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12万一次的局,逼疯了多少上海中产

京港台:2023-12-21 05:56| 来源:INSIGHT视界 | 评论( 9 )  | 我来说几句


12万一次的局,逼疯了多少上海中产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当大伙儿终于开始习惯,在上海,“散步遛弯儿”叫“city walk”,

  这两天,一组“高净值·老钱风·city walk”标准流出,又令无数网友拍案而起——

  你以为的city walk,跟着向导和陌生人城市一日游;

  实际上的city walk,你想参加?对不起,你有钱吗?

  你身上的衣服加起来,有13000块吗?

  你从头到脚的配饰,有50000块吗?

  你背的包,有40000块吗?

  你穿的鞋,有10000块吗?

  更离谱的是,遛个弯、散个步,你还得交钱。

  有网友扒出了这个“高净值city walk”的报名费,居然高达5200rmb??

  啊?不是,你再说一遍,当一回街溜子要花多少钱??

  

  这要是没钱参加,纯纯行人,见到这伙自费city walk的高净值人群,还得自动让路、匍匐在地是吧?

  

  这种噱头拉满的荒诞景象,堪称《小时代5 ·  老钱时代》,郭小四再也不怕后继无人啦。

  不过,再瞅瞅本次活动方的上海IP,一切又仿佛合理了起来。

  毕竟在很多人印象中,在上海,花钱一直像呼吸一般简单。

  

  

  说到底,“沪签”,是一种社会身份的区隔。

  真实的上海富豪上流们,或许坐拥有钱有闲的日常,也因掌握话语权,更容易成为优质生活的权威。

  但更多时候,所谓的“精致生活方式”,只是媒体和各大商家兜售给年轻人的概念。

  他们精通构词,善于造梦 ,用消费水平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用礼仪规则、菜式吃法、品牌知识......制造出一道道阶级之墙。

  

  就像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在其著作《消费社会》中提到:

  “今天的消费社会中,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人们总是把物用来当作能够突出自我的符号。

  或让自己融入某个理想的群体,或模仿一个地位更高的团体,来摆脱自己本来所处的团体。”

  当消费主义不断地制造出一些“新概念”、“生活方式模版”,被洗脑的人们就纷纷入局了。

  所以遛弯儿,变成了citywalk;

  起晚了随便吃点,叫brunch;

  厨师随意发挥,叫omakase;

  停下喘息下,叫gap year;后来发展成为gap day(工作日不工作);甚至gap hour也值得发一篇小金书了;松不松弛不知道,各种消费品牌是真的很充实。

  

  (隐富者的终极形态)

  “沪国”,“沪签”,“沪币”这些梗,确实揭示了上海作为中国最发达、最国际化的城市,与其他地区所产生的某种割裂;

  而当我们环顾四周,这种割裂,显然也并不止发生在上海。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被这种生活方式绑架,假装是上流,无异于用消费方式给自己戴上沉重的手铐。

  说到底,这只是一种对上流社会的拙劣想象,仿佛农夫想象玉皇大帝用金锄头、王母娘娘吃煎饼果子加8个鸡蛋。

  希望在生活的平原之上,没有签证,也没有轨道,我们肆意狂奔,用脚步丈量身处的地方。

 

相关专题:上海疫情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12 14:4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