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印度不再从中国进口手机,它真能有这么自信?

京港台:2023-10-3 11:41| 来源:差评 | 评论( 12 )  | 我来说几句


印度不再从中国进口手机,它真能有这么自信?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中印最新动态!

  “ 中国每年丢掉 1.8 亿支订单 ” 、 “ 印度(专题)制造要赶超中国制造了 ” ……

  最近,世超在刷到印度相关的消息时,经常看到这样的论调。

  于是我追根溯源了下,在调研机构 Counterpoint 的报告里找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从 2014 到现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印度从中国的手机进口量已经从 1.8 亿部,骤降到 219 万部。

  并且印度手机自产自销的比例,也从一开始的 19% 增长到了现在的 98% ,甚至有消息称印度几乎不需要从中国进口手机了。

  

  不仅如此,印度甚至还扭头 “ 抢 ” 起了国内的一些订单。

  就拿刚刚发布的 iPhone 15 来说, “ 印度制造 ” 在首波发售时就已经参与进来。

  这也是苹果

  第一次在新机型还没发布前,就在印度实现量产。

  要知道去年, iPhone 14 在印度的出货时间比中国还迟了大半年,甚至再往前推几年,印度还只能生产过代 iPhone 。

  现在,印度不仅能和中国差不多时间生产新款 iPhone ,并且苹果还透露,计划在 2025 年之前把 25% 的产线转移到印度。

  

  在此之前,大部分人肯定都没太把印度的手机制造当回事,而且印度的奇葩新闻是真的太多,甚至有时还当个乐子看。

  

  但从 Counterpoint 的数据和 iPhone 产能的转移上看,条条仿佛都在说印度手机制造业现在变强了。。。

  世超也不卖关子了,

  说实话,一直以来,大家多少都有点小瞧印度手机制造业

  

  就拿整机组装来说,在 2014 年以前,能在印度造出一部完整智能机的,就只有三星一家。

  而随着印度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的发布,一众手机厂商都不顾之前外企在印的 “ 悲惨遭遇 ” ,屁颠屁颠直奔印度市场这个香饽饽。

  投资的投资,建厂的建厂。

  像小米、 OV 等这些手机厂商,当时在国内手机市场已经到达瓶颈期,也是果断选择出海印度。

  

  一开始它们只是出口整机过去,赚点小钱。

  但尝到甜头之后,这些手机厂商的胆子逐渐大了起来,开始投资建厂,着重发展印度市场。

  现在,仅小米一家在印度建的工厂就有 7 个。

  不止小米、 OV 这些国内品牌厂商,像国内知名 ODM ( 原始设计制造商 )厂商智慧海派和上海与德等这些手机组装工厂也看得心痒痒,开始转移部分产线到印度。

  目前,能在印度生产整机的,光是国内厂商,就不止 15 家。

  产能就更不用说,在 2015 年,印度就已经超过越南成为第二大手机制造国。

  

  现在,整个印度智能机的组装量将近是越南的两倍,大概是国内组装量的四分之一。

  并且,印度的野心已经不止满足本国智能机的自给自足,还把手伸到了出口这块儿。

  该说不说,在出口整机上,印度这几年也是整得蛮不错。

  在搞 “ 印度制造 ” 的这九年期间,它向外出口了超过 20 亿部的整机。

  去年一年印度组装的整机中,有 16 % 都出口到了其他国家,甚至今年 4 、 5 月份,印度智能机出口额达到了 2000 亿卢比,比去年同期的 900 多亿高了一倍不止。

  

  像阿联酋、美国、荷兰、英国和意大利,都已经被印度培养成了第五大稳定 “ 客户 ” 。

  连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国务部长拉吉夫 · 钱德拉塞卡都放出豪言说,明年,手机就会成为印度出口的十大类别之一。

  当然,印度的整机制造发展起来了,上游手机零配件的制造自然也就会被带动起来。

  整机制造在印度完成产线布局后,卡利润的环节就跑到了进口零配件的头上。

  为了削减这些没必要的开支,手机零配件厂商也开始了产线转移,像瀛通通讯、合力泰、长盈精密等等都把部分零部件产线搬到了印度。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 2018 年,印度手机市场有超过一半的厂商要依赖进口半成品,自己进口零件组装的只占到了三分之一。

  而到 2019 年,这个数据就来了个大翻转,有三分之二的厂商都实现了自己进口零件组装,不再依赖组装好的半成品。

  现在,包括主机板、电池模组、包材等近八成组装好的手机部件,制造商完全可以在印度本地买到。

  不仅如此,零部件厂商向印度的转移还在继续。

  前段时间,全球 3C 领域最大的代工厂鸿海(富士康)就宣布,要在印度市场搞个大动作,豪掷 500 亿卢比,拓展那边的手机零部件和半导体业务

  

  就这样闷头发育,印度一跃成为了这颗行星上,第二大的手机生产国。

  印度的进步确实是神速,但,有些媒体说 “ 印度手机的产业马上要超越中国了 ” ,世超却觉得有些印吹斯汀了。

  因为现在谈超越中国这件事儿,有点还为时尚早。。。甚至,还有那么一丝不礼貌。

  俗话说得好,已经在谷底了,怎么走都是向上。印度手机市场出现那么夸张的成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的起点足够低。。。

  

