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发现"类地行星"极恶劣环境下形成 连分子都崩解!

京港台:2023-12-11 05:44| 来源:中时新闻网 | 我来说几句


发现"类地行星"极恶劣环境下形成 连分子都崩解!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德国天文学家又惊又喜!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发现类地行星在极为苛刻的星系环境中形成,那裡无时无刻都存在著能够破坏分子结构的超强紫外线辐射轰击,研究发现龙虾星云(Lobster Nebula)中至少存在一个足以形成行星的盘状结构,并且拥有岩石行星的基本组成成分,这项研究目前已经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据《天文学》(Astronomy)8日报导,NGC 6357又名龙虾星云,充满了受到大质量恆星影响的星云气体和尘埃细丝。这个星云位于天蝎座,距离地球约5500光年,裡头有许多大质量恆星而且他们靠得很近,其中包含一个十分著名的“疏散星团”Pismis 24,有许多大质量的恆星挤在一起嵌套在Pismis 24当中。

  可想而知,一大堆恆星靠在一起的地方,各种辐射都是毁灭性的,然而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的最新观测发现Pismis 24当中存在一颗年轻、类似太阳的恆星被尘土飞扬的原行星盘(Protoplanetary Disc)所包裹,而行星正式从原行星盘当中所诞生的,而这颗恆星被夹在2颗大质量、明亮的恆星附近,这颗恆星向该区域轰炸的毁灭性的紫外线辐射。

  儘管环境严酷且混乱,研究人员发现这个原行星盘(命名为XUE 1)的内部区域似乎与较为平静、质量较低的星形成区域中的恆星盘没有太大区别。这种相似性表明,即使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岩石行星仍然能够形成。

  这是首次研究外部辐射对大质量星形成区域中,原行星盘的影响。这一发现现在可以进一步提供有关岩石行星形成环境类型的线索。

  研究的第一作者、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MPI)天文学研究所的天文学家克劳迪娅(María Claudia Ramírez-Tannus)在新闻稿中表示:“这个结果出乎意料且令人兴奋!它显示出在我们银河系最严酷的环境中,形成类似地球的行星和生命的基本成分的有利条件仍然存在。”

  由于紫外线辐射可以将分子分解,研究人员不确定岩石行星的基本组成成分是否能够存活。但红外线仪器观测到了XUE 1中仍然富含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乙炔、氢氰酸和结晶硅酸尘(crystalline silicate)。这是目前首次在类似恆星团中的条件下被观测到,而且特别是结晶硅酸尘对于形成岩石状、类地行星是一种基本要件。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2 03:2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