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朱元璋杀数十万贪官,雍正只用2招便解决

京港台:2024-3-3 11:43| 来源:旅游小队 | 评论( 11 )  | 我来说几句


朱元璋杀数十万贪官,雍正只用2招便解决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贪污问题似乎存在于每个朝代,它蛀蚀着国家经济命脉,动摇着政权根基。那么如何有效地解决贪污问题,是每个君主都要面临的难题。

  明太祖朱元璋靠杀戮解决问题的做法似乎并不奏效,贪污问题在他去世后反而愈演愈烈。与此形成对比的则是清世宗雍正帝,他通过改革制度的方法遏制住了贪风。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处理贪污问题南辕北辙?

  

  一、朱元璋铁血手段除贪内外忧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即皇帝位,建立大明帝国,是为明太祖。然而他并非出身名门望族,而是来自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家境贫寒,深受当地贪官污吏的剥削,母亲更是直接被他们活活饿死。这让他积蓄了对贪官的血海深仇。

  到了中年,朱元璋凭借出众的军事才能渐渐崛起,他决心要推翻腐朽的元朝统治。经过长达21年的艰苦奋战,明朝终于取代了元朝。然而,在这漫长征途中,朱元璋不仅面对外敌的威胁,同时也要防范身边的奸臣小人。在连番阻挠下,他的性情变得愈加多疑、诡异而残忍。

  

  当朱元璋坐上皇位之时,上下黜陟、杀戮盈门,史称他“权变万端”。首先被杀的,就是那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开国功臣们。为了巩固江山,朱元璋设置诸多诏狱,以“奸党”的名义杀死大批大臣将领。

  他坚信这是为了防止元勋掌权造反,夺取自己的皇位。但其中的许多,恐怕都是出于嫉妒和猜忌。比如徐达、常遇春等战功彪炳的心腹大臣,也最终难逃一死。

  与此同时,朱元璋也在疯狂清洗体制内部的贪官污吏。作为一个饱受欺压的草根,他对这些人的仇恨犹甚于敌国。当权后,他立刻采取“零容忍”政策,决心将这股害群之马永远铲除。对此,他制定了许多阴森可怖的刑罚手段,比如剥皮抽筋、凌迟处死、灌肠等等。凡是犯贪污受贿罪的官员,无一幸免。

  

  公元1380年,朱元璋大开杀戒,在短短几个月间就处死贪官八万余人。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要数“空印案”。此案中,许多官员被控使用假印章骗取军饷,但其中也不乏冤假错案。

  无论真假,朱元璋都下令迅速斩杀。甚至还将死尸剥皮填草,公开示众。整个南京城内弥漫着浓浓的血腥气,人心惶惶,士气萎靡。而那些贪官的家属更是被牵连,处以极刑。当时有传言称,明初几年间,南京城外可以开“人皮灯笼厂”。

  

  然而过于残酷的杀戮,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事实上,在朱元璋驾崩之后,贪官问题反而愈演愈烈。其中重要原因可以总结为两点:

  1.制度上俸禄过低

  明朝的官员工资福利极为微薄,大员年俸也仅千余石,根本无法满足开销。这让很多官吏不得不通过贪污来维持生计和成本。严刑峻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杀鸡儆猴过猛

  朱元璋诛杀贪官和功臣的手段过于残酷,导致朝堂生畏惧气氛。大臣们不敢直言,缺乏政策建议,阻碍了国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可以看出,想要只用铁血手段永远铲除贪官是不现实的。当时明朝方面问题重重,财政入不敷出,边疆战事不断。朱元璋晚年心力交瘁,也终未能扭转局面。他那令人胆寒的权谋算计,恐怕让更多忠良因此丧命。而他的儿子们则开始不断内斗,明朝国势已逐渐走下坡路。

  

  二、雍正改革创新解决滋生根源

  相隔三百多年后,清世宗雍正帝在1722年继承皇位。此时的清政府内部,贪污腐化问题同样十分严重。雍正意识到不能重蹈覆辙,他没有用杀戮来整肃贪官,而是通过改革创新解决滋生贪污的根源,取得显著成效。

  具体来说,雍正帝在位期间推行了两个重要制度变革:

  1.“火耗归公”

  这项制度规定,运输粮食过程中的损耗不再由地方官员负担补缴,而是转为国库全权承担。这样可以防止贪官克扣运粮弥补损耗,填补国库漏洞。

  

  在此之前,每年各地上交给朝廷的军粮税收,在长途转运过程中确实会出现一定耗损。这些“火耗”由谁负担,一直没有明确规定。为了交足任务,地方官员往往强行向百姓多征税赋。而运輸途中的破损、泄漏,也常由官吏从中渔利。

  雍正帝遂下此旨,明确火耗所有的支出都归国家支付。此举成功切断了贪官克扣军粮的渠道,也减轻了地方财政压力。官员们也再无借口践踏百姓利益。虽然短期内政府开支增加,但从长远来看,这为政令畅通扫除障碍,国力得以迅猛增长。

  

  2.“养廉银”

  雍正还设置了另一个制度,通过重奖激励地方官员廉洁奉公。凡政绩出色且清正廉明的州县官,都可以从“养廉银”中获得丰厚津贴。如甘肃总督的年薪只有150两白银,但从养廉银中每年可以取得两万余两白银。

  我们不难想象,当这一政策实施后,为数众多的清朝基层官吏无不士气大振,争相向善。他们将过去那些见不得光的暗箱操作通通扫到脑后,生怕稍有闪失便失去这笔可觊觎的“激励金”。朝野上下也形成了浓厚的廉洁氛围。

  其实雍正本人生性节俭,他的这些举措也颇具政治手腕的考量。通过制定规则引导人心向善,激发正能量,要比机械镇压管用得多。在他推行改革的十余年里,清朝官场腐败现象明显减少,政令畅达无阻,国力日渐鼎盛,正应了“世道兴隆”的美名。这无疑证明了改革创新的巨大成效。

  

  三、历史启示:制度建设与激励并重

  通过比较明末清初这两个历史时期对贪腐问题的处理手段,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启示:单纯依靠严刑峻法是很难完全杜绝贪污的。这种消极的压制性手段,只能起到暂时的震慑作用。像朱元璋那样大开杀戒,反而会让百姓对统治者产生恐惧,影响民心所向。

  相比之下,雍正帝的做法则更为开明睿智。他并没有因循守旧,而是通过深层次改革,调动官员的积极性。确立体系机制、健全激励制度,使清廉奉公成为常态。

  

  这种渐进的力量,最终促成政权鼎盛。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一个国家的廉洁程度,与官员的收入高低确实有直接联系。工资福利偏低,往往更容易诱发贪渴欲望。

  因此,要从根本上预防腐败,就必须提高俸禄待遇,实现合法致富。这是雍正改革的重要一环。当然,改革创新也需要适度推进。过猛的变法,必然招致反弹。君主还需慎重决断,综合衡量各方利弊。温和而睿智的雍正正是这方面的典范。

  

  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充满智慧的启迪。今人面对社会顽疾,亦应汲取古人治国经验,明辨利病,顺应民心,逐步将风气导向正途。经过艰辛但不失信心的努力,方能最终铸就清明政治、廉洁从政的社会风尚。

相关专题:贪官,反腐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史海钩沉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2 13:4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