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早逝李克强属悲剧人物 政治推动积累能否折射成谜

京港台:2023-10-28 00:16| 来源:法广中文 | 评论( 5 )  | 我来说几句


早逝李克强属悲剧人物 政治推动积累能否折射成谜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国前总理李克强卸任半年多後突发心脏病死亡,舆论大多表示惊讶,甚至提出质疑;微博则有更多人藉其死讯而歌颂李的功绩,但却不谈现况,时事评论员刘锐绍指,这是中国特色的怀古伤今,并指出李克强在政治推动上有所积累,亦在其政治生涯中有所折射,但现时未知这种积累能否再折射下去。

  李克强以68岁的年龄去世触发舆论质疑,熟悉远东政治的香港浸会大学名誉教授高敬文(Prof. Jean-Pierre Cabestan)对李的死讯亦表惊讶,他引述一名资深医生说,根据官媒公布,李由病发到死亡的时间甚短,但以现在的医疗技术,心脏病理应可以抢救过来。但因为缺乏详细资讯,任何猜疑都无法成立,日後可从当局如何处理社交平台上的相关言论和官方悼文等处理方法再管中窥豹。

  时事评论员刘锐绍亦向本台指出,事件是突然,但不算奇怪,因为事出突然,中国官方亦毫无准备,所以很多看来不正常的安排,包括未有正式讣告便匆匆发出其死讯,都可能是因事出突然而起,无法用过往标准衡量。

  根据官媒的发稿时间,李的死讯在他死後不足8小时发出,在记者印象中,可以说是创下领导人死後最快公布死讯的纪录。

  他预计,李克强逝世不会引发动荡,但值得观察的是,中国内地的社交平台充斥对李的怀念和歌颂,但当中只提过去丶不及现况,是典型的「怀古伤今」中国特色。而香港的网上言论则认为,不是李克强当官时做得好,是当今领导人太差。

  刘锐绍又以李克强的经历来说明他在政治推动上有积累现象。作为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的李克强,在校时与八九民运推手之一的王军涛认识,刘指出,二人在八十年代中期便已合力推动学生会改革,提倡由学生提名;其後,在提名共青团中央书记时,已升任中共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并非提名一人,而是同时提名李克强丶李援朝丶汪洋丶周强丶胡春华等人,声言要他们各凭政绩和表现争取,最後,李在1993年出任共青团书记。

  李克强曾推市场经济 惟不被接受

  他续称,李克强所受政治积累,亦曾在其工作中有所折射,但已难以舒展,不少贴地政策受到习近平冷待,包括尝试推「地摊经济」和「李克强经济学」,可惜全数夭折。至於李在任内把其政治积累折射的政策和行为,日後会否在他人身上积累并折射,现时不得而知。

  至於政治积累及折射之说,王军涛有不同看法,指李克强曾於1989年学运期间劝说学生停止绝食罢课,立场上可能还较接近已故领导人赵紫阳的改革派,但随着赵紫阳失势,李克强已紧跟中央的打压立场,指在政治上力争上游者势必会变成「想办法求生的机会主义者」。

  另外,所谓「李克强经济学」首见於英国巴克莱资本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的研究报告,他指出,李克强经济学有三个重要支柱,包括「不出台刺激措施」丶「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改革」,其核心思想是向市场放权让利。但有关学说未曾在中国官媒中出现。

  根据公开资料,李克强1998年成为河南省省长,时年43岁,是最年轻的省长;49岁时成为辽宁省委书记,是当时最年轻的省委书记;2008年成为最年轻的第一副总理。但时事评论员王剑在网上指出,这位任内提出「克强指数」的总理,面对习集权,可以「无力回天」丶只能目睹中国走向黑暗来形容这位早逝的总理。

  王剑:面对习近平 李克强无力回天

  王剑指出,所谓「克强指数」,是指李公开表示中国数据不可信,自言是以电力消耗丶铁路运输及银行贷款来看经济发展,因为这三组数据不易做假。可惜这些数据现也被国家统计局管上,「克强指数」也失灵。

  他又举例指出习李不咬弦的地方,特别是在推行改革开放方面,例如李曾说,「中国开放还要继续往前推进,黄河长江不会倒流」,又勉励发改委要坚持改革开放,指这是中国的发展动力,迢些言论均是讽刺习近平倒行逆施,走改革回头路。

  习近平日前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高举开放旗帜,至於这是面对中国经济表现不济而要吸引外资的权宜之计,抑或「黄河长江不会倒流」才是真理,尚须时间验证。

  中央电视台等中国官媒今(27日)早8时後先後报道李克强的死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丶十八届丶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同志,近日在上海休息,2023年10月26日因突发心脏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10月27日0时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68岁。讣告后发。」

相关专题:李克强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 05:2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