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他们越走越近,北京收到罕见信号

京港台:2024-2-10 04:20| 来源:联合早报 | 评论( 3 )  | 我来说几句


他们越走越近,北京收到罕见信号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台湾(专题)罕见争取到从波兰引渡台籍嫌犯返台,似乎预示着台湾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更往前一步了。

  台湾外交部星期三(2月7日)发新闻稿说,这起案件为台湾“首件请求外国政府协助引渡人犯回台的成功案例”,也是台湾与波兰签署“刑事司法合作协定”后,双方深化司法合作的具体展现。

  被引渡的刘姓男子涉嫌在西班牙参与一起大型网络诈骗案,遭到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红色通缉,2017年在波兰被捕。由于诈骗案的受害者大多来自中国大陆,刘姓男子被捕后,北京就要求波兰将嫌犯引渡至大陆受审,但刘姓男子以在大陆受审可能有“酷刑或不人道对待”为由提出上诉。

  欧洲人权法院同意刘姓男子的上诉请求后,台湾法务部去年2月向波兰正式提出引渡请求,并在同年11月获波兰法院同意。今年1月15日,刘姓男子已被引渡至台湾归案。

  台湾诈骗案嫌犯在海外落网,台海两岸总会“抢人”,因为实力悬殊,往往是大陆抢到人,北京也借此体现“一个中国”成国际社会普遍共识。

  波兰与中国大陆有邦交关系,同意台湾引渡台籍嫌犯返台,引发外界关注此举是否踩到一中红线并引发北京抗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星期四(8日)在回复法新社记者提问时没有正面回答,他重申“一个中国”立场,并提醒波兰要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慎重妥善处理涉台问题。

  中东欧国家与台湾越走越近?

  波兰与台湾签署的刑事司法合作协定在2021年生效,内容包含被告或犯罪嫌疑人的引渡、证据取得、受刑人移交等合作事项。

  这一年,中东欧国家也开始在外交上集体往台湾靠拢。

  立陶宛2021年宣布要在台湾设立贸易代表处,更允许台湾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设立以“台湾”为名的代表处,后续还引发立陶宛与北京之间的贸易纠纷。

  

  台湾驻立陶宛代表处2021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首任台湾驻立陶宛代表黄钧耀(右三)出席挂牌仪式。(台湾外交部官网)

  2021年5月,立陶宛率先退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同设立的“17+1”合作机制,并呼吁其他成员退出,团结一致应对中国挑战。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也在隔年退出这一合作机制。

  冠病疫情期间,立陶宛、斯洛伐克、捷克等国共向台湾捐赠数十万剂冠病疫苗,协助台湾抗疫。斯洛伐克国会外交委员会2021年4月还表决通过支持台湾参与世界卫生大会(WHA)的议案。

  这些行动的实质意义不大,但足以让民进党政府在当地宣扬“民主自由外交”理念的成效。

  台湾淡江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助理教授唐裕安(Gregory Coutaz)2022年向美国之音直言:“如果你在两年前告诉我会有这种事,我会说,那是不可能的。”

  普遍分析认为,欧盟主张在对华战略上去风险、美国川普和拜登(专题)政府对北京日趋强硬的围堵政策,或多或少影响了中东欧国家制定对华战略时的考量。

  罗马尼亚亚太研究所副总裁布林扎(Andreea Brinza)2021年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认为,中国没有兑现经济承诺,也使这些国家对中国“出现了幻灭感”。

  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19年,在中国对欧洲的1290亿美元(约1734亿新元)投资中,只有不到100亿美元流入中东欧国家。相比之下,德国、日本(专题)、韩国和美国才是中东欧地区最大的投资者。

  唐裕安2022年2月在《外交家》(The Diplomat)杂志撰文写道,中国大陆未能实现对中东欧国家投资的承诺,赋予了台湾在中东欧地区扩大影响力的机会。

  不过,进一步拉大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隔阂的,是俄罗斯2022年2月对乌克兰发动的侵略战争。

  中东欧国家重新考虑安全策略

  俄乌战争爆发给欧洲安全局势带来的剧烈动荡,让地理上更接近战争前线的中东欧国家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促使这些国家重新思考外交和安全政策方向。

  在俄乌战争中,绝大多数中东欧国家都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表示强烈谴责,在积极加入美欧制裁行列同时,也向乌克兰提供军事和人道援助。

  尽管北京政府否认在俄乌战争中持亲俄立场,但中国对俄乌战争模棱两可的表态,包括拒绝谴责俄罗斯、坚称维护主权完整的同时又强调要照顾各国合理安全关切、与俄罗斯“无上限”的合作关系,都令许多中东欧国家深感不安,促使它们在外交和安全领域上往欧盟和美国靠拢。

  中东欧事务专家布林扎说,中东欧国家不仅对北京没有谴责俄罗斯的入侵倍感失望,“这些国家对美国通过北约提供的安全保证更感兴趣,而不是中国作出的空洞经济承诺”。

  大西洋理事会欧洲中心访问学者图马(Petr Tuma)去年6月撰文说,鉴于前苏联的历史,中东欧国家对来自威权政权的威胁更为敏感。

  他称,北京在俄乌战争中对俄罗斯“明显的援助”,让中东欧国家愈来愈将北京视为一个“新的俄罗斯”,“一个危及自由民主世界秩序的修正主义大国”。

  去年4月,波兰时任总理莫拉维茨基(Mateusz Morawiecki)在大西洋理事会的一次活动上发表讲话时,警告欧洲加深与中国大陆经济联系的危险。

  莫拉维茨基将乌克兰和台湾类比称:“如果你想让台湾保持现状,你就需要支持乌克兰。如果乌克兰被占领,第二天,中国就可以攻打台湾。”

  美国智库国际共和研究所去年1月对13个中东欧国家的民众进行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1%的受访者对中国持负面看法,34%的受访者在过去12个月内对中国的看法更加恶化。在这34%的受访者中,有66%认为,中俄之间的伙伴关系是他们对中国看法恶化的最大原因。

  调查还显示,四成受访者认为,中国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张健2022年4月曾撰文分析,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大中东欧亲美、亲欧的地缘政治倾向,中东欧国家很可能从过去在中欧关系中扮演的“建设性力量变成一个负面性的力量”。

  无论是扮演建设性力量还是负面性力量,都是中东欧国家基于安全、科技发展、经济等现实考量做出的战略选择。只是对中东欧国家而言,安全和科技发展的考量在当前国际局势下尤为重要,而台湾在这些考量下,是更具有价值的伙伴。

  只不过,国际局势的演变是动态而非静态,一旦上述因素不再是优先考量,中东欧国家会不会再因为经济等现实利益考量重新往北京靠拢?台湾强调的“民主自由外交路线”还有成效吗?

  这些问题仍有待时间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大陆恐怕不会静观台湾以中东欧地区为支点,继续加深与欧洲国家的关系。

相关专题:北京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10 05:4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