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福岛排水后中国反日情绪高涨

京港台:2023-8-29 09:59| 来源:美国之音 | 评论( 12 )  | 我来说几句


福岛排水后中国反日情绪高涨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东京上周四(8月24日)从瘫痪的福岛核电站排放了经过处理的核废水后,中国民众对日本的愤怒情绪高涨。在中国政府禁止进口日本海产品后,中国网民开始呼吁抵制各种日本产品,而其他人则试图囤积必需品。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政府正通过反日情绪向东京发出信息。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家庄嘉颖(Ian Chong)在接受美国之音(VOA)电话采访时说:“日本已经排放了废水,不可能收回,所以(允许民族主义情绪爆发可能是)中国表达不满的一种方式。”

  中国政府面临一系列国内挑战,包括经济放缓、失业率创历史新高以及外交和军事部门的突然人事调整。一些观察人士说,中国政府正试图通过改变国内舆论的焦点和放大中国公民关心的公共卫生问题来进行损害控制。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政治学家宋文笛(Wen-Ti Sung)在接受美国之音电话采访时说:“民族主义是中国政府团结社会的最方便的工具,而公共卫生问题,如无形的和外来的辐射威胁,可以跨越阶级、地域和族裔界限。”

  日本坚称排放处理过的水是安全的,这一说法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支持;然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说,东京此举“极其自私自利、极其不负责任”。

  汪文斌在上周的记者会上说:“我们敦促日方,不要一意孤行,立即纠正错误,切实以负责任的方式处置核污染水。”

  自日本排放经处理的水以来,中国网民一直在呼吁公众不要购买众多日本产品,包括化妆品、婴儿和宠物用品以及各种食品。他们声称这些产品可能含有受污染的成分。

  一位网民在中国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微博上写道,与其避开某些日本品牌,不如在看到任何产品上有‘日本’字样时就转过身去。一些网民鼓励其他人支持国货。

  中国媒体还报道说,除了在社交媒体上呼吁广泛抵制日本产品外,一些中国游客已经退出了赴日旅行团,而日本一直是中国人的首选旅游目的地之一。

  这种四处传扬的呼声不仅号召抵制日货,也促使中国消费者囤积食盐,因为他们担心排出的水可能会影响食盐质量,并在未来造成食盐短缺。

  为了平息公众日益增长的焦虑,中国国营的国家盐业集团在一份声明中说,它一直在增加食盐供应,并呼吁人们不要“盲目抢购”。

  尽管中国互联网上充斥着反日情绪,但庄嘉颖说,中国禁止日本海产品进口的官方回应“出乎意料地软弱”。

  他说:“如果中国真的想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它可以对日本的电子产品、汽车或微型芯片下手,但中国并没有这么做。”

  在他看来,中国政府的回应反映出它明白中国的供应链仍然需要依赖日本的零部件和技术。

  庄嘉颖告诉美国之音:“太激烈的举动也可能会吓到其他贸易和商业伙伴,这可能会恶化中国的经济形势。”

  防止民愤走向极端

  除了呼吁抵制日本产品外,中国网民还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流行视频来表达对日本的决定的愤怒。在一段视频中,贵州省一家日本餐厅的老板出于“民族情怀”砸了自己的店。

  前身为推特(Twitter)社交媒体平台X上的另一段流行的视频显示,一名教师将日本的行为定性为“无耻”,并敦促学生“拿起笔当武器”写信给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据日本媒体报道,除了网上的愤怒之外,日本企业和机构也接到了许多讲中文的人打来的骚扰电话。据日本媒体报道,中国青岛的一所日本人学校被人投掷石块。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Matsuno Hirokazu)周一表示,东京对日本在华设施自8月24日以来成为骚扰目标 “深表关切”。他说,日本将敦促北京呼吁中国公民冷静应对。

  在周一的每日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强调,“中方一贯依法保障在华外国人的安全和合法权益”,并敦促日本“正视各方合理关切”。

  自2012年以来,中国国内不时爆发反日情绪。那一年,因一组中国称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的无人居住的小岛所引发的领土争端导致了街头抗议和抵制日货活动。中国抗议者还袭击了日本制造的汽车,并砸碎了日资企业的窗户。

  除了持续不断的领土争端,日本帝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中国人犯下的残暴行径,也导致了中国社会长期存在反日情绪。

  一些分析人士说,虽然中国允许民族主义情绪在网上传播,但政府不会让当前的局势发展到2012年的混乱程度。

  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中国部高级研究员王亚秋(Yaqiu Wang)对美国之音说:“在过去,当局势失控时,中国政府就会开始审查网上的极端民族主义声音。”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4 19:3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