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朱令:一代人青春的答案,随她在那风中飘

京港台:2023-12-24 09:33| 来源:海边的西塞罗 | 评论( 9 )  | 我来说几句


朱令:一代人青春的答案,随她在那风中飘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当曾经执着追索的青年们用无奈与悲哀去悼念这位同龄人,他们终于学会了衰老。

  各位好,今天出差到西安,一路舟车劳顿,再加上感冒有点加重,没法写长稿子了。随便聊两句。

  路上得知清华大学投毒案的受害人朱令去世了,我看很多网友都在转文章悼念,我观察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那就是在悼念群体中,与朱令年纪相仿的七零后这一代人的比例尤其高,且很多已经没有当年谈起此事时的义愤填膺,甚至组织要到白宫网站上去签名,要求美国政府遣返该案的唯一嫌疑人孙某某。现在很多七零后转朱令去世的消息,更多带有一种说不出、又化不开的哀伤。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曾经在朱令案刚刚发生时出力颇多进行追索的朱令高中同学贝志诚(网名一毛不拔大师)的一段感慨,他说:

  “我自己觉得这次闹,也就闹成这样了,说句实话,它(朱令案)实际上使我们七零后的一段成长史。

  说句难听的,我们现在已经开始逐步淡出历史舞台了,2006年时大家都还风华正茂,事业刚开始有成,有空去天涯上大脑特闹。2013年大家已经开始步入中年,这是自己成功,却看见那么优秀的同龄人这么惨,会非常愤怒。所以你会看到朱令案每个时期的舆论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而这会儿的侧重点,我觉得更多是一种悲哀和纪念。因为我们年龄已经到这儿了,虽然还能工作,但已经不是再去闯荡江湖,就是不信邪,认为拼了命就能怎样的年纪了。”

  要我说,贝志诚这段话说的确实相当精准。朱令案之所以引发这么大的关注,某种意义上说,是因为它代表了七零后知识分子的一段成长史,或者至少是成长史的一个片段。

  作为与改革开放几乎同龄的一代人,七零后们赶上了很多风口,比如重视教育,比如下海创业,尤其是解放思想与互联网博兴,他们年轻时,上网的大多都是知识精英,天涯等论坛聚集了一波可爱而又较真的人。这使得七零后这一代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精英人群拥有(或者至少自认为拥有)相当大的能力与话语权。

  然而朱令案的发生、受关注、追问、最终却不得结果。其实告诉了七零后们一件惨痛的事情——不是所有的追问都能得到结果,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得到报偿,正如不是所有的风华正茂都能成长为中年后的殷实与富足,正如不是所有的作恶之人都能被绳之以法。

  朱令案,是七零后知识精英们相对阳光的人生中的那个暗面,而当这些为朱令追索的人最终承认自己的无力与无奈,当那些曾经追索的青年们用悲哀去悼念这位同龄人,他们终于学会了衰老。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为真正的男人?

  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海,才能在沙丘安眠?

  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永远被禁止?

  朱令案要再经历多少次追问,才能得到真相?

  这答案,连同那一代人的青春一起,在那风中飘。却越飘越远,终于消失于无形。

  青春与真相一起,皆已消失,无可找寻。就像贝志诚所说的,这被眷顾的一代人,终于过了闯荡江湖、不信邪的年纪,带着他们的无奈,渐渐地从历史的舞台上退场。

  所以这么多人在悼念朱令,更多是在纪念自己的青春吧——纪念自己那个眼中有光、相信凡事都要争出个真相的天真却也可爱的青春。

  世界总是残酷的,我们无法奢望青春永在,但我们希望这样毒杀青春的悲剧,能少一点,再少一点。

  因为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被毁灭却未被打败的朱令与青春,

  愿人们永志不忘。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2 05:2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