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国打工妹:身价上亿,征服美国第一夫人

京港台:2023-12-16 23:36| 来源:最华人 | 评论( 9 )  | 我来说几句


中国打工妹:身价上亿,征服美国第一夫人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2017年,由于患上乳腺癌,必须进行手术和化疗,她只得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卖掉了业绩很好的公司。回顾过往,历历在目,百般不舍,终要告别。

  5年前,她被奥巴马邀请进入白宫演讲,在媒体的报道下火爆美国。23年前,她通过各种渠道贷款,筹集10万美元创建了公司。

  从中国到美国,从地下室到白宫,从10万到7500万。这位到美国闯荡的杭州姑娘,把人生活成了女性的教材。

  

  ● 徐梅和自己的蜡烛工厂

  

  她的名字叫徐梅,做的生意也像梅花一洋清香,还起了一个很典雅的名字——千诗碧可。

  徐梅出生于浙江杭州,上面有个姐姐,家境相当不错。爸爸是钢厂的工程师,妈妈管理一所小学,对两个女儿都严格管教。

  父母对她的期望是成为一名外交官,从中学开始她就在外文寄宿学校读书,6年后顺利考入“双一流”的北京外国语大学。

  这所大学被誉为“共和国外交官的摇篮”,培养了千余名参赞,400余名驻外大使,还有近百位部长和副部长(截至2011年)。

  

  ● 徐梅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操场

  徐梅离父母的期望只有一步之遥,却发现自己爱上了另外一种工作。

  由于英语极好,她在课余时间,成功聘上了世界银行在华项目的翻译。近距离接触各国专家,极大开拓了她的眼界。

  从此,她把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世界银行当成了目标。1991年,为了达成梦想,毕业后的她跑到马里兰大学学习新闻。

  可惜人生常有意外,再多的努力也抵不过时代的大浪。

  

  从马里兰大学毕业后,徐梅满心欢喜地谋求世界银行的岗位,却被告知没有招聘计划。由于美国与伊拉克的战争,世界银行冻洁了这两年的招聘。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不同人头上,也是截然不同的重量。等不起的徐梅,只得前往纽约(专题),接受了医疗器械公司的工作。

  这份工作不仅无聊,而且薪酬低,还要和在华盛顿工作的丈夫分居。唯一的优点是,公司给她安排的酒店附近,有家布鲁明戴尔百货店(Bloomingdale`s) ,是全美国最好的商场之一。

  

  ● 布鲁明戴尔百货店

  经典美剧《老友记》的女主角瑞秋,就在这家百货店工作过。百无聊赖的徐梅,把逛商场当成了唯一的乐趣。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概念,福与祸可以相互转换,逛着逛着,徐梅就发现了一个商机。

  ● 时尚的女装区

  徐梅爱极了这家商场的风格,每天吃完饭就去逛。尤其是二楼的女装区,时尚利落到极点,引领了纽约女性的衣装潮流。

  但八楼的家居区,让徐梅感到非常困惑和失望。各种家居布艺颜色堆叠,古朴之气迎面而来,就像是美国外祖母的起居室,或者安徒生童话里的场景。

  ● 老旧的家具区

  在和丈夫通话时,徐梅忍不住吐槽:“怎么这些上西区的时髦女性,会忍心让自己住在老奶奶一样的家里面?”

  丈夫回答道:“既然你不喜欢你的工作,我也想试试创业,我们干脆都辞职吧。”徐梅略微思考,同意了丈夫的建议。

  就这样,二十出头的徐梅,毅然开始了创业的道路。

  雷军说,风口来了,猪也能飞起来。问题在于,如何才能找到风口。其实这有一个简单的窍门,凡是那些不舒适的体验,都是隐形的风口。

  徐梅的方向,正是让她失望的家居领域。她马上跟做外贸的同学们联系,同学们给她寄来了许多样品。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商海汹涌百舸争流,家居领域也是百花齐放。在电扇、绢花、字画等产品外,徐梅还收到了一款球形的玻璃蜡烛,看起来非常漂亮。

  1994年,徐梅和丈夫把这些样品带到了家居博览会。出乎预料的是,竟然收到了超过9万美元的订单,绝大多数订单是蜡烛。

  徐梅和丈夫立即大批量进货,一开始反响热烈,但很快遇到冷风。在电力时代,蜡烛只是一种摆设。注重仪式感的美国人,真正喜爱的是香薰蜡烛,点燃后可以散发各种香味。

  徐梅敏锐地发现,这些香薰蜡烛的气味都很单调,如果能够开发出多种气味融合的香气,比如苹果+香草,会不会打开市场呢?

  理清思路后,徐敏马上拜师学艺,前往新泽西(专题)州的一家色彩与香味公司,学会了往蜡烛中添加香薰油的技术。

  

  ● 徐梅和丈夫

  归家之后,她和丈夫几乎住在了地下室,天天调配蜡烛与香味。由于经常用鸡汤罐头果腹,地下室里堆了许多罐头瓶。夫妇俩突然得到灵感,用罐头瓶当起了蜡烛模具。

  在经过许多不眠之夜后,样品终于达到了要求。望着这款自主设计的产品,徐敏起了一个名字:Chesapeake,翻译成中文为千诗碧可。

  徐敏找到布鲁明戴尔百货店的买手,当闻到蜡烛的香味后,买手还没有坐下,就直接说:“我们要了。”

  

