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美媒称耶伦下月将再次访华 与中方高层官员会面

京港台:2024-3-24 04:43| 来源:RTHK | 评论( 8 )  | 我来说几句


美媒称耶伦下月将再次访华 与中方高层官员会面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总理李强去年7月曾经与访华的耶伦会晤。(法新社资料图片)

  美国政治新闻网站引述华府官员透露,财长耶伦将于下月访华,与中方高层官员会面,但未有透露细节。

  财政部发言人拒绝评论,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暂时未有回应。

  报道说,耶伦此行是她去年7月到访北京的后续访问,反映华府为维持美中两国仍脆弱的双边关系所作出的努力。

  耶伦去年12月在一次演讲中表示,与中方高级官员的面对面会晤,对于负责任地管控双边关系至关重要。

  相关阅读:美国对中国进出口一降一升,贸易战似乎被遗忘

  VOA美国之音

  2024年2月29日

  消息:据福布斯报道,2023年,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总额为4272.4亿美元,是2012年以来的最低。同时,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达到1478.1亿美元,是第三高的纪录。

  此外,美国人口统计局数据显示,石油首次成为美国2023年首要的出口产品,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美国对中国的石油出口2023年年比激增了88.1%。

  福布斯报道说,2023年美国对中国的石油出口达到131.1亿美元,使中国超过韩国、加拿大(专题)、新加坡、英国和印度(专题),成为美国的第二大石油市场。荷兰2023年排在第一位。

  此外,曾在美中贸易战中最早受害的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2023年尽管低于2022年,但是自2018年以来还是上升了386%。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2023年占美国大豆总出口的54%。

  2018年,在时任总统特朗普(专题)对价值3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征收关税之后,中国作为报复几乎切断了从美国的大豆进口。后来的拜登总统延续了特朗普时期的关税。

  报道表示,除此两种商品外,美国的民用飞机及零部件、乘用车以及医用类的疫苗、血浆和其他血液成分的对中国出口从2020年以来每年都有增长。

  报道表示,至少从中国的角度看,美国2023年对中国的这五大类商品出口表明,买家看来从贸易战中重新振作了起来。

  美国人口统计局的数据同时显示,从2018至2023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加了22.88%,而从中国的进口则下降了20.87%。

  报道表示,为绕过关税,一些传统上来自中国的进口转向了其他亚洲市场,包括越南、柬埔寨、台湾(专题)和日本(专题)。这些产品的一些种类目前也通过墨西哥进入美国。

  这一变化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从美国对墨西哥贸易赤字的五倍降低到了不到两倍。

  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两种最有价值的产品是手机和相关设备以及电脑。这两类进口2023年分别为545.9亿和391.7亿美元。

  但是,这两类进口自2018年以来减少超过23%,分别降低了166.9和121.8亿美元。

  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此前报道,尽管环保活动人士及团体希望拜登政府逐步废弃石油工业,但令人惊讶的事实是,美国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开采石油,将成为历史上石油开采量最大的国家。

  据标普全球商品洞察(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发布的报告,美国2023年第四季度创下每天生产1330万桶原油和凝析油的全球纪录。

  另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美国在2023年的11月就达到了每天生产1320万桶原油的纪录,高于新冠病毒疫情前特朗普时期的2020年初创下的每天1310万桶的纪录。

相关专题:访华,耶伦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2 12:0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