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德语媒体论中国影响力:要么生存 要么毁灭

京港台:2023-12-18 23:59|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8 )  | 我来说几句


德语媒体论中国影响力:要么生存 要么毁灭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为什么普京的战争机器能顶住西方制裁压力继续运行?《资本》杂志认为,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军民两用物资起到了很大作用。《经济周刊》则感慨中国汽车厂商在技术、成本方面全面超越德国竞争对手,而整个德国产业界依然踌躇不前。

  最新一期的德国《资本》杂志以"对俄制裁因为中国而失灵"为题,刊发评论指出,如今的中国俨然成为了规避西方对俄制裁的枢纽,欧美必须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对俄制裁措施从一开始的目的就是打击俄罗斯的军工业,从而削弱普京的战争机器。因此,俄军刚刚发动侵略战争时,西方七国集团就已经达成一致禁止向俄罗斯出口军民两用产品。起初,出口禁令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一些报纸报道称,俄罗斯不得不拆除洗衣机中的半导体元件用来控制导弹。"

  "然而,俄罗斯军工业现在再次全速运转。普京的导弹里有欧美生产的芯片以及电气连接件,但它们并非直接销售给俄罗斯,而是通过中国转手。尤其是香港,俨然成为了非法交易军民两用物资的枢纽。根据研究东欧问题的德国学者Janis Kluge的估算,中国企业每月向俄罗斯销售价值约36亿美元的机械及电子产品。没有中国的这些出口物资,普京的军工产业就几乎没法运转。"

  "在这一系列事件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研究中国领导人的口是心非。一方面,西方判定中国目前并没有如朝鲜、伊朗那样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和弹药,因为习近平想避免中国自身也遭到西方制裁。但另一方面,中国对普京战争的间接支持却在不断增加。尽管北京一再声称保持中立,但实际上已经谈不上什么'中立'了。"

  "迄今为止,欧洲只是针对少数中国企业采取了直接措施。欧洲人一次次地向北京发送中国企业违反对俄制裁令的清单,却没有采取更具体的行动。可是,如果欧美想要重创普京的战争机器,就不可避免地要更多地针对中国。出于对自身在华经济利益的担心,欧洲人目前仍在躲躲闪闪。但是归根结底,习近平和普京是相似的:只有明确的言辞和强硬的政策才能对他们有效。"

  杜塞尔多夫出版的《经济周刊》以"德国需要中国速度,否则就面临灭亡威胁"为题,刊发评论指出,德国工业界能否学习中国竞争对手的迅捷,将是一个攸关德国生死的问题。

  "别磨蹭了!以汽车为本的德国还在和各方讨论不休,其他国家早已制造出了既成事实。多年前,中国就为自己指定了长远的工业规划。当时,中国人就已经意识到,德国人在内燃机技术方面拥有无可追赶的领先优势。所以,中国人开始起步,推动并扶持一个全新的中国汽车产业。他们设定了以电动汽车为主的目标,并且尽全力确保目标能实现。中国人采取的手段固然值得商榷,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中国人在多年前就对本国汽车产业多年后的模样有着清晰的想象。这个想法得到了始终如一的贯彻,并且动用了从行政命令、资金投入到权力介入的全部手段。"

  作者随后感叹道,德国人至今还在犹犹豫豫地权衡利弊、拿不出一个坚定的产业规划。而犹豫不决的后果就是中国车企大举进军欧洲市场,德国车企不论在技术还是价格方面都无法媲美中国同行。

  "这事关我们汽车产业的存亡。中国人早就在以创纪录的速度研发新型汽车,而我们的研发速度却依然慢如蜗牛,而且还时不时地忽视客户需求。中国人早就掌控了关键原材料,而我们却还在指望他们今后依然会向我们乖乖供货。"

  "争论、犹豫、权衡。请问真正的大计划在哪里?五到十年后的德国工业又将是怎样的一个状况?德国经济部难道就没有一个部门在关心国家的产业政策?他们整天都在干什么?德国人还在争吵不休,工会还在呼吁降低工业电价、降低劳动时长为四天工作制,但是就业岗位却在向低工资国家转移,尤其是次级供应商的就业岗位。每个月都会有新的既成事实。流失的就业岗位却不会再回来。"

  "到头来,一事无成!我们的汽车产业就是这样走向完蛋的。我知道,中国并非一切完美,我本人也很高兴生活在德国。可是,要是德国汽车产业不能和政界一道尽快学习中国速度,那么,今后德国道路上的1500万辆电动汽车就会是中国制造。新的现实就是:要么学习中国速度,要么走向灭亡。"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2 12:2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