  毕竟当年国内智能机市场已经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反观印度,才刚刚起步。

  在印度开始发力的 2014 ,印度全国虽然有超过 9 亿的手机注册用户,但智能机的覆盖率却少得可怜,不到两成,只有大概 1.2 亿人在用。

  同样重要的是,印度人力成本真的太便宜了。

  政府给出的最低薪资标准是 178 卢比一天,折合下来就是 15 块人民币(专题)。。。

  巨大的蓝海市场加上便宜的劳动力,只要当印度政府稍微有点转向,各大手机厂商自然就会屁颠地跑过去投资。

  

  有这样低的起点和这么大机会,印度这波,顶多算一个正常发展。

  是不是真的 “ 崛起 ” ,归根结底,还得看其他方面的因素。

  而从印度

  这些年发展的路数来看,他们政府有点太能整活了,不确定性太高了。

  按道理要发展手机制造业,就得搞好自己的营商环境,发挥自己的人力优势,营造一个共赢的局面。

  然鹅看看印度这几年的政策变化,显然它把重心放到了另外一个手段上,靠竖立贸易壁垒生 “ 抢 ” 供应链。

  像小米、 OV 这些国内手机厂商,在印度建厂多少都有点被推着走的意思。

  2016 年,在推行 “ 印度制造 ” 还不到两年,莫迪政府就开始整活儿。

  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手机及其零部件的关税就跟坐上火箭似的,噌噌猛涨。。。

  其中对手机整机收的关税最多,最高税率达到了 20% ,像电池、充电器、适配器这些手机零部件则相对来说低一点,平均关税为 15% 。

  

  这下摆在国内手机厂商面前的选择就只有两个:

  要么放弃印度市场,要么在印度市场建厂。

  当然,小米这些手机厂商的选择都是后者,毕竟没有比印度更香的市场了。

  等国内一众厂商建的厂子差不多了,印度又出来无差别狙击准备进一步收割。

  这两年,印度的税务审查是一波接着一波,几乎所有国内主流手机品牌都没能逃脱。

  小米印度公司被指控逃税 65.3 亿卢比, vivo 在印的 119 个相关银行账号被冻结, OPPO 也被要求缴纳近 439 亿卢比的税款。

  这个阵仗,都把刚出海的荣耀给干蒙了,连夜逃出了印度市场。

  甚至三个月之前,印度执法局还扔出一份文件,说要没收小米去年就被冻结的 48 亿人民币。

  

  总结下来,印度在手机制造这块整的就是打个巴掌,给个甜枣的策略。

  把产业链全都吸引过来之后再搞些贸易壁垒啥的,到头来就都成自己的了。

  虽然就目前来看,印度给出的 “ 甜枣 ” 还算过得去,一大波厂商都上赶着去那边投资设厂。

  但印度的尿性大伙也都门儿清,之前的教训已经不少,谁都不想成为下一个沃达丰。

  所以现在去印度投资的厂商,也都是谨慎再谨慎。

  就拿苹果来说,在印度的扩张也是如蜻蜓点水般的试探。

  这不,为了赚更多的票子,一个多月前苹果还又会见了下印度财政部官员,希望获得更多的扶植政策。

  

  除了这些之外,

  打铁还需自身硬,更重要的是印度本地的手机供应链,目前还是扶不起的阿斗。。。

  像莫迪政府出台的 “ 印度制造 ” 政策,本意是想扶植本地的手机厂商来着。

  结果没成想,引来的小米、 OV 等等这些品牌直接包圆了中低端市场。

  对比在 “ 印度制造 ” 计划实行之前,还能从三星手里抢来一点市场份额的印度四小龙 Micromax 、 Intex 、 Lava 和 Karbonn ( 合称为 “MILK” )。

  

  2014 年之后,就被小米、 OV 等不断挤压。到 2021 年时, MILK 四个厂商手里的市场份额加起来还不到 1% ,基本上可以说是退出智能机市场了。

  零部件上,就像前面提到的,不少手机半成品都已经能在印度组装生产了。但本地对应的最基本的零部件供应链是一点都没发展起来,大部分还要靠进口。

  去年,印度还惦记着扶一扶本地的零件厂商,于是在 2 月 9 号限制进口手机显示器、镜头模块等部分手机零组件。

  接下来,有意思的来了。

  限制进口后,海外进口的关键零件组被扣留在海关。而本地零件制造商根本撑不起来,导致手机厂商中断了供应链,整条产线直接瘫痪了。。。

  于是 2 月 24 日,印度又紧急发布公告,恢复了零部件的自由进口。

  

  再比如富士康,它想把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到印度也不是啥新鲜事了,但转移三成产能,它就规划了五到十年。

  之所以这么慢,关键流程就卡在手机零件这块,苹果组装用的零件几乎有九成都是中国特供的。

  即使它把一些产能转移到印度去了,组装的零部件大部分也还是要从中国进口。

  现在我国每年向印度出口的货物中,手机元件设备已经排到了第一,金额达 17.4 亿美元。

  

  综合来看,印度手机制造业现在还只是外强中干。

  要真正把手机制造业弄支楞儿起来,还是得先搞好自身的硬实力,把本地的手机供应链培养起来。

  再回到媒体渲染的印度制造崛起那个话题。

  说实话,要和十年前的它自己比,肯定是跃升级别的,但要和国内手机制造业比的话,印度制造还真是差点儿意思。

  在世超看来,印度手机制造业要真想崛起,除了平衡好各手机厂商之间的利益关系之外,布局本土的手机制造供应链也得赶快提上日程了。

相关专题:印度,手机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4 20:1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