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围观了一场鸡娃家长的直播,让我感受到世界的参差

京港台:2023-4-12 12:29| 来源:精英说 | 我来说几句


围观了一场鸡娃家长的直播,让我感受到世界的参差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不得不佩服现在的互联网千人千面技术,最近闲来无事,和朋友简单聊了几个回合孩子出国留学的话题,几大平台便争相为我推荐这类视频:

  高考失利、预算不够,但还想留学美国,可以另辟蹊径,先申请美国社区大学(被部分家长误以为是野鸡大学),两年后成绩合格可以转入QS前40美国名校;

  欧盟唯一纯英语国家爱尔兰,多家世界顶级计算机公司欧洲总部,毕业后可以直接拿到两年的工作签,找到工作后还有机会获得永居;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体系和英联邦无缝对接,大学QS排名高,费用只有英美澳加的1/3,学制本科2-3年,硕士1-1.5年,生活费跟国内三线城市接近,一年10w搞定......

  听起来都好诱人。

  为了详细了解,连续几天,我特意去蹲了几个口碑还不错的留学规划师的直播间,看得那叫一个让人大开眼界,心惊动魄。

  “爱子之深切必为之计深远”,不得不说这届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卷起来都挺“狠”的。当然,不同留学家庭的众生相,也让我着实感受到了世界的巨大参差。

  

  体制内“卷不动”,换条赛道如何?

  先从小A说起。

  小A来自某人口大省,体制内8年级,严重偏科,当地又严格执行中考55分流,这对小A来说太残酷了,以至于心理出现抑郁,现休学在家,万般无奈中,家长经“高人”点拨,想出这么一条路:

  又不是没钱,还在国内跟大家挤什么独木桥?不如直接送出去念美高好了,将来顺理成章申请美本,毕业后回国吊打985、211。

  连麦博主挺善良,听出孩子没有任何语言准备,但并不打算给人难堪,而是先问家长能放下手头的工作,去陪读吗?

  不能!那大概率只能选择私立寄宿高中,钱不是问题,问题是,以孩子现在的精神状态,家长放心其一个人在大洋彼岸学习生活么?要不要先把心理调适过来再从长计议?

  只听见麦克风那头先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后默默地关掉了连线。

  

  来自长三角某沿海城市的小B,体制内高三,最新一次模拟考试,英语150分的卷子考了50分,过本科线基本无望,妈妈于是想绕过高考,直接给孩子申请美本。

  听到这样的英语成绩,评论区一片群嘲,博主倒是很会循循善诱,问妈妈这些年是不是忙于工作,没管理过孩子的学习。

  这样的学习态度,先不说申请到美本后能否顺利毕业,就是申请阶段的语言准备,不计金钱,找个一对一的托福培训,训到能出分的水平,对家长和孩子的挑战都是天量的。

  所以博主给的建议是,妈妈若能做到全情陪伴,能让孩子真正学进去,那随时开始都不晚,办法也有的是,若做不到,还不如走个靠谱的中外合办,妈妈听完直接选择了后者。

  来自中部省会211本科大四的小C,一战考研,初试成绩不错,复试电子科技大学没过,家长心疼孩子再战太辛苦,就业又没有太好的岗位,想送出去“润”一个硕士学位以提高竞争力。

  听起来孩子基础不错,家长拳拳爱子之心也可以理解对不对?但当博主问起孩子想去哪个国家,有没有语言准备,有没有竞赛、科研、实习经历,GPA绩点怎样时,家长的状态是懵的,只说一家人之前一门心思只盯着体制内,压根没想过出去的事。

  是的,对于大部分有点软实力但又没有硬家业、有点钱但又无法保证一直有钱,自身就充分享受过体制内教育红利的初代中产来说,体制内升学永远是那条最根正苗红、最经济实惠的路。

  留学么,更多的时候只是一种备选,当体制内山穷水尽,卷不动了再变道过去也不迟,所以这样的案例在各大留学规划直播间比比皆是。

  

  问题在于,你能看到的所谓不卷的路,认知水平更高的人早都看到了,并且早已付诸行动:

  比如,你在犹豫要不要出去的时候,人家在犹豫是去国际学校还是公立国际班;

  你在犹豫去美还是去英,上A level还是IB的时候,人家正在犹豫选什么样的夏校;

  你在对科研、实习一筹莫展的时候,人家正在对文书字斟句酌......

  留学,是一场家长的认知水平与系统规划能力的比拼,也是一场孩子主观能动性与适应能力的比拼,更是一场家庭的经济基础和精神凝聚力的比拼,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海淀家长走在“鸡娃”最前沿

  能写出《孙子兵法》这样的千古奇书的我们,是世界上最擅长做战略、搞规划的民族。那部分认知水平更高、更早上车的人,早已侦查到了留学之路的近道,和博主们连线,主要是在想办法让战略落地。

  比如来自鸡娃高地北京海淀的小D,是那种典型的学霸父母生出的学渣儿子,父母一早就看出,其靠智商上不了自己的母校,所以量身定制了一条体育爬藤路线,用游泳打底,又投藤校所好,常年练习美式橄榄球。

  孩子现在8年级,标化成绩实在差强人意,因为疫情耽搁,二级运动员资质可能也要晚些时候才能出来,家长想知道这种情况能申请什么样的美高,体育特长又能有多大加成。

  结果博主一针见血:美高也好,藤校也罢,体育特长是在标化成绩不错的情况下的锦上添花,而不是标化成绩不够的情况下的雪中送炭。

  并且按照中美两国现阶段的体育评价对标体系,至少在国内得是运动健将的水平在藤校招生官眼里才是真的体育特长,二级运动员么,打酱油的水平而已。

  这倒是大实话。不过你看,海淀娃这才刚读八年级,他们的父母就在筹划这两年兴起的体育爬藤新路径,与普通家长的差距不是一点点。

  

