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11岁山区女孩"来月经写遗书",揭开了1500多万...

京港台:2023-12-29 19:01| 来源:桌子的生活观 | 评论( 10 )  | 我来说几句


11岁山区女孩"来月经写遗书",揭开了1500多万...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山区女孩来例假写遗书”的新闻,看得我内心发酸。

  

  一名记者,实地探访曾经参与过的山区女生捐赠项目。

  那些山区孩子里,有很多留守儿童。

  采访过程中,有一幕令人十分心酸。

  一名五年级的山区女孩,第一次来例假。

  这是一个女性一生必经的过程,意味着从稚气慢慢走向成熟,本该是一件欣喜的事。

  可是孩子,几近崩溃。

  她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也从没有任何人教过她这方面的知识。

  她根本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会流血?

  女孩以为,自己生了大病,马上就要死了。

  

  于是,她写了一封遗书。

  而当从老师口中得知,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时,女孩说了这样一句话:

  等我有孩子了,我一定要提前告诉她。不要让她像我一样,在这种时候惊慌失措。

  这个新闻,看得我心酸也心痛。

  别的女孩,可以问妈妈,自己这是怎么了?

  可她的妈妈,远在大城市,根本不能及时回应。

  她不知道那是什么情况,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恐惧、难过、羞耻,种种情绪,几乎将她压倒。

  那一封遗书,是她向世界的道别,也是最无奈的现实。

  其实,我很难想象,当孩子的妈妈知道之后,会是怎样的揪心和自责。

  在孩子面临人生的新阶段时,在最需要妈妈时,她甚至不能给予一个拥抱。

  这个故事,只是无数个留守儿童的缩影。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还有太多这样的孩子,忍受思念与孤独,在跌跌撞撞中成长。

  

  之前一个视频刷屏了全网。

  1岁多的小女孩,不小心摔倒在自家大门的台阶前。

  她背着一个精致的小书包,可她被绊住了脚步,迟迟站不起来。

  挣扎了一段时间之后,她朝监控奶声奶气喊道:“爸爸,我站不起来呀”。

  

  而她的爸爸,此刻正远在城市,为一家人的生计奔波挣扎。

  这一声“爸爸”,将他的心彻底揉碎了。

  看到视频后难受了一下午,恨不得马上飞奔回去。

  可他现在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看着屏幕里的女儿,在心里说一千遍、一万遍“对不起”。

  广东云浮,一名4岁的女孩,被开水烫伤。

  她撕心裂肺地哭着,不停地甩着手、原地跺脚。

  父母没在身边,她整整哭了一个小时。

  

  那一刻,她心里有多无助啊?

  手上火辣辣的疼痛,心中无人问津的失落,向她席卷而来。

  在她心里,也许无数次升腾起这样的念头:

  要是妈妈在就好了,要是妈妈在,就不会这样了。

  然而,想念妈妈的,又何止一个人?

  儿童节到来,别的孩子都有妈妈陪着,可是小男孩的妈妈不在身边。

  地上画了个妈妈,他躺在地上画的妈妈的怀中,就像妈妈在抱着他。

  

  纵然孩子再小,也知道,唯有父母不可替代。

  一个2岁的孩子,听说爸妈今天回家,在路口等了3个小时。

  他说不出思念是什么,可他只想一遍遍向路口眺望。

  载着爸妈的车开到眼前,那在睡梦中无数次出现的温柔脸庞,真的近在咫尺。

  可他不敢相认,也不敢狂喜,如果又是一场梦,他宁愿晚点再醒。

  

  得知爸妈要回家,平时早早睡觉的孩子,等到了凌晨3点。

  父母的声音还未进门,他们早已冲出房门,奔向爸妈。

  这一个时刻,他等了整整一年。

  

  他们或许不明白,为什么爸妈每次回来几天,就匆忙要离开。

  可他们知道,这次离开,下次见面,可能又是一年。

  看过一个视频,留守女孩放学归来,想念妈妈。

  她站在监控前,大声喊:妈妈,你看一下监控。

  可是不管她喊多少次,监控里,始终没有传来妈妈的回应。

  

  孩子的声音逐渐带着哭腔,思念,孤独,不断吞噬着她。

  她转身呼唤家里的智能设备,可叫了几次,依然没有回应。

  那一刻,她崩溃的哭声,让我的心揪了起来。

  

  她不知道,为什么别的同学可以和妈妈在一起。

  也不知道,妈妈为何迟迟不肯回应自己。

  硕大的书包,压得她的身体往后仰,可仍不及重重的思念,坠着她滑向情绪深渊。

  再多的新衣服,再好吃的零食,都不能抵御思念的侵袭。

  学习上取得了一点进步,无法第一时间和父母分享。

  放学路上遇见的趣事,不能竹筒倒豆子一样,当面述说给父母听。

  那些赚大钱、上大学、花团锦簇的未来,遥远得像天边的星。

  他们唯一能感受到的,是在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候,他们永远都是孤身一人。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见过最心酸的一幕是什么?

