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算赤字仍缩减三成 彭博:北京维持审慎政策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彭博报导,基于中国财政部21日公布财政数据计算得出,今年黔七个月中国广义预算赤字达人民币(专题)3.3兆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37%。意味儘管经济增速放缓、楼市下滑趋势恶化,中国仍维持审慎的财政政策。
彭博估算还指出,今年1至7月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收入总额增长6%,总支出下降4.8%。
报导分析,数据显示虽然中国4月以来经济形势恶化,各级政府对加大刺激力度方面却十分谨慎。许多省的财政在2022年受到严重冲击,如果中国中央政府不提供更多支持,这些省份可能就没有财政能力来大幅增加支出。
去年受到防疫清零政策,导致成本飙升,中国31省份的财政赤字总额触及至少是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而财政收入方面则受到经济疲软、税收减免和土地出让收入下降而大幅下滑。今年上半年,大部分省份的主要预算赤字较去年缩小,部分原因是税收收入回升。
中国财政部21日公佈,1至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人民币13.9兆元,按年增长11.5%,增幅比上月收窄1.8个百分点。路透测算,7月财政收入增长只有1.9%,大幅低于上月的5.6%。
路透称,这意味「放缓的财政收入增幅制约着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捉襟见肘、财力吃紧在当月的财政收支中可见一斑」。
此前,彭博7月根据中国财政部发布数据计算得出,今年上半年广义预算赤字为人民币3.4兆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32%。当时彭博分析预算赤字萎缩的原因在于税收收入收穫年增长,加上去年同期政府实施空前规模的留抵退税以提振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因此当时财政收入也受到影响。
当时彭博称,「改善可能是短暂的」,因为这些激励措施大多已在2022年6月底前落实到位,这意味着比较基数将在未来几个月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