  所谓,“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有些学生和家长为了在这条赛道上“卷”赢,不惜剑走偏锋 。

  比如,来自国内某一本双非院校大三下学期的小E,想申请海外研究生,因为准备的比较早,语言成绩和GPA绩点都不错,现在的困难是双非院校资源有限,孩子没啥拿得出手的科研经历,话里话外,他想花钱买点这方面的资源。

  博主倒是很爽快,一定想买,他这里有的是项目,只是这种买来的资源除了能填补时间空白,别的作用有限,倒不如真正想清楚自己想要申请什么专业后,跟着自己学校的老师做个项目,长期有思考地做下去,不用面面俱到,“小而美”反而更受招生官青睐。

  道理很简单,所谓“买科研买实习”现在都是中介在公司化运作,中介为了让项目看起来逼格够高,肯定会找好大学的好教授做背书,但好大学里的好教授正经项目都忙不过来,走穴捞钱的事又能有多上心?

  对,国人特别擅长把招生官嘴里那些宽而泛的选拔要求指标化、数据化、可视化:

  藤校喜欢精力旺盛的孩子,那我们就去练体育,并且练亚裔最容易出成绩、藤校最看重的项目;

  藤校喜欢有悲悯情怀、有领导力的孩子,那我们就一窝蜂的去做公益,并且要做就做最能体现欧美社会“政治正确”的项目;

  藤校喜欢有好奇心、对未知世界有热忱的孩子,那我们直接进重点实验室,搞科研,没有条件,那就用钱买着上......

  

  总之,我们秉持的原则是“别人都有,我也得有”、“竞争激烈,最好有”、“定位太高,必须有”,这种短平快的操作方式当然不会出错,但的确也更难出彩。

  因为大家都是按这个模子刻出来的,和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工业品无异,招生官看到这样的简历唯一的想法恐怕就是搁在一边、不予理睬了。

  过于功利的准备,到头来真的是应了那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富豪家庭家道中落,

  付不起学费最嘘唏

  直播间里,还有一类想法很多,预算却不到位的家庭。其中,曾经很阔绰,后来历经变故,既定的留学路线无以为继的家庭,最让人唏嘘。

  比如来自上海滩的小F,从小国际学校上着,音体美各种项目“素鸡”着,钱没少砸,成绩却一言难尽,到现在8年级的节骨眼上,没考出来任何语言成绩,孩子想按原计划去美国上高中,但他还不大清楚家里的经济状况:

  家底儿疫情期间全亏没了,家人现在正在东拼西凑,艰难的二次创业。

  妈妈现在来连线,心里百感交集,体制内的回头路已经没有了,继续在大陆上国际学校,成绩肉眼可见也申请不了多好的美本,想打听打听还有没有新马泰之类的曲线救国路线。

  博主直截了当,曲线救国路线有很多,真想走可以私下单独联系,但眼下比走什么路线更要紧的是,得让孩子知道家里的真实处境,得让人尽快从富贵梦中醒过来,因为不论哪条路都需要他自己努力去走,继续吊儿郎当,什么坦途最后也会走成末路。

  

  如果富二代家道中落让人感到悲凉,那寒门养出个“贵子”则让人感到悲愤。

  比如来自东北某省会城市工薪家庭的小G,现在高三,高考大概率只能够到大专的分数,所以现在破罐子破摔,不刷卷子刷手机,不过他真就刷到文章开头,劝人去马来西亚留学的那种短视频。

  一年10万预算,一个省会城市普通独生子女家庭还是能拿得出来的,家人原本也觉得留学大马太不入流,但架不住孩子一哭二闹三上吊,爸爸只好来连线咨询,留学马来西亚一年10万真的够吗?三年真的能拿到毕业证吗?

  博主的回答,理论上一年10万是够的,理论上3年也是能拿到本科毕业证的,但这里有个变数,你家孩子语言准备的怎样,有雅思成绩当然好,如果没有,可以先申请带条件的offer,到入学办签证之前补上语言成绩都可以,实在不行,出去之后先上学校开设的语言班,合格了再开始专业课程也不迟。

  所以这里就涉及到很多看不见,没办法标化的开销。一个只能考大专的高三生,短时间内要把雅思搞到5.0甚至5.5以上,是需要专门语言培训的,并且费用还不低;如果选择出去上语言班,那么孩子认真对待还好,如果继续像现在这样摆烂,3年可不一定能拿到毕业证。

  博主最后特别强调,所谓留学马来西亚门槛低,只是说申请门槛低,费用低,而不是说毕业门槛低,即便它真的是“水”,也需要孩子自己划过去,到时间做不出论文,延期毕业的大有人在。

  这话真的,良心了。在这个自媒体十分发达的时代,太多自身条件不够硬核的人群,有机会借助网络,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了解不到的留学捷径,这原本是件好事,但奈何这些信息只是一个大体总结,不结合自身实际片面相信,反而磨灭了孩子的斗志。

  

  是的,随着国门的持续打开,留学之路早已不是当初的高不可攀,了解多了的我们会发现,只要过了那个最基础的门槛,其实它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过是丰俭由人,学霸有学霸的阳关道,学渣有学渣的独木桥。

  只是要想把这条路走的稳健点,首先得深刻理解你要奔赴的教育体系所崇尚的价值观,其次需要尽早系统性规划,最后还要学会甄别各类信息,对计划之外的各种变数提前做好应对。

  一句话,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跟着天天向上。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学术教育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4 04:2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