  最高赞只有一个图片,没有任何文字。

  

  坐着车去远方的父母,不舍的孩子,无措的老人,构成了太多中国家庭、每年上演的画面。

  妈妈外出打工,1岁的孩子追着妈妈的车,追到了村口。

  

  车内,是咬碎了牙没有下车的妈妈,只是带着哭腔说:你慢一点开。

  车外,是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

  他不知道为什么妈妈要离开,以为张开双臂,妈妈还能像以前一样接住他。

  可是,车子越来越远,妈妈始终没有下车。

  每一次短暂的相聚后,分别总是格外痛苦。

  得知妈妈要出去打工,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我不要钱,我只要妈妈。

  

  奶奶在一旁开导:那你要玩这玩那,都要钱买啊。

  孩子抱着妈妈不松手:那我下次不玩了,我以后都不玩了。

  

  他什么玩具都不要了,只要妈妈。

  谁能不动容。

  对小小的他们来说,离别的痛苦,不会随着次数的增多而渐渐变淡。

  就像伤口,每一次结了痂,再撕开,再结痂,都是一样痛。

  曾经有一个叫赵子涵的小朋友,她写给常年在外打工父亲的一封信,看哭无数人。

  她最想要的六一礼物,是见一见自己的爸爸。

  她说:

  当你走的那一瞬间,我哭了,我不想让你看见我哭,所以一个人跑到屋里,悲痛大哭。

  你总告诉我要好好学习,但是我现在奖状已经贴满了墙,你还是没有回来…

  

  在留守儿童的童年生活里,他们被迫学习着不断告别。

  缺失父爱和母爱,让他们过早地懂事、敏感,自卑。

  “我的心像一条干涸的河。”

  这是留守儿童石凤鸣写在日记里的话。

  她说:“我非常羡慕那些有父母的人,羡慕过很多,自卑的次数也很多。”

  

  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她唯一的朋友,是一只小狗,只要她一吹口哨,小狗便会摇着尾巴向她跑来。

  然而几周后,导演问她小狗去哪里了?

  她说:“已经分了,老师一半,大伯一半。”

  

  说完她低下头,满脸悲伤。

  

  父母不在身边,她连自己唯一心爱的小狗都保护不了。

  有人问:她小小年纪,怎么就能控制情绪?

  下面有人回复:“因为她可能还有过很多比这更悲伤的时刻。”

  

  她的人生像无人关心的野草,在疾风中摇摆,命运走向何处,无人知晓。

  小凤鸣不仅仅是小凤鸣,在她的身后还有千千万万个留守儿童的身影。

  

  2023年8月,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

  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是1550.56万。

  冰冷的数字背后,是1550多万个孩子,孤独成长,也是1550多万对父母,忍受骨肉分离,艰难谋生。

  他们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各个行业,做着最辛苦的工作,过着最简朴的生活,承受着最痛的离别之苦。

  他们何尝不想将孩子带在身边?

  可是生活太苦,条件太艰,他们只能让自己过最简朴的生活,然后把钱全部寄回家。

  为了供孩子读书,他们能从自己的口粮中节省,连续几天吃馒头配开水。

  

  咽下去的,何止是干硬的馒头,还有苦涩的生活啊。

  工地上,饭锅不小心被吹翻,菜洒落一地。

  他们不嫌脏,就着馒头吃地上的菜,因为那是血汗钱买来的。

  

  有时候,几勺炒面粉兑上水,就是辛苦一天的口粮。

  若不是老家有读书的孩子,还有年迈的父母,谁不想过体面的生活?

  

  看过一个评论:你出去打工,将孩子丢在家里,又赚到了多少钱?

  能说出这句话的,大概是不会明白,这个世界上,还有太多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

  对很多普通人来说,生存与陪伴,似乎站在了天平的两端。

  放下砖头就养不起你,搬起砖头就抱不了你,这是无数父母的真实写照。

  骨肉生离的痛,并不是只有孩子在经历,做父母的,更甚。

  他们收入微薄,在这个城市,连自己都没有安身之所,又有什么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

  他们省吃俭用,拼尽全力打工挣钱。

  他们手里抱起的那一摞摞砖,都是在帮孩子铺一条走向远方的路。

  “孩子大了会懂我的。”他们无数次这样安慰自己。

  谈起孩子,他们眼里泛起的泪花,还是让人无比难受。

  

  遗憾吗?

  当然是有的。

  每一次分离时孩子的哭喊,每一次接起电话时,孩子声音里的陌生,都不断拷打着父母的心。

  人生啊,有太多的苦难,是靠眼泪也流不完的。

  所以,当我看到有人将孩子放在推车笼里摆摊:

  

  看到有人带着孩子送外卖,都觉得肃然起敬。

  

  对他们来说,这或许是万般无奈之下,最好的选择。

  至少,他们陪在孩子身边,至少,孩子能每天看到父母。

  这就够了。

  他们是幸运的,但在我们国家,还有数以千万计的孩子,不能和父母在一起。

  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还需要时间,还需要不断完善的制度。

  期待有一天,农村有更多的机会,城市露出更为温情的面目,骨肉不再分离,亲情不再缺位。

  只希望那些翘首以盼的目光、那些不属于童年的哀伤和眼泪,少一点,再少一点!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10 23:0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