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巴西有望加入“一带一路”倡议。

  在拉美25个建交国中,巴西是尚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四个国家之一,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巴西自2016年以来的持久政治乱局。

  “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巴西来说,在政治和外交上,是巴西结束博索纳罗执政期的外交乱象、重建国际关系的标志。在经济上,则有利于巴西获得所需的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激发巴西的经济增长潜力。”陈岚说。

  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在此前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巴中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将是“巴西的绝佳选择”,“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合作方面已被证明极具创新性”。

  目前中巴两国的合作主要在农业、原油和矿业领域,未来两国将会从传统贸易向新兴贸易(高新技术、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方面)开拓延伸。例如,陈岚认为,两国在气候问题上的合作,可能会成为扩大中国对电动汽车和海上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关键。

  未来,在更深入的合作模式下,两种贸易双轮齐驱、齐头并进的局面将有望实现。

相关专题:访华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30 19:3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