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润」学不止 上海中产父母寄望子女出国

京港台:2023-6-26 02:44| 来源:中央社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润」学不止 上海中产父母寄望子女出国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央社记者张淑伶上海25日电)在中国疫情管制回归常态约半年后,计划移民(专题)的「润学」并没有停止,许多中产家长深知出国会面临谋生困难,因此寄望在孩子身上。有家长形容,这样的决定「成本很高、期待很低」。

  从2022年3月底上海封城开始,百度等搜寻网站与「移民」相关的搜寻次数就开始暴增。到了去年底至今,无论是成千上万的中国民众千里迢迢「走线」偷渡美国,或是谘询公司预估年内将有1.35万拥有美金100万美元以上资产的中国富人移民,不同阶层民众想离开中国的消息经常占据新闻版面。

  「像我这样的人,出去靠什么维生呢?」年约40岁的出版社编辑告诉中央社记者。她说,封城把她对中国和上海的信心彻底打垮,但中年移民要调适的地方很多,她的想法是要把正在读高中的孩子送出国读书,这也是身边许多家长的看法。

  她说这样做「成本很高、期待很低」。因为去美国读书所费不赀,而她也不期待孩子一定要有中国人常说的那种功成名就,喜欢动物的儿子能够当个宠物店店长就很好了,在外国,不同职业反而更受到尊重。

  这确实不是个别现象。疫情后的上海,几乎人人身边都有关于「润」(「润」字汉语拚音run的谐音,指移民海外)的故事。

  一名年约50岁的非政府组织(NGO)工作者说,他的一名律师朋友为了生计决定继续在中国工作,但是太太辞职陪小孩到新加坡唸书,这同样是着眼于下一代的未来。

  他的另一名高中同学,不久前开始谘询举家移民加拿大(专题)之事,虽然还停留在思考阶段,但对于向来欣羡体制内稳定和福利的这名老同学来说,能有移民的念头也不容易。

  这名NGO工作者说,想要「润」和当前的社会氛围以及去年封控都有关,儘管现在上海表面上都恢复旧样了,但是民众更看清了这个体制的本质,「今天可以封你一次,以后当然也可以」。

  去年6月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引述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Social anthropology)所长项飙说,「润」还没有转化成人口现象,而是文化现象;许多要「润」的人,之后会透过留学的方式「润」。

  这意味着,当前的移民数据还没有完全消化疫情解封后想离开的人数,关于自身或下一代留学的安排,在未来几年会陆续体现。

  一名约30岁的文字工作者分享,曾经留学美国的一个朋友,在中国历经疫情3年后,决定要再去欧洲念企管硕士,这次是抱持出去就不再回国的心态,选择唸企管硕士也是为了将来容易找工作。「以前留学的人回国是觉得中国有更多机会,现在的心态是:即使外面没有那么好,也还是要出去。」

相关专题:上海疫情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1 00:2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