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记者从来都不是一份追求安逸和安全的工作

京港台:2024-3-15 10:18| 来源:衣者褚 | 我来说几句


记者从来都不是一份追求安逸和安全的工作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河北省“廊坊三河市燕郊镇爆燃事故处置指挥部”针对他们暴力阻挠央视记者直播采访的行为发布通报回应说,因现场仍存在天然气泄漏风险,要求所有非救援人员全部撤离到警戒线以外,所以对坚持在现场采访的记者朋友进行了强行劝离。

  这个谎,貌似很高明,其实撒得很拙劣。

  是不是真保护记者,亲历过的人很容易识别。

  2003年,当时正对口跑武汉市公安局,有一次跟着缉毒警察去金盾大酒店抓毒贩。为了看到抓捕现场,我一门心思往前冲,但一名警察在破门前突然一把把我扯到了身后,然后破门冲了进去。现场没有遇到反抗,但搜出了两把手枪,现场完全控制住后,拉我的警察告诉我:很多毒贩都有枪,把你往后扯是怕你有危险。

  还有一次,是2010年4月去青海的玉树采访地震。有一天下午,时任玉树州公安局局长潘志刚告诉我,发现了一个疑似盗窃救灾物资的团伙,准备当晚让政委带队去抓捕。政委听说我和摄影记者要去,召集了一群荷枪实弹的特警,行动定在了凌晨2点。政委说,这个点人睡得死,突袭可避免或减少伤亡。

  天特别冷,我一直跟着政委往前摸黑走,到达抓捕现场完成包围后,政委突然把我往身后拉。几秒后,突然枪声大作,我赶紧躲到了一棵树后……

  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听到枪声,当时还真的有点紧张,不知道是警察在开枪还是对方在开枪还击。但政委扯我的那一把,让人感动。

  那种场合的一拉一扯,才是真的对记者的关心和爱护。

  如今有些地方官员对记者的所谓关心,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比如廊坊爆炸现场粗暴阻挠记者直播的那些人的所作所为,绝不是真的关心记者的安危。

  我稍微看了一下央视被打断的直播视频,就发现有两个细节可以证明廊坊这个通报是在说谎。

  第一个细节,画面里距离爆炸现场数十米处有一群穿着蓝色制服的人排成了一排(下图),显然那就是警戒线,而直播记者并非在爆炸现象和警戒人员之间,而是在警戒人员前面,也就是在警戒线外面,根本就不存在当地必须要把记者“强制劝离”到警戒线外面的问题。

  

  第二个细节是,记者背后、警戒人员附近站着四名男子(下图),他们有的穿着西装,有的穿着夹克,有的背着手,有的拎着包,都戴着口罩但没有戴安全帽,显然不是专业救援人员,他们却没有被强行劝离,唯独强行劝离了记者。据说,现在围观群众商户也没有被“强制劝离”,只有记者被“特殊保护”“强制劝离”了。

  

  我如果是现场记者,可能又会高喊:领导不怕死,我也不怕死……

  真想保护新闻现场的记者,给记者递一个安全帽更像是真的关心。

  细节是魔鬼,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善于观察细节非常重要。从细节找破绽,从细节挖掘真相。当记者十多年,没有养成什么好的职业习惯,就是特别注意观察细节。

  这事,让我想起十多年前亲历的另一件类似的事。

  2009年5月17日,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包雪阳即将出院回家,数十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聚集在医院门口,希望能采访他。不料,医院请示有关部门后,以有安全隐患为由拒绝让记者们进入医院采访,还有大批身着制服的男子在医院门口设置了人体警戒线。

  那场景,与廊坊燕郊爆炸现场的人体警戒线类似,只不过当年医院门口的警戒线更密,穿着制服的人一个紧挨着一个,生怕记者从空挡里钻进去。

  开始,记者们对穿着制服的人墙还有点畏惧。当大家发现成都本地媒体的记者在里面后,有人开始质问:为何成都本地的媒体能在医院里面采访?

  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于是有记者在现场大喊:成都的媒体同行不怕死,我们也不怕死,我们要进去采访。

  就这样,一群记者冲进了医院,顺利完成了采访。

  其实,记者的工作从来就不是追求安逸追求安全的,这一点真的跟警察有点类似。如果追求安逸和安全,那警察就不要干了,记者也不要干了。有读者说的好,如果因为存在安全隐患就要强制劝离记者,那根本就不会出现战地记者了。

  记者这份工作,本身就是时刻有危险的高风险工种。

  有时候,记者的风险来自新闻现场,比如地震、矿难、洪灾、火灾等灾难事故现场,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如果因为怕记者有危险就不让记者现场采访,那这些灾难事故就永远不会有媒体的现场报道了。事实上,大家看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这些灾难现场过去从来都没有少过记者的身影。

  在现场,冒着各种潜在的风险见证、记录和反思灾难与事故,这是记者的本职,也是媒体存在的价值之一。这是常识。所以,那些想阻挠记者采访的人,以安全隐患为幌子“强行劝离”记者属于典型的找错了借口。

  纵观近四十年的中国新闻界,记者遭遇的最大安全隐患其实不是来自新闻现场的次生灾害,多数来自现场不想让记者发现真相、害怕记者曝光丑闻的地方官员和各种执行“强制劝离” 命令的警察、临时工和身份不明的黑衣男子。这些年,真正因为地震洪水等自然因素受伤丢命的记者极少,被阻挠采访的各色公职人员、临时工和不明身份黑衣男子打伤的却很多。

  记者面临的危险,还有一部分并非来自新闻现场,而是来自远离新闻现场的某处,各种让记者意料得到或想象不到的打击报复,像暗箭一样从暗处射来,防不胜防,让不少记者的肉体和精神备受摧残和伤害。

  但是,很多记者明知风险无限仍奋不顾身冲往新闻现场,他们追求的东西,是那些试图“强制劝离”他们的人永远不会懂的。

  褚朝新

  2024年3月14日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4 01:5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