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血不再浓于水?这届年轻人为何开始“断亲”

京港台:2023-5-14 10:40| 来源:华龙网 | 我来说几句


血不再浓于水?这届年轻人为何开始“断亲”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近日,“为什么这届年轻人开始断亲”登上热搜。网络截图

  近日,“为什么这届年轻人开始断亲”登上热搜,“断亲”即与亲戚断绝来往、拒绝走亲戚。相关话题下,不少网友也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与亲戚来往。

  “断亲”在部分年轻人当中似乎已是常态。年轻人为何想“断亲”?作为走亲戚主力军的长辈们,又是如何看待“断亲”的?

  “断亲”的年轻人这么说

  或许在大部分人的观念里,“断亲”者跟亲戚的关系一定是剑拔弩张的。

  其实不然,今年23岁的戚先生与亲戚相处融洽,在大家眼里他是个健谈、幽默的人。但他还是萌生了“断亲”的想法。

  “归根到底就是没有共同话题,相处起来很尴尬。”戚先生来自广东珠海的一个大家族,亲戚众多,亲缘关系紧密,逢年过节总免不了家族聚会。

  在家族聚会中,戚先生几乎跟所有亲戚都能聊上几句,但他依然十分困扰。“和阿姨聊种菜、和当英语老师的表姐聊 ChatGPT 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和在星巴克打工的表弟聊咖啡。硬聊都能聊,但聊起来很无聊!”

  为了逃避这种被迫社交,戚先生坦言,自己成家或者完全独立以后,会考虑不会再与亲戚过多往来。

  来自湖北孝感的小徐也是个坚定的“断亲”派,在她眼里,“断亲”是对个人边界的绝对捍卫。她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舒适的社交距离,而大多数亲戚则恰好缺乏社交的“边界感”。

  “读书的问你成绩、绩点,毕业了就问你工作、工资,个人隐私不应该拿出来供人讨论。”每次家族聚会,这种“面试式”的社交都让小徐疲于应对。

  “朋友能自己选,但亲戚没得选,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远离他们。”关于未来,小徐理想的生活状态是当个“二次元宅”,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玩游戏,偶尔与朋友们小聚。

  

  相关话题下,不少网友也明确表达出对“走亲戚”的排斥。网络截图

  长辈们这么看“断亲”

  “我不赞同‘断亲’。”老凌来自重庆渝北,今年59岁,是个狂热的“走亲戚”爱好者和家族聚会的组织者。

  在老凌的记忆里,儿时生活物资匮乏,今天煮饭缺一碗米、明天赶场缺两块钱是家常便饭,全靠家族成员们相互扶持才度过难关。

  2018年,老凌在外地生了病,妹妹、妹夫知道后赶紧打来电话关心,跟随问候一起来的是几千块钱医药费。后来,妹妹的女儿结婚,老凌不远千里赶回去,并送上了一个大大的红包。

  “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亲戚们天各一方,联系也少了,我孙子都认不得几个亲戚,自然也不亲近他们。我能理解年轻人不愿意走亲戚的心情,但还是希望不要断了亲情羁绊。”老凌说。

  “都是血缘亲情,人不走不亲,而且老不走动,也会让亲戚觉得我瞧不起他。”47岁的傅永发现居浙江,祖籍江西,逢年过节或亲戚家有喜事发生,他都要携妻儿老小自驾赶回老家参加。

  对于“断亲”的年轻人,傅永发难以认同。“现在的年轻人对亲情很冷淡,归根到底还是习惯了过好日子,所以没有家族荣誉感,也没有老一辈的责任心。”

  “亲戚都是越走越亲的,你不跟人家相处,又怎么有共同话题呢?”47岁的叶女士来自福建福州,也是坚定的“走亲戚”派。她认为,大家平时忙于工作和家庭,频繁走动的亲戚本身就少,年轻人应该多跟亲戚来往,否则为数不多的亲缘关系也会变得淡薄。

  “断亲”背后蕴藏社会变化

  “断亲”为何突然流行?背后有何社会原因?

  “归根到底,‘断亲’现象的出现是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改变的结果。”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成表示,人口城市化、独生子女成长经历等都是导致年轻人“断亲”的重要因素。“城市化发展让家族成员在地理位置上变得分散,失去了频繁走动的条件。而作为独生子女的成长经历,也使这一代年轻人对亲缘关系的需求度更低。”

  此外,郭成提到,互联网的发展也是出现“断亲”的原因之一。“社交媒体的发展让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大大减少。而人是社会性动物,脱离现实社交自然导致社会情感学习的缺失和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缺失。”

  最后,郭成表示,在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中,亲情关系是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帮助个体抵御外界的消极影响,在良性的亲情关系里个人可以获得支持和社会价值感。“自我意识和独立本身都是一种进步,但过度封闭自我,也不利于个人健康成长。”

  他建议,年轻人在处理亲缘关系时,首先要充分意识到亲情对健康成长的重要保护作用;其次,不应过度封闭自我,而要适度敞开心扉,多问候、多走动;最后,也要积极主动地化解交往中的冲突和矛盾,做到多宽容、多接纳、能共情。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 09:3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