  这比想象得还要顺利,但短暂的兴奋后,徐敏却迎来了慌乱,根本联系不到厂家生产。之前合作的中国厂商,压根没生产过香味蜡烛。

  关键时刻,徐敏想到了在杭州做工程师的姐姐。姐姐听完后二话不说,决定辞职和妹妹共同办厂。

  这些年的姐姐,和父亲一样当起了工程师,但就像妹妹一样机敏果断。姐妹俩通过各种渠道,甚至是高利贷,终于筹到10万美元巨款,租个厂房开始了手工生产。

  在融合多种气味的醉人清香之外,徐敏还设计了各种颜色的造型风格,诸如柠檬绿、芒果黄、葡萄紫,给人一种白云流动的质感和意境。

  结果,这款孕育于美国地下室,在中国杭州生产的蜡烛,一经推出便火爆美国,当年的销售额就达到50万美元,第二年更是狂飙到250万美元。

  1996年夏天,徐敏继续开拓市场,希望能够与美国第二大零售商塔吉特合作。但长达8个月的拜访,买手始终不回电话。

  又过半年以后,终于出现了转机,因为塔吉特的买手换人了。新买手看完徐敏的样品后,主动发出了合约。

  当时的塔吉特有800家店,新供货商一般先在100-400家店测试,结果好就全面铺开,差的话就中止合作。

  徐敏原本以为先向100家店供货,没想到对方说是全部的800家店,大概300多万美元的订单。徐敏激动地差点坐到地上,之前合作最大的商场也就两百多家店。

  徐敏立即督促工厂加班生产,终于按期交货。两星期后,买手打来电话:“梅,出问题了,我们的货快卖完了。”

  上一句让徐敏心惊肉跳,下一句让徐敏喜极欲泣。与塔吉特的合作,彻底改写了公司的历史,徐敏的蜡烛走进了美国的千家万户。

  在此后20年时间里,千诗碧可都是塔吉特最大的供货商。每年交易额高达5000万美元,3亿多人民币(专题)。

  2009年,金融危机重创美国,但创立15年的千诗碧可无比坚挺,全球销售额达到9000万美元,折合6.1亿人民币。伴随着销售的火爆,徐敏又在越南建立了工厂。

  一年之后,徐敏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格伦伯尼镇也开了家工厂。因为美国是香薰蜡烛的第一大消费国,当然要重点照顾最大的市场。

  中国与越南的工厂距美国太远,运输的周期非常漫长。而且,时任总统奥巴马出台了让美国制造业回流的政策。

  徐梅的到来,瞬间改变了这个萧条的小镇,也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这个小镇原本有1/4的蓝领工人失业,千诗碧可招聘了80名全职员工,每月生产50多万根香薰蜡烛。

  2011年,徐梅接到了时任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邀请,设计一款能够代表美国的蜡烛,当作国礼送给其他国家。

  不久之后,联合国大会召开,各国第一夫人都称赞起了这份美国国礼。镶着玫瑰花瓣和橡木叶浮雕的千诗碧可,竟有了和平与希望的象征意义。

  徐梅激动地感慨:“我们的蜡烛,现在在全球两百个总统府放着呢。”

  不久后,徐梅又迎来了更亮的高光时刻。2012年初,徐梅接到了总统奥巴马的邀请,参加工作回流美国论坛。

  一共有13位企业家受邀参加,多数是像福特、杜邦这样的大企业高管。徐梅是小公司的代表,而且是其中唯一的女性。

  在一群巨头之间,徐梅自信从容,发表了会上最长的演说。媒体们立即火力全开,报道了这位华人(专题)女性,徐梅在美国声名大噪。

  辉煌之后,徐梅再接再厉,继续带领企业乘风破浪。

  品牌营销大师 Martin Lindstrom 研究指出:“人的情绪有75%由嗅觉产生。人对照片的记忆,在三个月后只剩下50%,但回忆气味的准确度却高达65%。”

  2016年,美国一家市场调研公司发布报告:“北美是香薰蜡烛的最大市场,美国家用香氛零售市场规模达64亿美元。”

  一切都表明,香味生意永不过时,徐梅的千诗碧可有无限光明的前景。但癌症的造访,使她不得不改变人生的方向。

  2016年12月,徐梅确诊了乳腺癌,必须进行手术和化疗。由于没有精力管理,担心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只能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2017年,徐梅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把千诗碧可卖给了美国消费品巨头Newell Brands。虽然患上了癌症,徐梅仍然想尽量帮助他人。

  多年以来,她都致力于教育和援助贫困国家的事业。2004年成立了“徐梅女士文化教育交流基金会”,2005年参加了比尔·盖茨等人组织的“贫穷国家发展行动计划”。

  

  2020年6月,她把目光瞄向了女性创业者。为了帮助她们的企业走出困境,徐梅创立了跨境电商平台YES SHE MAY,上线了20多个国家的近100个品牌。

  在徐梅的回忆录《燃》中,有这样一段话:“A candle loses nothing by lighting up another.”

  意思是:“对于一只蜡烛来说,点亮另一只蜡烛,并不会损耗自己。”

  她不仅想照亮他人,更想点亮他人,让别人跟自己一样。

  当一支蜡烛点亮另一支蜡烛,整个世界都将覆盖上光亮和芬芳。

  ● 参考资料

  [1] 三橙传媒 | 她用价值过亿的香气救活了一个美国小镇

  [2] 走进美国 | 千诗碧可蜡烛工厂

  [3] 人民网 | 从“千诗碧可”的故事看美国制造业回流

  [4] 参考消息 | 中国移民(专题)闲逛获灵感在美建蜡烛厂 已卖出3.5亿根

  [5] 福布斯 | 对话徐梅:Yes She May, 美国亦商亦友的新零售平台   

 

相关专题:美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4 01:3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