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荣景两年败光 北京无法再吹嘘「东升西降」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2021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题)大谈「东升西降」,表明中国终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强权,当年在亚太经合会(APEC)视讯会议上,抑制了疫情流行的中国,经济成长(GDP)创10年来最大增速,而美国穷于应付反覆爆发的疫情,以及快速上升的通膨,然而短短两年后,中国四分之三经济遭遇逆风,习已无法再吹嘘「东升西降」。
华尔街日报报导,中国当前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从房地产泡沫破裂、地方政府债务失控,到信心暴跌与通货紧缩。反观美国,其第三季GDP创两年来最强劲表现,而通膨也在消退。2021中国GDP规模达美国的75%,今年第三季则下滑至64%,相当于2017年水准。
这两年来,中国到底发生什么事?西方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并非突然转向,而是长期恶化的问题浮上檯面,而习近平的政策使问题变得更严峻。儘管中国并非字面上的衰退,但其引领全球经济的雄心已无限期受挫。
荣鼎集团中国市场研究主任莱特(Logan Wright)指出,「北京将永远无法声称成为全球经济霸主」,中国的GDP规模或许有一天将达到美国的90%甚至100%,但超越美国,达到150%或200%则是天方夜谭。
报导说,1980年至2012年中国年均增长10%,由于人口高龄化、农村人口往城镇的迁居减少,以及追赶上富裕国家的机会缩小,中国经济成长势必放缓。
然而,中国经济的放缓幅度超乎预期。目前,世界银行预测未来两年中国的GDP增速年均4.5%,较10年前的预测减少约1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IMF)则认为中国未来5年的GDP平均增速仅3.9%。
过去10年中国过度依靠大规模刺激措施,以投资基础建设、住房以及之后的科技。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1年中国的住宅面积翻了1倍,平均每人超过400平方英尺,为日本(专题)的两倍。
与美国相反,中国的住房与基建太多,空屋达数百万计,全球100座最高桥樑中,有23座位于中国穷省贵州,而中国高铁轨道的成长速度是乘客增速的两倍以上。
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向中国民众与银行借贷投资,当中许多债务有违约风险。IMF估计,中国30%的地方政府债务是无法偿还的。土地出让金与营业税收锐减使中国地方政府面临庞大赤字。荣鼎报告称,中国的财政空间比外界认为的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